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拼音:jiǎ
释义:1.天干的第一位。也用来表示顺序的第一。2.居第一位,超过其他的。3.爬行动物和节肢动物身上的硬壳。4.古代军人打仗穿的护身衣服,用皮革或金属做成。5.旧时一种户口编制,若干户为一甲,若干甲为一保。6.手指或脚趾上的角质硬壳。7.(Jiǎ)姓。
组词
甲苯 甲板 甲兵 甲虫 甲醛 甲烷 甲壳 甲骨 甲子 甲骨文 黄金甲 穿山甲 佛甲草 锁子甲 穿甲弹 解甲归田 弃甲曳兵 片甲不留 丢盔卸甲 丢盔弃甲 片甲不存 富甲天下 身怀六甲 甲坚兵利 甲第连云拼音
jiǎ笔顺
丨 𠃍 一 一 丨同音字
拼音为jiǎ的字 拼音为jia的字基础解释
1.天干的第一位。现常用来表示顺序的第一。 2.第一;居第一位:~级。桂林山水~天下。 3.动物身上有保护功用的硬壳:~壳。指~。 4.围在人体或物体外面起保护作用的装备。用金属、皮革等制成:盔~。装~车。 5.旧时户籍的编制单位。若干户为一甲,若干甲为一保。详细解释
〈动〉
居第一;冠于
治宅甲诸第。——《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又如:桂林山水甲天下
把甲衣穿在身上
晞一营大噪,尽甲。——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又如:甲马(披甲的战马;画有神象或符咒的符箓);甲坊署(掌管甲胄等的官署);甲伍(披甲执兵的队伍);甲士(押甲的战士);甲第连云(形容达官显贵住宅高耸入云 的样子)
〈形〉
第一的,上等的 。
如:甲第(上等的府第;指豪富之家)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甲-中華語文大辭典甲ㄐ丨ㄚˇjiǎ1.天干第一位。常用來表示順序或等級的第一位。參見【天干】。2.居第一位。[例]富~天下|陽朔山水~桂林。3.某些動物身上的硬殼。[例]~蟲|~魚。4.手指和腳趾上的角質硬層。[例]指~。5.古人作戰時穿的護身衣,多用皮革或金屬製成。[例]~冑|鎖子~。6.用金屬製成的圍在體外起保護作用的裝備。[例]~板|裝~|穿~彈。7.舊時的一種戶口編制,若干戶為一甲,若干甲為一保。[例]保~|~長。8.▲量詞。用於計算土地面積。一甲地有2934坪,等於0.97公頃。9.姓。
甲-康熙字典甲
【午集上】【田字部】 甲
〔古文〕𠇚𡴌
★【唐韻】【集韻】【韻會】古狎切【正韻】古洽切,𠀤音夾。草木初生之莩子也。【易·解卦】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疏】百果草木皆莩甲開坼,莫不解散也。【後漢·章帝紀】方春生養,萬物孚甲。【註】葉裏白皮也。
◎又十干之首。【爾雅·釋天】歲在甲曰閼逢,月在甲曰畢。【易·蠱卦】先甲三日,後甲三日。【疏】甲者,造作新令之日。【書·益稷】娶于塗山,辛壬癸甲。【禮·郊特牲】社日用甲,用日之始也。
◎又凡物首出羣類曰甲。【戰國策】臣萬乗之魏,而甲秦楚。【釋文】甲,一作申,言居二國之上也。【張衡·西京賦】北闕甲第。【註】第,館也。甲,言第一也。【蘇軾·表忠觀𥓓】吳越地方千里,象犀珠玉之富甲於天下。
◎又始也。【書·多方】因甲于內亂。【註】甲,始也。
◎又科甲。【正字通】漢有甲乙丙科,平帝時歲課甲科四十人爲郞,乙科二十人爲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補文學掌故。順帝陽嘉元年,增甲乙科員。
◎又【爾雅·釋言】甲,狎也。【註】謂習狎。【詩·衞風】雖則佩韘,能不我甲。【毛傳】甲,狎也。【朱註】甲,長也。言才能不足以長於我也。
◎又兵甲。【易·說卦】離爲甲冑。【疏】爲甲冑,取其剛在外也。【左傳·襄三年】組甲三百。【註】組甲,漆甲成組文。【禮·王制】命大司徒敎士以車甲。【周禮·冬官考工記】函人爲甲,犀甲七屬,兕甲六屬,合甲五屬。
◎又【揚子·方言】汗襦,自關而東謂之甲𥜗。【正字通】衣亦曰甲,元世祖制一衣,前有裳無衽,後長倍於前,亦無領袖,綴以雨襻,名比甲,以便弓馬。
◎又爪甲。【管子·四時篇】隂生金與甲。【註】隂氣凝結堅實,故生金爲爪甲也。
