衹
拼音:zhī
释义:1.恰好;仅仅。按古籍中衹与“祇”、“秖”等字通用。
拼音
zhǐ笔顺
丶 ㇇ 丨 丿 丶 丿 𠄌 一 ㇂同音字
拼音为zhǐ的字 拼音为zhi的字基础解释
见“只2”。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衹-中華大字典1、衹讀音:章移切,音支,支韻。釋文:適也。見《玉篇》。
〔按段玉裁云。五經文字衣部曰。~、止移切。適也。唐石經、~旣平。左傳、~見疏也。詩、~攪我心。詩、論語、亦~以異。字皆從衣。近日經典訓適者。多不从衣。與唐不合〕。
2、衹讀音:翹移切,音祇,支韻。釋文:礒裟謂之~衼。見《集韻》。
〔按廣韻。~衼。尼法衣也。一切經音義十四引字苑。~衼。巨貌。法服也。西域記云。僧~支、正名僧迦鵄。此云覆腋衣〕。
3、衹讀音:土禮切,音體,薺韻。釋文:緹或字。見《說文糸部》。
〔按說文、緹。帛丹黃色也〕。
4、只讀音:掌氏切,音紙,紙韻。章移切,音支,支韻。釋文:
❶語已辭也。見《說文只部》:《段注》:矣~皆語止之辭。鄘風。母也天~。不諒人~、是也。
❷是也。《詩樛木》:樂~君子。〔王引之云〕:亦句中語助也。
❸辭也。猶耳也。《左襄二十七年傳》:諸侯歸晉之德~。非歸其尸盟也。
❹姓也。明~好仁。
❺通旨。詩樂~。左傳皆作旨。
5、只讀音:之日切,音質,質韻。釋文:但也。〔段玉裁云〕:宋人詩用~爲祇字。但也。今人仍之。讀如隻。
6、祇讀音:翹移切,音祁,支韻。釋文:
❶地~。提出萬物者也。見《說文》。《王注》:大宗伯社稷五祀五嶽山林川澤四方百物。皆地~也。地~提三聲相近。
〔按玉篇。~、地之神也。物理論。地者、底也。底之言著也。陰體下著也。其神曰~。~、成也。育生萬物備成也。又曰。地者、其卦曰坤。其德曰母。其神曰~。地大而名之曰黃地~。小而名之曰神州。初學記云。黃地~、舉八極之內地神也。神州、王畿方千里之內地神也〕。
❷安也。《詩何人斯》:俾我~也。
❸大也。《易復》:无~悔。《釋文》:王肅作禔。
❹同示。《周禮大宗伯》: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禮。《釋文》:本或作~。
7、祇讀音:章移切,音支,支韻。《與衹、袛、袛、皆別》。釋文:適也。見《集韻》。
〔按類篇同訓。段玉裁云。周易。无~悔。釋文云。~、辭也。馬同。此讀~爲語辭。適也。五經文字廣韻作袛者是也。五經文字衣部曰。袛。止移切。適也。廣韻五支曰。袛。章移切。適也。唐石經。袛旣平。左傳。袛見疏也。詩。袛攪我心。論語。亦袛以異。字皆从衣。正用張參字㨾。而張參以前顏師古注竇嬰傳曰。袛。適也。音支。其字从衣。豈師古太宗朝刊定經籍。皆用此說歟。宋類篇則袛~皆云適也。不畫一。韻會則从示之~訓適也。近日經典訓適者。皆不从衣。與唐不合〕。
8、祇讀音:常支切,音匙,支韻。釋文:病也。見《集韻》。
〔按易復釋文。音支。鄭云。病也。段玉裁云。此讀~爲疧〕。
9、秖讀音:竹尸切,音支,支韻。釋文:穀始熟也。見《玉篇》。
10、緹讀音:田黎切,音題,都黎切,音低,天黎切,音梯,齊韻。土禮切,音體,薺韻。釋文:
❶帛丹黃色也。見《說文》。《段注》:謂丹而黃也。丹者如丹砂。與朱異。
❷厚繒也。《史記滑旈傳》:張~絳帷。
❸~齊。酒也。《周禮酒正》:辨五齊之名。四曰~齊。
〔注〕:~者成而紅赤。如今下酒矣。
〔疏〕:曹牀下酒。其色紅赤。故以~名之。
〔按釋名釋飮食。~、齊、色赤如~也。段玉裁云。~、俗作醒〕。
❹~䌌。鮮明之衣也。《後漢應劭傳》:~䌌十重。
❺~縈。人名。漢淳于意少女。
同:只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zhǐ
1、[衹衼]zhǐ zhī
袈裟。僧尼的法衣。《新唐书·李罕之传》:“初为浮屠,行丐市,穷日无得者,抵鉢褫衹衼去,聚众攻剽 五臺 下。”
2、[衹树有缘]zhǐ shù yǒu yuán
衹树:佛教语,给孤独园的略称;缘:缘分。与佛法有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