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zhì

释义:1.古书上指没有脚的虫子。2.(Zhì)姓。

组词

虫豸 豸豸 灵豸 豸角 豸种 豸绣 豸衣 黑豸 有豸 獬豸冠

拼音

zhì

笔顺

丿 丿 丿 丿

同音字

拼音为zhì的字 拼音为zhi的字

基础解释

古书上指没有脚的虫子。虫豸旧时对虫子的通称。

详细解释

〈名〉

  1. 本指长脊兽,如猫、虎之类。引申为无脚的虫,体多长,如蚯蚓之类

    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尔雅》

    又如:豸豸(兽背隆长的样子)

〈动〉

  1. 通“解”。解决

    使子逞其志,庶有豸乎。——《左传》

〈名〉

  1. 本指长脊兽,如猫、虎之类。引申为无脚的虫,体多长,如蚯蚓之类

    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尔雅》

    又如:豸豸(兽背隆长的样子)

〈动〉

  1. 通“解”。解决

    使子逞其志,庶有豸乎。——《左传》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豸豸-汉语大词典

豸豸兽脊隆起然后伸长貌。
●《说文·豸部》:“豸,兽长脊,行豸豸然,欲有所司杀形。”
段玉裁注:“凡兽欲有所伺杀,则行步详采,其脊若加长。豸豸然,长貌,文象其形也。”
●清宋育仁《<说文解字>部首笺正》:“今观猫之捕鼠,蛇之螫人,皆先曲体,然后舒脊直向前,即豸豸之义也。”

豸-中華語文大辭典

豸ㄓˋzhì1.爬蟲類的統稱。[例]蟲~。2.二一四部首之一。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zhì

1、[獬豸]xiè zhì

也作獬𢊁(zhì)。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异兽,能用角顶理亏的人。

2、[虫豸]chóng zhì

1.虫子的通称。 2.骂人的话。犹不是人。豸(zhì)。

3、[豸冠]zhì guān

1.即獬豸冠。 2.借指纠察、执法的官员。

4、[豸黼]zhì fǔ

犹豸绣。

5、[豸佩]zhì pèi

指古代御史大夫一类官员佩戴的玉饰。

6、[豸角]zhì jiǎo

1.獬豸的角。獬豸,古代传说中神兽。生一角,能别曲直,触邪佞。 2.见“豸角冠”。

7、[有豸]yǒu zhì

有所解除;得以解除。《左传·宣公十七年》:“余将老,使 郤子 逞其志,庶有豸乎!”杜预 注:“豸,解也。”杨伯峻 注:“言患乱得解也。”

8、[豸豸]zhì zhì

兽脊隆起然后伸长貌。

9、[灵豸]líng zhì

即獬豸。传说中的神兽,相传能辨曲直。

10、[貏豸]bǐ zhì

1.山势连延渐平貌。 2.枝干盘曲伸展貌。

11、[鲈豸]lú zhì

鲈鱼。

12、[黑豸]hēi zhì

冠名。即獬豸冠。为御史法冠。

13、[豸种]zhì zhǒng

旧时对我国北方 貉 等少数民族的贬称。

14、[冠豸]guān zhì

1.戴豸冠。豸冠,即獬豸冠,古代御史所戴的帽子。 2.指担任御史之类的官吏。

15、[豸衣]zhì yī

1.古时监察、执法等官员所穿的官服,因其上绣有獬豸,故称。 2.借指御史。

16、[豸绣]zhì xiù

1.古时监察、执法官所穿的绣有獬豸图案的官服。 2.借指监察、执法官。

17、[解豸]xiè zhì

神兽名。相传能辨曲直。

18、[触豸]xiè zhì

是古代中国传说中神兽。

19、[铁豸]tiě zhì

指豸冠。古代御史等执法官吏戴的帽子。冠之柱卷系铁铸成,故称。

20、[此豸]cǐ zhì

谓体态婀娜妖丽。

21、[豸补]zhì bǔ

旧时监察、执法等官员所穿的官服。其前胸、后背缀有金线或采丝绣成的补子,图形为獬豸,故称。

22、[豸袍]zhì páo

古代监察、执法等官员所穿的袍服。

23、[豸簪]zhì zān

刻有獬豸形的发簪,古代监察、执法官所用。

24、[豸班]zhì bān

指御史台一班官员。

25、[跐豸]cī zhì

姿态袅娜貌。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豸的反义词 豸的近义词 豸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豸能组什么词
  • 豸能组什么词语
  • 豸可以组什么词
  • 豸可以组什么词语
  • 豸字可以组什么词
  • 豸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豸字能组什么词
  • 豸字能组什么词语
  • 豸字开头的成语
  • 豸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