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
拼音:bì
释义:1.躲开;回避,设法躲开。2.防止。
组词
避雨 避暑 避讳 回避 逃避 避让 避风 避嫌 避孕 避孕套 避难所 避风港 避雷针 避雷器 避弹服 避风头 避重就轻 避世绝俗 避实就虚 趋利避害 扬长避短 避而不谈 避害就利 避瓜防李 避殿损膳拼音
bì笔顺
𠃍 一 丿 丨 𠃍 一 丶 一 丶 丿 一 一 丨 丶 ㇋ ㇏“尸”头部与“口”大小相当;“辛”下竖对上点。“辶”点与横折折撇距离适中,曲弯自然﹔捺画舒展,稍平。
同音字
拼音为bì的字 拼音为bi的字基础解释
1.躲开;回避:退~。~而不谈。~一会儿雨。 2.防止:~孕。~雷针。详细解释
(形声。从辵( chuò),辟声。本义:躲开,回避)
同本义
避,回也。——《说文》
避,去也。——《苍颉篇》
无乃实有所避。——《国语·周语》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有书生避雨檐下。——清· 周容《芋老人传》
又如:避风雨;避秦(秦时苛政扰民,人民纷纷逃避而隐居);避言(言语谨慎,避免说错话);避宅(到处躲藏,不住在家里)
离去
左右攘辟。——《礼记·曲礼》。注:“疏远也。”
桓公避席再拜。——《吕氏春秋·直谏》。注:“下席也。”
又如:避地(离去,迁居他处以避祸。或指隐遁);避趋(离开与接近);避境(避离某地,不入其境)
逊让 如:避让(谦让;辞让);避贤(让贤);避荣(辞让荣华);避路(让路)
隐藏
避吾亲。——《史记·袁盎晁错传》。索隐:“隐也。”
潜避两炮台中。——《广州军务记》
又如:避迹(隐匿);避风头(见形势不利就躲起来)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避-中華語文大辭典避避ㄅ丨ˋbì1.躲開;躲避。[例]~匿︱走~︱~重就輕︱退~三舍。2.避免;防止。[例]~孕︱~雷針。3.〈書〉亞於;不及。[例]今海內為一,土地人民之眾,不~湯、禹(漢‧鼂錯〈論貴粟疏〉)。
避-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避bì
动
①躲开;回避:退~|~而不谈|~一会儿雨。
②防止:~孕|~雷针。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bì
1、[躲避]duǒ bì
1.故意离开或隐蔽起来,使人看不见:这几天他好像有意~我。 2.离开对自己不利的事物:~风雨。不应该~困难。
2、[避让]bì ràng
躲避;让开:~道旁。
3、[避免]bì miǎn
设法不使某种情形发生;防止:~冲突。看问题要客观、全面,~主观、片面。
4、[回避]huí bì
1.让开,避开。 2.为保证案件的公正审理,法律规定与案件有一定利害关系和其他关系的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不得参与本案审理的诉讼制度。此规定也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5、[避雨]bì yǔ
离开露天处或遮住以避免雨淋。
6、[避险]bì xiǎn
一种防卫性的投资策略。
7、[避重就轻]bì zhòng jiù qīng
避开重要的而拣次要的来承担,也指回避主要的问题,只谈无关重要的方面。
8、[逃避]táo bì
躲开不愿意接触或不敢接触的事物:~现实。~责任。
9、[避风]bì fēng
1.躲避风:找个~的地方休息休息。 2.比喻避开不利的势头。也说避风头。
10、[避开]bì kāi
1.躲开,不接触。 2.摆脱,不受困扰。
11、[规避]guī bì
设法避开;躲避:临场~。~实质性问题。
12、[避孕]bì yùn
通过工具(避孕套、阴道隔膜、子宫环等)或药物阻止精子和卵子相结合,或使受精卵不能在子宫内发育,以不受孕。
13、[避暑]bì shǔ
1.天气炎热的时候到凉爽的地方去住:~胜地。夏天到北戴河~。 2.避免中暑:天气太热,吃点药避避暑。
14、[避难]bì nán
躲避灾难或迫害。
15、[避税]bì shuì
纳税人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规避纳税的行为。
16、[避讳]bì huì
封建君王或尊亲为了显示威严,规定人们说话中避免直呼其名或在行文中直写其名,而以别的字相代替。
17、[避邪]bì xié
迷信的人指用符咒等避免邪祟。
18、[闪避]shǎn bì
迅速侧转身子向旁边躲避:~不及。
19、[避嫌]bì xián
为防止他人怀疑而对某个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
20、[避光]bì guāng
1.喜阴的或在阴处茁壮生长。 2.表现负趋光性。
21、[避世]bì shì
脱离现实生活,避免和外界接触:~绝俗。
22、[避寒]bì hán
1.御寒;免受寒冷。 2.天气寒冷时移居温暖之地。
23、[避祸]bì huò
犹避害。
24、[避忌]bì jì
避讳(bì·hui)。
25、[趋避]qū bì
快走躲开;规避:~不及。见车飞驰而来,赶紧~一旁。
26、[防避]fáng bì
防备和避免。
27、[走避]zǒu bì
为躲避而走开;逃避:~他乡。~不及。
28、[隐避]yǐn bì
隐藏躲避:~在外。
29、[避亲]bì qīn
1.谓因有亲戚关系而不施及其身。 2.唐宋以后封建社会的考试授官制度,因避嫌疑,凡有亲属关系者不能同地做官,如果已在同地则职位较低者改官他地。 3.指因避亲戚关系的嫌疑而不参与其事。
30、[辞避]cí bì
托辞退避。
31、[避所]bì suǒ
指躲避藏身的地方。
32、[避弟]bì dì
谓兄避位而使辟召其弟。
33、[避去]bì qù
避开;离去。
34、[媿避]kuì bì
因羞愧而回避。
35、[避处]bì chǔ
避世隐居。
36、[却避]què bì
亦作“却避”。退避。宋 叶适《蔡知阁墓志铭》:“孝宗 崩,光宗 疾不能丧,太皇太后命今上即位。上却避再三,公与同列 韩侂胄 扶抱登御榻,涕泪被面,庭中惊悚。”明 李东阳《京都十景·居庸迭翠》诗:“万里朔风须却避,千年王气镇长存。”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 爱公 ﹞又偶在船头,戏拈篙刺水。忽掷篙却避,面有惊色。”
37、[避宠]bì chǒng
躲避帝王宠幸;避仕。
38、[遁避]dùn bì
犹逃避。
39、[避僧]bì sēng
旧时谓行军出师之日,忌见僧尼。
40、[避諠]bì xuān
见"避喧"。
近义词
bì
1、[藏]cáng
1、[藏]zàng
1.隐蔽。2.收存。
1.储放大量东西的地方。2.佛教、道教经典的总称。3.西藏的简称。4.藏族。5.古又同“脏”。
2、[匿]nì
隐藏;不让人知道:隐~。~名。~居深山。~影藏形。
3、[躲]duǒ
躲避;躲藏:~雨。~车。~债。明枪易~,暗箭难防。
反义词
bì
1、[扬]yáng
1.高举;向上升:~手。~帆。 2.在空中飘动:飘~。飞~。 3.往上撒:~场。 4.传播出去:宣~。 5.称赞:颂~。表~。 6.指江苏扬州:~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