薜荔
拼音
bì lì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bì的字 拼音为lì的字 拼音为bi的字 拼音为li的字基础解释
常绿藤本植物,茎蔓生,叶子卵形。果实球形,可做凉粉,茎叶可入药。详细解释
植物名。又称木莲。常绿藤本,蔓生,叶椭圆形,花极小,隐于花托内。果实富胶汁,可制凉粉,有解暑作用。
《楚辞·离骚》:“擥禾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蘂。” 王逸 注:“薜荔,香草也,缘木而生蘂实也。” 唐 宋之问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诗:“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木莲》。
梵语Preta的译音。或译为“薜荔多”。义为饿鬼。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九:“薜荔,蒲细,来计反,此译言饿鬼也。”《云笈七籤》卷十:“薜荔者,饿鬼名也。”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薜荔-中華語文大辭典薜荔薜荔ㄅ丨ˋ ㄌ丨ˋbìlì1.植物名。常綠木質藤本。葉子橢圓形,果實倒卵形,可製涼粉。莖、葉、果實皆可入藥。也作「木蓮」。2.胡語翻譯詞。佛教六道之一。這類眾生由於上世造的惡業,招致投生為薜荔,恆處在極度飢渴的狀態。也作「餓鬼」。
薜荔-辞源3【薜荔】㊀木名。又名木蓮、木饅頭。莖蔓生,花小,隱於花托中。實形似蓮房,入藥。楚辭 屈原 離騷:“擥木根以結茝兮,貫薜荔之落蘂。”注:“薜荔,香草也,緣木而生。”參見“木蓮2”。㊁梵語餓鬼的音譯。亦譯作薜荔多、卑帝梨。見 唐 慧琳 一切經音義十六、翻譯名義集二 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