徊
拼音:huái
释义:1.见“徘徊”。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②比喻犹疑不决。③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
组词
徊徨 徘徊 迟徊 裴徊 徕徊 淹徊 纡徊 邅徊 徘徊花 徘徊菊 徘徊舆 徊肠伤气 怅望低徊 俯仰低徊 歧路徘徊 迟徊不决 迟徊观望 徘徊不定 徘徊不前 徘徊观望 俳徊歧路拼音
huái笔顺
丿 丿 丨 丨 𠃍 丨 𠃍 一 一同音字
拼音为huái的字 拼音为huai的字基础解释
见〔徘徊〕详细解释
(形声。从彳 chì,表示与行走有关)回环。也作“回”、“迴” 。
如:徊集(迂回而至);徊翔(盘旋飞行;迂回上下);徊肠伤气(肠回转,气伤断。形容内心伤感)——见“徘徊” 佪
另见 huí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徊徊-辞源3同:佪佪
徊-中華語文大辭典徊ㄏㄨㄞˊhuái參見【徘徊】。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huái
1、[徘徊]pái huái
1.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他独自在江边~。 2.比喻犹疑不决:~歧路。 3.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这个厂每月的产值一直在三百万元左右~。
2、[徘徊不前]pái huái bù qián
比喻总在一个地点不能前进。
3、[徘徊观望]pái huái guān wàng
徘徊:来回地行走形容应该决断时犹豫的样子。
4、[低徊]dī huái
1.徘徊,流连。 2.回味;留恋地回顾。 3.形容萦绕回荡。
5、[裴徊]péi huái
1.亦作“裵徊”。回环。 2.同“裴回”。
6、[俳徊]pái huái
徘徊。
7、[邅徊]zhān huái
邅迴,艰行不进貌。
8、[纡徊]yū huái
同“紆迴”。曲折;回环。
9、[徊翔]huái xiáng
1.盘旋飞行。《梁书·徐勉传》:“故属纊纔毕,灰钉已具。忘狐鼠之顾步,媿燕雀之徊翔。”唐 韦应物《汉武帝杂歌》之一:“欲来不来夜未央,殿前青鸟先徊翔。”唐 李复言《续幽怪录·张老》:“鸞鹤孔雀,徊翔其间。” 2.起伏飘舞貌。唐 柳宗元《柳州东亭记》:“下上徊翔,前出两翼。”唐 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五月》:“罗袖从徊翔,香汗沾宝粟。”《太平广记》卷四九二引《灵应传》:“侍者十餘辈,皆服饰鲜洁,有如妃主之仪,顾步徊翔,渐及卧所。” 3.迂回上下。比喻仕途升降。唐 沉既济《枕中记》:“两窜荒徼,再登臺鉉,出入中外,徊翔臺阁,五十餘年。”宋 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持正 曰:‘公徊翔久矣,朝中无出公右者。’”明 李东阳《樊公墓碑铭》:“徊翔四十年,天下科第士皆其后进。” 4.情意缠绵。南朝 梁 沉约《四时白紵歌·秋白紵》:“双心一意共徊翔,吐情寄君君莫忘。” 5.盘桓。宋 郭彖《睽车志》卷五:“瑶 固已疑,徊翔邻近,至午后,闻其家哭声甚哀。”《孽海花》第二四回:“光阴如驶,忙忙碌碌中,不觉徊翔了三个多月,时局益发不堪了。”
10、[淹徊]yān huái
亦作“淹回”。俳徊;逗留。常指有才德而屈居下位。唐 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上:“暄 话于所亲,尚嘆己之淹徊,而谓 珣 迁改疾速。”宋 苏舜钦《送杜密学赴并州》诗:“倚注宸襟切,淹回物论喧。”宋 叶适《送白酆还蜀》诗:“前岁淹徊下 巴峡,今年憔悴出京城。”明 宋濂《元故乐清县男林府君墓铭》:“有若府君材信美矣,乃使之淹回下列,无以吐其胸中所藴。”
11、[彽徊]dī huái
徘徊,迟疑不前貌。
12、[儃徊]chán huái
徘徊。
13、[徊徨]huái huáng
徘徊彷徨。形容惊悸不安或心神不定。
14、[徕徊]lái huái
犹徘徊。
15、[迟徊观望]chí huái guān wàng
犹言迟疑观望。
16、[徊肠伤气]huái cháng shāng qì
肠回转,气伤断。形容内心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