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
拼音:yā
释义:1.亦作“亜”。2.象声词。3.助词。犹阿,多用在亲属称呼前,无义。4.物体的分歧部分。
拼音
yā笔顺
一 丨 一 ㄣ ㄣ 一 丨 一同音字
拼音为yà的字 拼音为ya的字基础解释
1.物體的分歧部分。明•張自烈《正字通•二部》:“亞,趙古則曰:‘物之岐者曰亞。’俗作丫、椏。”2.象声词。《汉书·东方朔传》:“伊優亞者,辭未定也。”伊優亞,犹吚唔呀,小儿学语声。3.助词。犹阿,多用在亲属称呼前,无义。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五出:“亞哥,亞哥,狗胆梳千萬買歸,頭鬚千萬買歸。”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亞-漢語大字典亞
〔亚〕
《説文》:“亞,醜也。象人局背之形。賈侍中説以為次弟也。”于省吾《甲骨文字釋林》:“亞字象隅角之形。”
(一)yà 《廣韻》衣嫁切,去禡影。魚部。
(1)次一等,次于。《爾雅·釋言》:“亞,次也。”《説文·亞部》:“亞,賈侍中説以為次第也。”徐灝注箋:“此當從賈侍中以次弟為字之本義。”《左傳·襄公十九年》:“圭媯之班,亞宋子而相親也。”杜預注:“亞,次也。”《國語·吴語》:“乃退就幕而會,吴公先歃,晋侯亞之。”《世説新語·識鑒》:“諸葛道明初過江左,自名道明,名亞王、庾之下。”
(2)匹配;等同。《玉篇·亞部》:“亞,配也。”《後漢書·班固傳》:“節慕原、嘗,名亞春、陵。”《南史·顔協傳》:“時吴郡顧協亦在蕃邸,與協同名,才學相亞,府中稱為二協。”宋黄庭堅《寄陳適用》:“新晴百鳥喧,各自有匹亞。”
(3)挨着;靠近。《玉篇·亞部》:“亞,就也。”张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五:“亞,猶並也;傍也;挨也。”唐元稹《山枇杷》:“亞水依巖半傾倒,籠雲隱霧多愁絶。”宋陳造《出郭》:“紅粉誰家短牆亞。”《水滸全傳》第二十三回:“武松在轎上看時,只見亞肩疊背,鬧鬧穰穰,屯街塞巷,都來看迎大蟲。”
(4)掩,闭。宋蔡伸《醜奴兒慢》:“花籠淡月,重門深亞。”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宫調》卷一:“幾間寮舍,半亞朱扉。”元朱庭玉《青杏子·歸隱》:“塵事遠,狂交疎,人情寡,終朝把草堂門亞。”
(5)少。《增韻·禡韻》:“亞,少也。”
(6)丑,难看。《説文·亞部》:“亞,醜也。象人局背之形。”王筠釋例:“醜是事而不可指,借局背之形以指之。非惟駝背,抑且雞匈,可云醜矣。”
(7)姐妹丈夫的互称。后作“婭”。《爾雅·釋親》:“兩壻相謂為亞。”《釋名·釋親屬》:“兩壻相謂曰亞。言一人取姊,一人取妹,相亞次也。”《詩·小雅·節南山》:“瑣瑣姻亞。”毛傳:“兩壻相謂曰亞。”
(8)俯;低垂。也作“壓”。《正字通·二部》:“亞,《讀書通》:‘壓,通作亞。’”张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五:“亞,猶低也;俯也。”唐杜甫《上巳日徐司録林園宴集》:“鬢毛垂領白,花蕊亞枝紅。”宋歐陽修《漁家傲》:“葉重如將青玉亞,花輕疑是紅綃掛。”《警世通言·崔衙内白鷂招妖》:“茅簷畔低亞青帘。”
(9)亚洲的简称。如:欧亚大陆。
(10)姓。《姓觿·禡韻》:“亞,《路史》云,成周支庶之後。”
(二)yā 《集韻》於加切,平麻影。
(1)枝丫;分枝。也作“丫”、“椏”。《正字通·二部》:“亞,趙古則曰:‘物之岐(歧)者曰亞。’俗作丫、椏。”
(2)象声词。《漢書·東方朔傳》:“伊優亞者,辭未定也。”
(三)è 《洪武正韻》烏洛切。
(1)同“惡”。《洪武正韻·禡韻》:“惡,亦作亞。”《馬王堆漢墓帛書·經法·四度》:“美亞有名,逆順有刑(形)。”
(2)同“堊”。《六書正譌·藥韻》:“亞,古堊字,涂飾牆也。象圬者從横涂飾之狀。”