◎又甲帳,殿也。
◎又甲庫。【正字通】唐制,甲庫,藏奏鈔之地也。程大昌曰:唐中書門下吏部,各有甲曆,凡三庫以若干人爲一甲,在選部則名團甲。貞元四年,吏部奏三庫敕甲,又經失墜,乃至制敕旨甲皆被攺毀。據此則甲非甲乙之甲。龎元英文昌雜錄謂甲庫如令甲令丙,誤也。宋時有敕甲旨甲之稱,猶今言底言案也。遼史有架閣庫管句,元有左右部架閣庫,卽唐之甲庫也。
◎又【淮南子·覽冥訓】質壯輕足者爲甲卒。【註】甲鋩也。
◎又令甲,法令首章也。亦曰甲令。【戰國策】臣敬循衣服以待令甲。【史記·惠景閒侯年表】長沙王者至令甲,稱其忠焉。【註】瓚曰:漢以芮忠故特王之。以非制,故特著令。漢時決事,集爲令甲三百餘篇。如淳曰:令有先後,故有令甲,令乙,令丙。師古曰:若今第一,第二篇。【後漢·皇后紀】向使因設外戚之禁,編著甲令。
◎又官名。【周禮·夏官】司甲。【疏】司甲,兵戈盾官之長者。
◎又保甲。【正字通】編籍民戸,彼此詰察,防容隱姦宄也
◎又宋元豐,以諸路義勇攺爲保甲。紹興閒詔淮漢閒,取主戸之雙丁,十戸爲甲,五甲爲團,團有長。乾道閒,漕臣馮忠嘉言敎閱保甲,皆義勇民兵也。
◎又國名。【春秋·宣十六年】晉人滅赤狄甲氏及留吁。【註】甲氏留吁,赤狄別種。【傳·昭十六年】徐子及郯人莒人會齊侯盟于蒲隧,賂以甲父之鼎。【註】甲父,古國名。高平昌邑縣東南有甲父亭。
◎又姓。【莊子·庚桑楚】昭景也,甲氏也。【釋文】一說昭景甲三者,皆楚同宗也。昭景甲,三姓雖異,論本則同也。
◎又赤甲,山名。【杜甫詩】卜居赤甲遷居新。【註】白鹽,赤甲,皆峽口大山。赤甲山高,不生草木,上皆赤色,望之如人袒胛,在夔州。
◎又蟲介曰甲。
◎又鳥名。【博雅】定甲鴠也。
★又【韻補】叶訖立切,音急。【揚雄·長楊賦】今樂遠出以露威靈,數動搖以疲車甲。叶上德。
★又叶吉協切,音頰。【楚辭·九歌】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考證:〔【書·多方】甲于內亂。〕 謹照原文甲字上增因字。〔【左傳·宣十五年】晉侯滅赤狄甲氏及留吁
◎又【昭十五年】徐子及郯人莒人會齊侯盟于蒲隧,賂以甲父之鼎。〕 謹照原書左傳改春秋。昭字上又字改爲傳字。兩十五年俱照原文改爲十六年。晉侯改晉人。〔【莊子·庚桑楚】昭景也,著戴也,甲氏也。【註】昭景甲三者,皆楚同宗也。〕 謹照原文甲氏也下連著封也爲句,言昭景以戴而著甲氏以封而著也。今按義謹省著戴也三字。註改爲釋文一說。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jiǎ
1、[甲虫]jiǎ chóng
鞘翅目昆虫的统称,身体外部有硬壳,前翅是角质,厚而硬,后翅是膜质,如金龟子、天牛、象鼻虫等。
2、[龟甲]guī jiǎ
乌龟的硬壳,古人用它来占卜。殷代占卜用的龟甲遗存至今,上面刻着有关占卜的记载。见〖甲骨文〗。
3、[指甲]zhǐ jia
指尖上面的角质物,有保护指尖的作用。
4、[片甲不留]piàn jiǎ bù liú
一片铠甲都没留下来。形容全军覆没。
5、[甲骨文]jiǎ gǔ wén
也叫卜辞、契文。商周时代在龟甲兽骨上所刻的文字。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殷代都城遗址,1899年始被发现。商周王室常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并将占卜之辞和相关的事情刻写其上。现收集到的单字总数在4 500个以上,能识读的不到一半。甲骨文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成系统的汉字。
6、[甲鱼]jiǎ yú
鳖。
7、[马甲]mǎ jiǎ
穿在衣服外面的背心。
8、[三甲]sān jiǎ
