陴
拼音:pí
释义:1.〈书〉短墙;城上的女墙。
组词
陴堞 城陴 陴隍 陴倪 登陴 隍陴 陴坞 女陴 守陴拼音
pí笔顺
㇌ 丨 丿 丨 𠃍 一 一 丿 一 丨同音字
拼音为pí的字 拼音为pi的字基础解释
女墙。详细解释
(形声。从阜,卑声。从阜与高下有关,与建筑有关。本义:城上女墙,上有孔穴,可以窥外)
同本义
陴,城上女墙俾倪也。——《说文》
抚弦登陴。——南朝齐· 丘迟《与陈伯之书》
守陴者皆哭。——《左传·宣公十二年》
子产授兵登陴。
假借为“髀”。大腿
有鬼投其陴。——《吕氏春秋·明理》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陴-中華語文大辭典陴ㄆ丨ˊpí〈書〉城上呈凹凸形的矮牆。
陴-汉语大词典陴pi
ㄆ〡ˊ
〔《广韵》符支切,平支,并。〕
1.城上女墙。
●《左传·宣公十二年》:“国人大临,守陴者皆哭。”
杜预注:“陴,城上俾倪。”
●孔颖达疏:“陴,城上小墙;俾倪者,看视之名。”
●《旧唐书·郭子仪传》:“及子仪攻蒲州,赵复等斩贼守陴者,开门纳子仪。”
2.借指城墙。
●《左传·成公六年》:“师还,卫人登陴,晋人谋去故绛。”
●唐白居易《代书一百韵寄微之》:“思乡多绕泽,望国独登陴。”
3.守城。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pí
1、[隍陴]huáng pí
城壕与女墙。借指城池。
2、[登陴]dēng pí
引申为守城。
3、[陴倪]pí ní
城上女墙。《左传·宣公十二年》“守陴者皆哭”杨伯峻 注:“陴,城上女墙也。亦曰陴倪。”
4、[女陴]nǚ pí
即女墙。
5、[陴堞]pí dié
女墙。借指城墙。
6、[陴坞]pí wù
城堡。
7、[守陴]shǒu pí
守城;守卫。《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 围 郑,旬有七日。郑 人卜行成,不吉,卜临于大宫,且巷出车,吉。国人不临,守陴者皆哭。”《新五代史·杂传·王珂》:“珂 夜登城諭守陴者,守陴者皆不应。”元 耶律楚材《怀古一百韵寄张敏之》:“天子潜巡狩,宗臣严守陴。”《清史稿·礼志六》:“凡祠祭诸臣,大都效命戎行,守陴徇义,或积劳没身。”
8、[城陴]chéng pí
1.亦作“城埤”。犹城堞。 2.泛指城郭。
9、[陴隍]pí huáng
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