1、亞讀音:衣駕切,雅去聲,禡韻。釋文:
❶醜也。象人局背之形。見《說文亞部》。
❷少也。見《增韻》。
❸次也。《論語微子》:~飯干適楚。〔~父。~卿。~聖。皆此義〕。
❹就也。見《廣韻》。
❺通婭。兩婿相謂曰~。《詩節南山》:瑣瑣姻~。〔別作婭〕:
❻通稏。罷~。稻名。見《韻會》。
❼~細~。五大洲之一。吾人所居者是。亦略稱曰~洲。英文Asia。
❽~當。人名。耶穌敎典。稱爲人類始祖。英文Adan。
❾~銀。金屬鑛物。工作上用之最廣。
❿~拉伯。即天方國。在亞州西南。爲一大土股。英文Ardbia。
⓫~爾然丁。一作阿根弟那。一稱銀國。南美洲第二之大民主國。英文Argentine。
2、亞讀音:於加切,音鴉,麻韻。釋文:
❶歧也。〔趙古則云〕:物之歧者曰~。〔俗作丫椏〕。
❷伊優~者。辭未定也。見《漢書東方朔傳》。
3、亞釋文:通壓。〔杜甫詩〕:花~欲移竹。〔郝敬讀書通曰。壓通作~〕。
4、亞讀音:烏落切,音鄂,藥韻。釋文:
❶通堊。塗牆之飾也。見《六書正譌》。
❷通惡。《語林》:宋人有獲玉印。文曰周惡夫印。劉原父曰。漢條侯有周~夫印。惡、古通~。
5、坛讀音:莫可切,音懡,哿韻。釋文:語助也。見《篇海類編》。
6、堊讀音:遏各切,音惡,藥韻。烏故切,音污,遇韻。釋文:
❶白涂也。見《說文》。《段注》:以白物涂白之也。古用蜃灰。今東萊用蛤。謂之叉灰。
❷亞也。亞。次也。先泥之。次以白灰飾之也。見《釋名釋宮室》。
❸小飛泥也。《莊子徐无鬼》:郢人~慢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斲之。
❹白土也。《文選司馬相如賦》:其土則丹靑赭~。
❺凡別色可塗者亦謂之~。《山海經北山經》:其中多黃~。
❻不塗塈之室亦曰~。《禮記雜記》:三年之喪。廬~室之中。
〔注〕:~室。壘墼爲之。不塗塈也。
7、惡讀音:遏鄂切,音堊,藥韻。釋文:
❶過也。見《說文》。
❷威也。《漢書匈奴傳》:易隸以~。
〔注〕:師古曰。隸、謂附屬之也。~、謂威也。
❸㧖也。㧖困物也。見《釋名釋言語》。
❹不正也。《穀梁隱四年傳》:晉之名。~也。
❺貌醜也。《書洪範》:五曰~。
❻物變也。《論語鄕黨》:色~不食。臭~不食。
❼瑕也。《考工記築戎》:敝盡而無~。
❽粗也。《史記項羽紀》:以~食食項王使者。
❾疾疢也。《左成公年傳》:其~易覯。
❿猶害也。《淮南說林》:反爲~。
⓫刑戮也。《荀子富國》:或美或~。
〔注〕:美謂襃寵。~謂刑戮。
⓬垢穢也。《左成六年傳》:有汾澮以流其~。
⓭糞溲也。《吳越春秋句踐入臣》:太宰嚭奉溲~以出。
〔注〕:~。大溲也。
⓮怒詈也。《孟子公孫丑》:~聲至。必反之。
⓯歲~。年凶也。《唐書柳公綽傳》:遭歲~。撙節用度。
⓰器物不良也。《詩抑箋》:物~則其售價賤。
⓱情懷不樂曰意~。《陸雲書》:正自使人意~。
⓲多所不可曰性~。《後漢華陀傳》:爲人性~難得意。
⓳~笄。榛木爲笄也。《禮記喪服小記》:齊衰~笄以終喪。
⓴~卒。怯卒也。《呂覽簡選》:與~卒無擇。
㉑~姑。鳥也。鵙之別名。
㉒~溪。水名。〔李白詩〕:寧懼~溪~。
〔按卽鱷溪。在今廣東海陽縣南〕。
㉓通堊。《儀禮旣夕記》:主人乘~車。
〔注〕:古文~作堊。
8、惡讀音:烏故切,音隖,遇韻。釋文:
❶憎疾也。《論語陽貨》:君子亦有~乎。
❷不睦也。《左隱三年傳》:周鄭交~。
❸忌也。《禮記王制》:奉諱~。
〔注〕:諱謂先王之名。~謂子卯忌日之類。
❹患也。《呂覽安死》:非~其勞也。
❺讒也。《漢書張禹傳》:數毀~之。
❻猶畏也。《史記仲尼弟子傳》:且王必~越。
❼恥也。《孟子盡心》:羞~之心。人皆有之。
9、惡讀音:汪胡切,音汙,虞韻。釋文:
❶何也。《禮記檀弓》:~乎用吾情。
〔按~乎猶言何所〕。
❷安也。《左桓十六年傳》:~用子矣。
❸不然之歎辭。《孟子公孫丑》:~。是何言也。
❺同滹。《禮記禮器》:晉人將有事于河。必先有事於~池。
〔按~池卽滹沱〕。
10、亜釋文:亞俗字。
11、鍆釋文:同種。見《字彙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