1.术数家用语。三甲为寿相之征。《三国志·魏志·管辂传》:“背无三甲,腹无三壬,此皆不寿之验。”宋 王安石《追伤河中使君修撰陆公》诗之三:“主张寿禄无三甲,收拾文章有六丁。”参见“三壬”。 2.自 宋 太平兴国 八年始,进士殿试后分一甲、二甲、三甲三等,合称三甲。见《宋史·选举志一》。也指殿试的第三等。《续通典·选举三》:“明 代取士规制与 元 略同……廷试亦曰殿试,分一、二、三甲为次。一甲止三人,曰状元,授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俱赐进士及第;二甲、三甲若干人,赐进士、同进士出身。”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故一·初选方面》:“顺治 己丑会试后,以两 广 初定需人,遂用新进士候銓者,二甲授参议,三甲授知府。” 3.甲午、甲辰、甲寅的合称。甲午(公元1894年)中 日 之战,清廷 与 日本 签订辱国的《马关条约》;甲辰(公元1904年)日 俄 之战,日本 夺取 沙俄 在东三省南部的控制权;甲寅(公元1914年)日 德 之战,日本 夺取 德国 在 山东 的控制权。李大钊《国民之薪胆》:“此三甲纪念,实吾民没齿不忘者也。”
9、[装甲]zhuāng jiǎ
1.属性词。装有防弹钢板的:~舰。~汽车。 2.装在车辆、船只、飞机、碉堡等上面的防弹钢板。
10、[甲板]jiǎ bǎn
船体结构的一部分,相当于房屋内的楼板。将船体分隔成几层。一般指最上层自船首至船尾的连续甲板。
11、[甲骨]jiǎ gǔ
龟甲和兽骨。
12、[中甲]zhōng jiǎ
1.金 代科举考试进士及第、成绩属中等者。参阅《金史·选举志二》。 2.中甲科。谓考中进士。宋 孔平仲《孔氏谈苑·渴睡汉及第》:“吕(吕蒙正)明年中甲,寄声 胡(胡旦)曰:‘渴睡汉状元及第矣!’”
13、[甲午]jiǎ wǔ
甲午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31个。
14、[花甲]huā jiǎ
古以十天干配十二地支,六十为一循环,有六个甲,即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此一循环,称周甲,又称花甲。古以此法纪年,六十年周而复始。后用“花甲”指六十岁:年逾~。
15、[甲等]jiǎ děng
第一等。
16、[甲子]jiǎ zǐ
古代以六十年为一个甲子。用十干和十二支相配(如甲子、乙丑、丙寅、丁卯…),六十年轮一遍,周而复始。参见〔干支〕
17、[铠甲]kǎi jiǎ
古代军人打仗时穿的护身服装,多用金属片缀成。
18、[二甲]èr jiǎ
殿试第二等。
19、[甲烷]jiǎ wán
有机化合物,分子式CH4。是最简单的烷烃,是天然气、沼气的主要成分,也存在于焦炉煤气和石油裂化气中。无色无味的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会发生爆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20、[盔甲]kuī jiǎ
古代打仗穿的服装,盔保护头,甲保护身体,用金属或皮革制成。
21、[甲乙]jiǎ yǐ
1.指春季。《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孔颖达 疏:“其当孟春、仲春、季春之时,日之生养之功,谓为甲乙。”《管子·四时》:“是故春三月,以甲乙之日发五政。”尹知章 注:“甲乙统春之三时也。”《史记·天官书》:“察日、月之行以揆岁星顺逆。曰东方木,主春,日甲乙。”唐 武则天《唐明堂乐章·角音》:“扇条风,乘甲乙。” 2.次第;等级。《关尹子·四符》:“有死立者,有死坐者,有死卧者,有死病者,有死药者,等死,无甲乙之殊。”《后汉书·马融传》:“校队案部,前后有屯,甲乙相伍,戊己为坚。”李贤 注:“甲乙谓相次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恰好这回遇了官课,照例当堂缴卷之后,汇送到衙门里,凭官用评定甲乙的。” 3.评定优劣。宋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八:“或言高下定於考试官,编排第受成而甲乙之,无预与夺。”明 冯梦龙《古今谭概·专愚》:“公读书未识字,每附会知文,见制义,輒胡乱甲乙之。”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三:“﹝ 浣青 等五人﹞各呈诗请政,公欣然为甲乙之。” 4.比并;相属。