逋
拼音:bū
释义:1.〈书〉逃跑;逃亡。2.〈书〉拖欠;拖延。
组词
毕逋 逋布 逋臣 逋丑 逋窜 逋惰 逋发 逋负 逋耗 逋逃薮 逋租国 逋播臣 逋城钱 金毕逋 豕窜狼逋 逋逃之薮 逋逃之臣 逋慢之罪 林逋隐居 洗雪逋负 羡补积逋拼音
bū笔顺
一 丨 𠃌 一 一 丨 丶 丶 ㇋ ㇏同音字
拼音为bū的字 拼音为bu的字基础解释
1.逃亡:~逃。 2.拖欠:~欠。详细解释
(形声。从辵( chuò),甫声。逋的原始意义是奴隶逃亡。本义:逃亡,逃跑)
同本义
逋,亡也。——《说文》
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书·牧誓》
于伐殷逋播臣。——《书·大诰》
为天下逋逃主。——《书·武臣》
六年其逋。——《左传·僖公十五年》
狼失声而逋。——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又如:逋臣(逃亡的大臣);逋逃薮(逃亡的罪犯或流亡者聚集的地方);逋客(逃亡的人;避世的人)
拖欠,欠税
逋租宿债勿复收。——沈约《宋书》
又如:逋债(拖延付债);逋租(拖欠租税)
懈怠;拖延
久逋王命。——房玄龄《晋书·蔡谟传》
又如:逋壅(拖延积压);逋慢(怠慢不敬;不遵法令)
逃亡者
可以怀远,可以柔逋。——《晋书》
〈动〉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逋-中華語文大辭典逋逋ㄅㄨbū1.〈書〉逃亡。[例]六年其~,逃歸其國而棄其家(《左傳‧僖公十五年》)。2.〈書〉拖欠。[例]朝旴械繫逮詞訟,夕敝鞭撲~稅錢(元‧周霆震〈埋怨樹詩〉)。
逋 -古漢語常用詞典bū
①逃;逃亡。《中山狼傳》:“狼失聲而~。”②離開。《後漢書•劉陶傳》:“使男不~畝,女不下機。”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bū
1、[逋堕]bū duò
见“逋惰”。
2、[流逋]liú bū
流亡的人。
3、[逋孽]bū niè
指流窜的寇孽。
4、[逋叟]bū sǒu
指 逋仙 。 明 谢谠 《四喜记·他乡遇故》:“山意衝寒,梅花将放,谩劳 逋叟 动吟情。”参见“ 逋仙 ”。
5、[逋囚]bū qiú
指逃犯。
6、[逋逸]bū yì
1.逃亡;逃遁。 2.指逃遁者。 3.怠惰安逸。
7、[逋人]bū rén
逃亡在外的人。
8、[逋滞]bū zhì
1.积压不流通。 2.指拖欠的赋税。
9、[逋禄]bū lù
欠发的俸禄。
10、[逋丑]bū chǒu
逃寇。
11、[逋走]bū zǒu
逃走,逃亡。
12、[逋怨]bū yuàn
积怨,宿怨。
13、[逋课]bū kè
1.欠交的赋税。《明史·食货志四》:“且请於每年正课外,带徵逋课。”《清史稿·世祖纪二》:“壬子,免 山东 十一年以前灶丁逋课。” 2.指拖欠赋税。清 陆继辂《建阳知县陆费君墓志铭》:“﹝某生﹞逋课积年,粮胥虽屡受杖,相戒不以闻。”
14、[逋发]bū fā
乱发。
15、[逋负]bū fù
1.拖欠赋税、债务。《史记·汲郑列传》:“庄 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南史·蔡廓传》:“又以王公妃主多立邸舍,子息滋长,督责无穷,启罢省之,并陈原诸逋负,解遣杂役。”宋 方勺《泊宅编》卷九:“福州 一农家子 张生,幼时,父使持钱三千,入山市斧柯,遇村人有为逋负所迫欲自经者,惻然尽以所齎赠之。”徐珂《清稗类钞·讥讽·可怜迎凤德何衰》:“﹝ 陈政钥 ﹞慷慨好交游,座客常满,以是多逋负。” 2.指未偿的仇恨。《后汉书·段熲传》:“曾未浹日,凶丑奔破,连尸积俘,掠获无算;洗雪百年之逋负,以慰忠将之亡魂。” 3.拖欠;短少。唐 元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对》:“今之课吏者,以赋敛无逋负为上。”宋 王禹偁《监察御史朱府君墓志铭》:“盐铁奏 秦州 银坑冶,比多逋负,未入之数,不减万计,请择朝臣以主之。”《明史·周忱传》:“小民不知凶荒,两税未尝逋负,忱 之力也。”清 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二:“《元史》载海运之逋负,少者每石不及三合,多者不及三升。”
