逋逃之薮
拼音
bū táo zhī sǒu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bū的字 拼音为táo的字 拼音为zhī的字 拼音为sǒu的字 拼音为bu的字 拼音为tao的字 拼音为zhi的字 拼音为sou的字基础解释
逋逃:逃亡者;薮:人或物集中的地方。一般指某处成为逃亡者的藏身之所。详细解释
- 【解释】:逋逃:逃亡者;薮:人或物集中的地方。一般指某处成为逃亡者的藏身之所。
- 【出自】:《尚书·武成》:“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
按字解释
逋逃:逃亡的罪人;流亡者。
之: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
薮:人或物集中的地方。
词典解释
逋逃之薮-中华成语大词典逋逃之薮
【拼音】:bū táo zhī sǒu
解释
逋逃:逃亡者;薮:人或物集中的地方。一般指某处成为逃亡者的藏身之所。
出处
《尚书·武成》:“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
示例
遂成~,公私成患。 ★《北史·李安世传》
近义词
反义词
语法
作宾语;指避难所
出处
《尚书·武成》:“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引证
唐-李延寿--《北史·李安世传》:遂成逋逃之薮,公私成患。
明-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是他省但防偷漏之途,而粤东兼有逋逃之薮。
近代-蔡东藩--《南北史演义》:俄而易虑,亲寻干戈,衅暴恶盈,侧首无托,以金陵逋逃之薮,江南流寓之地,甘辞卑礼,委贽图存,诡言浮说,抑可知矣。
北宋-司马光-一六O-《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元年》:(侯景竖子)以金陵逋逃之数,江南统御(一作“流离”)之地,甘辞卑体,进熟图身,谗言浮说,抑可知矣!
故事
唐-李延寿--《北史·李安世传》:遂成逋逃之薮,公私成患。
明-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是他省但防偷漏之途,而粤东兼有逋逃之薮。
近代-蔡东藩--《南北史演义》:俄而易虑,亲寻干戈,衅暴恶盈,侧首无托,以金陵逋逃之薮,江南流寓之地,甘辞卑礼,委贽图存,诡言浮说,抑可知矣。
北宋-司马光-一六O-《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元年》:(侯景竖子)以金陵逋逃之数,江南统御(一作“流离”)之地,甘辞卑体,进熟图身,谗言浮说,抑可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