宋 陆游《跋<中兴间气集>》:“议论凡鄙,与近世《宋百家诗》中小序可相甲乙。”宋 沉作喆《寓简》卷一:“帝乙 归妹者,言人君之德与帝者相甲乙,故能正人伦也。”明 顾起元《客座赘语·笔墨研冠天下》:“韩伟升 所製,久藏胶力皆不乏精采,与新製敌,可与 李氏 父子甲乙者。” 5.犹言数一数二。唐 韩愈《苗氏墓志铭》:“夫人年若干,嫁 河南 法曹 卢府君,讳 貽,有文章德行,其族世所谓甲乙者。” 6.引申为称誉,赞扬。宋 叶适《奉议郎郑公墓志铭》:“君见弟益自力,乡论多甲乙。” 7.谓一一列举。《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事事甚多,不復甲乙。” 8.甲科、乙科的并称。唐 萧颖士《江有归舟》诗序:“今兹春连茹甲乙,淑问休阐,为时之冠。”清 方苞《祭张母吴夫人文》:“呜呼!世俗之人,愿望子举甲乙,歷科第,而死不恨者众矣。”清 魏源《<明代食兵二政录>叙》:“无论甲乙一第,未有终身不沾一禄者。” 9.甲帐、乙帐的并称。汉 张衡《西京赋》:“大驾幸乎 平乐,张甲乙而袭翠被。”唐 长孙佐辅《古宫怨》诗:“草染文章衣下履,花黏甲乙床前帐。”详“甲乙帐”。 10.指初更、二更。明 唐寅《唐长民圹志》:“读书夜必踰甲乙,其兴亦未尝至漏尽也。” 11.代词。犹某某。《宋书·礼志二》:“某曹关太常甲乙启辞。押。”
22、[护甲]hù jiǎ
金属或皮革制成的护身衣。
23、[某甲]mǒu jiǎ
1.称人的代词。多用于避讳、设言或失名等。 2.自称之代词。
24、[甲苯]jiǎ běn
有机化合物,分子式C6H5CH3。无色可燃性液体,具挥发性,有芳香气味,不溶于水,溶于酒精、苯等有机溶剂。用于制染料、药物以及炸药梯恩梯。
25、[甲米]jiǎ mǐ
清 代发给八旗兵丁的禄米。
26、[元甲]yuán jiǎ
即一甲。科举时代殿试之第一等。
27、[六甲]liù jiǎ
1.古代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依次相配成六十组干支,其中起头是“甲”字的有六组,所以叫六甲。因笔画比较简单,多为儿童练字之用:学~。 2.妇女怀孕称身怀六甲。
28、[铁甲]tiě jiǎ
1.古代用铁片连缀而成的战衣。 2.用厚钢板做成的车或船的外壳:~车。
29、[遁甲]dùn jiǎ
古代方士术数之一。起于《易纬乾凿度》太乙行九宫法,盛于 南北朝。神其说者,以为出自 黄帝、风后 及 九天玄女,皆妄诞。其法以十干的乙、丙、丁为三奇,以戊、己、庚、辛、壬、癸为六仪。三奇六仪,分置九宫,而以甲统之,视其加临吉凶,以为趋避,故称“遁甲”。
30、[甲壳]jiǎ qiào
虾、蟹等动物的外壳,由石灰质及色素等构成,质地坚硬,有保护身体的作用。
31、[卸甲]xiè jiǎ
卸:脱下;甲:古代将士打仗时穿的战服。比喻不再作战。古语有投降之意。
32、[破甲]pò jiǎ
谓植物种子裂开外壳初生嫩叶。
33、[金甲]jīn jiǎ
1.金饰的铠甲。 2.借指兵事。
34、[趾甲]zhǐ jiǎ
脚指甲。
35、[甲醚]jiǎ mí
二甲醚为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36、[鼻甲]bí jiǎ
把鼻腔分成窄缝的骨组织,左右鼻腔内各有三个,能使吸入的气流变得缓慢。
37、[象甲]xiàng jiǎ
象数,遁甲。卜筮、占候之类术数的名称。《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正元 二年,弟 辰 谓 輅 曰”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管辰《管辂别传》:“夫 晋 魏 之士,见 輅 道术神妙,占候无错,以为有隐书及象甲之数。”
38、[比甲]bǐ jiǎ
1.古时一种便于骑射的服装。类似后来的背心。 2.指背心。
39、[甲第]jiǎ dì
1.豪门贵族的宅第。 2.科举考试第一等。
40、[鳖甲]biē jiǎ
1.鳖的背壳。可制中药。 2.灵车的车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