薜
拼音:bì
释义:1.见“薜荔”。常绿灌木,爬蔓,叶卵形。果实球形,可做凉粉。茎、叶可入药。2.(Bì)姓。
组词
薜萝 薜荔 薜服 薜衣 薜带 萝薜 解薜 薜户 薜萝子 薜萝衣 薜荔衣 薜萝藏虺拼音
bì笔顺
一 丨 丨 𠃍 一 丿 丨 𠃍 一 丶 一 丶 丿 一 一 丨同音字
拼音为bì的字 拼音为bi的字基础解释
1.常绿藤本植物,茎蔓生,叶子卵形。果实球形,可做凉粉,茎叶可入药。 2.姓。详细解释
指薜荔,木本植物 。
如:薜服(即薜衣);薜户(为薜荔所缠绕的门户。指隐者的住所)
姓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薜-中華語文大辭典薜薜ㄅ丨ˋbì1.姓。2.參見【薜荔】。
薜-漢語大字典薜
《説文》:“薜,牡贊也。从艸,辟聲。”
(一)bì 《廣韻》蒲計切,去霽並。錫部。
(1)〔薜荔〕又名木莲、木馒头。桑科。攀援或匍匐灌木,幼时以不定根攀援于墙壁或树上。叶厚革质。花序托梨形或倒卵形。茎、叶、果供药用。《説文·艸部》:“薜,牡贊也。”朱駿聲通訓定聲:“疑即薜荔。”《楚辭·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羅。”王逸注:“薜荔、兔絲,皆無根,緣物而生。”
(2)姓。《字彙·艸部》:“薜,姓。”《姓觿》卷十:“薜,《千家姓》云:‘齊郡族。’元有信州路推官薜國瑞。”
(二)bò 《廣韻》博厄切,入麥幫。錫部。
(1)药草,当归的别名。《爾雅·釋草》:“薜,山蘄。”郭璞注:“《廣雅》云:‘山蘄,當歸。’當歸,今似蘄而粗大。”又“薜,白蘄。”郭璞注:“即上‘山蘄’。”郝懿行義疏:“又名白蘄者,陶注《本草》云:歷陽所出,色白而氣味薄,不相似,呼為草當歸。”
(2)山麻。《爾雅·釋草》:“薜,山麻。”郭璞注:“似人家麻,生山中。”
(三)bó 《集韻》弼角切,入覺並。
破裂。《周禮·考工記·瓬人》:“凡陶瓬之事,髺墾薜暴不入市。”鄭玄注:“薜,破裂也。”孫詒讓正義:“謂燒成破裂有罅֣\u0002”
(四)bài 《集韻》步拜切,去怪並。
水草名。《集韻·怪韻》:“薜,水艸名。”
(五)pì 《集韻》匹辟切,入昔滂。
通“僻”。偏僻。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解部》:“薜,叚借為僻。”《漢書·揚雄傳上》:“陿三王之阸薜,嶠高舉而大興。”顔師古注:“薜,亦僻字也。”按:《文選·揚雄〈羽獵賦〉》作“阨僻”。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bì
1、[薜荔]bì lì
常绿藤本植物,茎蔓生,叶子卵形。果实球形,可做凉粉,茎叶可入药。
2、[薜萝]bì luó
1.薜荔和女萝。两者皆野生植物,常攀缘于山野林木或屋壁之上。《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王逸 注:“女萝,兔丝也。言山鬼仿佛若人,见於山之阿,被薜荔之衣,以兔丝为带也。”后借以指隐者或高士的衣服。《南齐书·高逸传·宗测》:“量腹而进松朮,度形而衣薜萝。”唐 张乔《送陆处士》诗:“若向仙巖住,还应著薜萝。” 2.借指隐者或高士的住所。南朝 梁 吴均《与顾章书》:“僕去月谢病,还觅薜萝。”唐 韩偓《雪中过重湖信笔偶题》诗:“道方时险拟如何,謫去甘心隐薜萝。”清 黄遵宪《岁暮怀人诗》之二:“十年冷署付蹉跎,归去空山卧薜萝。”
3、[薜带]bì dài
1.用薜荔的藤制作的腰带。多指隐者的装束。 2.战国楚屈原《九歌·山鬼》:“被薜荔兮带女萝。”后因以“薜带”借指屈原。
4、[萝薜]luó bì
1.指女萝和薜荔。 2.用以指隐士的服装。
5、[薜服]bì fú
即薜荔衣。
6、[薜户]bì hù
谓为薜荔所缠绕的门户。指隐者的住所。
7、[薜衣]bì yī
“薜荔衣”的简称。唐 沉佺期《入少密溪》诗:“自言避喧不避 秦,薜衣耕凿 帝尧 人。”元 王逢《赠穷独叟》诗:“薜衣带胡绳,三年限朝仪。”明 唐顺之《赠江阴陈君》诗:“身着薜衣称隐吏,园多橘树比封君。”参见“薜荔衣”。
8、[阸薜]è bì
见“阸僻”。
9、[解薜]jiě bì
脱掉隐士的麻衣。指入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