16、[逋粮]bū liáng
拖欠租税。
17、[逋薮]bū sǒu
犹言逋逃薮。
18、[逋耗]bū hào
逃亡、减少。
19、[逋诛]bū zhū
逃避诛罚。《陈书·衡阳献王昌传》:“ 王琳 逆命,逋诛岁久。” 宋 岳飞 《奏乞本军进讨刘豫札子》:“贼 豫 逋诛,尚穴中土。” 清 王芑孙 《秋怀诗》:“ 卢循 就款终为贼, 徐福 逋诛肯作仙。”
20、[逋欠]bū qiàn
拖欠:~税粮。
21、[逋客]bū kè
1.逃亡的人。 2.避世隐居的人。
22、[逋残]bū cán
1.指逃散的残敌。 2.指逃散馀留的百姓。
23、[柔逋]róu bū
安抚逃亡的人。
24、[逋寇]bū kòu
逃寇,流寇。《晋书·陶璜传》:“夷帅 范熊 世为逋寇,自称为王,数攻百姓。”《宋书·自序传·沉田子》:“积纪逋寇,旦夕夷殄。”隋文帝《赐高丽王汤玺书》:“歷代逋寇,一朝清荡。”唐 韩愈《送张侍郎》诗:“两府元臣今转密,一方逋寇不难平。”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洪文襄公》:“公自 顺治 元年入关,为内院大学士。次年即出驻 江 南,以次削平逋寇。”
25、[完逋]wán bū
交纳拖欠的赋税。
26、[逋隐]bū yǐn
指隐士。
27、[稽逋]jī bū
查究逃亡。
28、[逋峭]bū qiào
同“峬峭”。
29、[逋翁]bū wēng
1.避世之人,隐士。 2.特指宋人林逋。
30、[旧逋]jiù bū
旧欠。
31、[逃逋]táo bū
犹逋逃。宋 王庭珪《送骆仲武》诗:“鞭且勿施安用蒲,三年竟亦无逃逋。”清 梅曾亮《礼部侍郎陈公墓志铭》:“﹝ 陈用光 ﹞未几病,梦 陈州公 曰:‘求吾木于家,以是药汝,疾其逃逋。’”《六部成语注解·兵部》:“缉捕无逃逋之患。拿贼的时候儿,一个也不能逃脱,没有留下后患的事情。”
32、[逋窜]bū cuàn
逃窜。
33、[逋余]bū yú
拖欠未清。《南齐书·竟陵文宣王子良传》:“本始 中,郡国大旱,宣帝 下詔除民租。今闻所在逋餘尚多,守宰严期,兼夜课切,新税力尚无从,故调於何取给?”《陈书·高祖纪下》:“晚订军资未送者竝停,元年军粮逋餘者原其半。”
34、[逋荡]bū dàng
1.离职游荡;散漫游荡。 2.流散。
35、[逋蛮]bū mán
指逋慢不顺的蛮夷。
36、[逋债]bū zhài
亦作“逋责”。犹欠债。
37、[逋税]bū shuì
欠交的租税。《后汉书·光武帝纪下》:“赐郡中居人压死者棺钱,人三千,其口赋逋税而庐宅尤破坏者勿收责。”李贤 注:“逋税,谓欠田租也。”《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四年》:“以 吴王 之命,悉蠲 天祐 十三年以前逋税,餘俟丰年乃输之。”胡三省 注:“谓 天祐 十四年逋租也。”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一·道州祠堂》:“比年 吴中 奏销逋税,唐荆川、繆西谿 诸公,名列官户,亦不免云。”亦指拖欠租税。宋 叶适《林伯和墓志铭》:“迄 伯和 去,无以逋税受笞者。”
38、[毕逋]bì bū
1.鸟尾摆动貌。 2.乌鸦的别称。
39、[逋积]bū jī
犹积欠。
40、[逋逆]bū nì
指逃窜的叛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