一牛吼地
拼音
yī niú hǒu dì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yī的字 拼音为niú的字 拼音为hǒu的字 拼音为dì的字 拼音为yi的字 拼音为niu的字 拼音为hou的字 拼音为di的字基础解释
指牛鸣声可及之地。比喻距离较近。详细解释
- 【解释】:指牛鸣声可及之地。比喻距离较近。
- 【出自】:《翻译名义集·数量》:“拘卢舍,此云五百弓,亦云一牛吼地,谓大牛鸣声所极闻。或云一鼓声。《俱舍》云二里,《杂宝藏》云五里。”
- 【示例】:五马渡江开国处,~作庵人。
◎宋·王安石《答张奉议》诗
按字解释
一:最小的正整数。
牛:哺乳动物,反刍类,身体大,肢端有蹄,头上长有一对角,尾巴尖端有长毛。力气大,供役使、乳用或乳肉两用,皮、毛、骨等都有用处。我国常见的有黄牛、水牛、牦牛等。
吼:大声叫。
地:地方。
词典解释
一牛吼地-汉语大词典一牛吼地谓牛鸣声可及之地。喻距离较近。
●《翻译名义集·数量》:“拘卢舍,此云五百弓,亦云一牛吼地,谓大牛鸣声所极闻。或云一鼓声。《俱舍》云二里,《杂宝藏》云五里。”
●宋王安石《答张奉议》诗:“五马渡江开国处,一牛吼地作庵人。”亦作“一牛鸣地”。
●清钱谦益《山庄八景诗·锦峰晴晓》序:“其旁有锦峰书院,去山庄一牛鸣地。”
●清金农《僦居玉溪赠无闷讲师精蓝》诗:“一牛鸣地时相见,双树影堂还结缘。”
一牛吼地
【拼音】:yī niú hǒu dì
解释
指牛鸣声可及之地。比喻距离较近。
出处
《翻译名义集·数量》:“拘卢舍,此云五百弓,亦云一牛吼地,谓大牛鸣声所极闻。或云一鼓声。《俱舍》云二里,《杂宝藏》云五里。”
示例
五马渡江开国处,~作庵人。 ★宋·王安石《答张奉议》诗
近义词
一牛鸣地、一牛鸣
反义词
语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出处
《翻译名义集·数量》:“拘卢舍,此云五百弓,亦云一牛吼地,谓大牛鸣声所极闻。或云一鼓声。《俱舍》云二里,《杂宝藏》云五里。”引证
宋-王安石--《答张奉议》诗:五马渡江开国处,一牛吼地作庵人。
故事
宋-王安石--《答张奉议》诗:五马渡江开国处,一牛吼地作庵人。
造句
yī niú hǒu dì
1、五马渡江开国处,一牛吼地作庵人。 ◎宋·王安石《答张奉议》诗
接龙
地尽其利 利令智昏 昏镜重明 明人不做暗事 事必躬亲 亲如骨肉 肉麻当有趣 趣舍有时 时不再来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来者不善 善门难开 开合自如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知人知面不知心 心花怒放 放长线钓大鱼 鱼目混珠 珠还合浦组词
近义词
yī niú hǒu dì
1、[一牛鸣地]yī niú míng dì
指牛鸣声可及之地。比喻距离较近。同“一牛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