襢
拼音:tǎn
释义:1.同“袒”。
组词
左襢 臝襢拼音
tǎn笔顺
丶 ㇇ 丨 丿 丶 丶 一 丨 𠃍 丨 𠃍 一 一 丨 𠃍 一 一 一同音字
拼音为tǎn的字 拼音为tan的字基础解释
古同“袒”,裸露。详细解释
素雅,无文彩 。
如:襢衣(古代王后六服之一。白色。亦为世妇和卿大夫妻的礼服)
〈形〉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襢-中華大字典1、襢讀音:蕩旱切,音坦,旱韻。唐干切,音壇,寒韻。釋文:~裼。肉袒也。《詩大叔于田》:~裼暴虎。《釋文》:~、本又作袒。音但。
〔按說文人部作但〕。
2、襢讀音:時戰切,音繕,霰韻。釋文:
❶展也。見《禮記玉藻一命襢衣疏》。
〔按字亦通展。周禮內司服展衣注。展衣以禮見王及賓客之服。字當爲~。~之言亶。亶、誠也〕。
❷去上服也。見《集韻》。
3、襢讀音:旨善切,音篁,銑韻。釋文:露也。見《禮記喪服大記大夫士襢之釋文》。
4、襢讀音:陟扇切,音謅,霰韻。知輦切,音輾,銑韻。釋文:倔或字。《集韻》:倔。說文、丹救衣。或作展、~。
5、襢讀音:澄延切,音纏,先韻。釋文:椺~。褌也。見《集韻》。
6、襢讀音:諸延切,音饘,先韻。釋文:旃或字。《集韻》:旃。旗曲柄也。或作~。
7、旃讀音:諸延切,音饘,先韻。釋文:
❶旗曲柄也。所以~表士衆。周禮曰。通帛爲~。見《說文㫃部》。《段注》:~表之~。當爲展。以㬪韻爲訓。爾雅因章曰~。郭云。因絳帛之文章。不復畫之。
❷之也。《左桓十年傳》:虞公求~。
❸焉也。《詩采苓》:舍~舍~。
❹戰也。戰戰恭己。象無事也。見《釋名釋兵》。
❺~蒙。歲陽也。《爾雅釋天》:太歲在乙曰~蒙。
〔按史記曆書作端蒙〕。
❻同氈。毛織物。《史記匈奴傳》:被~裘。
❼戎~。軍帳也。《齊書謝眺傳》:契闊戎~。
❽優~。人名。見《史記滑黢傳》。
❾~檀。香名。《酉陽雜俎》:一木四香。根曰~檀。節曰沈香。花曰雞舌。膠曰薰陸。
8、袒讀音:直莧切,音䋎,諫韻。《綻同》。釋文:衣縫解也。見《說文》。《段注》:許書無綻字。此卽綻字也。許書但裼字、作但。不作~。今人以~爲袒裼字。而但。~二篆本義俱廢矣。按~爲衣縫解。故从衣。䋎爲補縫。故从糸。音同而義相因也。
9、袒讀音:蕩旱切,音但,旱韻。釋文:
❶本作但。《說文人部》:但裼也。《段注》:衣部曰。裼者但也。二篆爲轉注。古但裼字如此。今之經典凡但裼字皆改爲~裼矣。釋訓毛傳皆曰。~裼、肉~也。
❷露也。《禮記曲禮》:勞毋~。〔正字通云。凡獨言~者。去襲露裼。言~裼、~幷去裼露體也〕。
❸開也。《禮記少儀》:~櫜奉胄。
❹軒豁也。《太玄玄瑩》:宇宙袥~。
❺絻衣也。《禮記大傳》:五世~免。
❻所以致敬也。古吉凶禮皆有之。《禮記內則》:不有敬事。不敢~裼。
〔按今西人命婦入宮。猶行~禮〕。
❼羞~。鄙~。皆汗衣名。《釋名釋衣服》:汗衣、近身受汗垢之衣也。或曰鄙~。或曰羞~。作之、用六尺。裁足覆胷背。言羞鄙於~而衣此耳。
〔按方以智云。羞~、卽今貼身小背心〕。
❽~飾。長襦也。見《廣雅釋器》。
〔按朱駿聲云。卽今俗所云長棉襖〕。
〔又〕:婦人初嫁所著上衣直袊也。《方言》:~飾謂之直袊。
❾通襢。《詩叔于田》:襢裼暴虎。《釋文》:襢、本或作~。〔說文肉部引詩又作膻裼〕。
10、倔讀音:陟扇切,音謅,霰韻。知輦切,音展,銑韻。釋文:
❶丹縠衣也。見《說文》。《段注》:救、細絹也。庸風。其之展也。毛傳。禮有展衣者。以丹縠爲衣。馬融從之。許說同。先後鄭注周禮、及釋名、皆云。展衣白。後鄭云。展字當爲襢。按詩周禮作展。叚借字也。玉藻雜記作襢。後鄭從之。許作~。漢禮家文字不同如此。
〔按桂注。案本書當有或體作襢。玉篇。襢、與~同〕。
❷衣之通稱。〔北堂書鈔引古詩〕:細綺爲上~。
同:袒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tǎn
1、[左襢]zuǒ tǎn
脱左袖,露左臂。
2、[襢裼]tǎn tì
脱衣露体、赤膊。
3、[臝襢]luǒ tǎn
臝裎,裸袒。
4、[襢衣]tǎn yī
古代王后六服之一。白色。亦为世妇和卿大夫妻的礼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