誌
拼音:zhì
释义:1.记录。2.记忆。3.记号;标记。4.做记号。5.记事的书籍或文章。6.称期刊杂志。7.识认。8.通“痣”。黡子。
拼音
zhì笔顺
丶 一 一 一 丨 𠃍 一 一 丨 一 丶 ㇂ 丶 丶同音字
拼音为zhì的字 拼音为zhi的字基础解释
同“志”。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誌-中華語文大辭典誌志ㄓˋzhì1.記住。[例]永~不忘。2.記載。[例]書~其事|經籍所~,不過七篇。3.表示。[例]~慶|新婚~喜。4.記號。[例]標~|號~。5.一種記事的文體。[例]碑~|墓~|讀書~。6.皮膚上的小點。通「痣」。
誌-漢語大字典誌
《説文新附》:“誌,記誌也。从言,志聲。”
zhì 《廣韻》職吏切,去志章。之部。
(1)记录。《説文新附·言部》:“誌,記誌也。”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十六引《字詁》:“誌,記也。”《列子·楊朱》:“太古之事滅矣,孰誌之哉?”明夏完淳《大哀賦并序》:“歌以誌其事。”《聊齋志異·邵臨淄》:“邑有賢宰,里無悍婦矣。誌之,以補《循吏傳》之所不及者。”
(2)记忆。《新唐書·褚亮傳》:“亮少警敏,博見圖史,一經目輒誌于心。”《太平廣記》卷三百一十引《傳奇》:“無頗誌大娘之言,遂從使者而往。”
(3)标志;记号。南朝梁宗懔《荆楚歲時記》:“以血點其衣以為誌。”《南齊書·孝義傳·韓係伯》:“襄陽土俗,隣居種桑樹於界上為誌。”
(4)记事的文章或书籍。也作“志”。如:墓誌;地方誌。明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説·志》:“字書云:‘志者,記也。字亦作誌。’其名起於《漢書》十志,而後人因之,大抵記事之作也。”《正字通·言部》:“誌,凡史傳記事之文並稱誌。”《文選·序》:“篇辭引序,碑碣誌狀。”《南史·儒林傳·顧越》:“所著……詩、頌、碑、誌、牋、表,凡二百餘篇。”
(5)同“痣”。《史記·高祖本紀》“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唐張守節正義:“許北人呼為‘黶子’,吴楚謂之‘誌’。”《南齊書·江祏傳》:“高宗胛上有赤誌。”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玉格》:“額三理,腹三誌。”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zhì
1、[誌喜]zhì xǐ
志喜释义表示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