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佛甲草

拼音

fó jiǎ cǎo

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fó的字 拼音为jiǎ的字 拼音为cǎo的字 拼音为fo的字 拼音为jia的字 拼音为cao的字

基础解释

植物名。又名“佛指甲”。多年生草本。茎长四五寸,多数丛生,质柔弱。夏开黄花,经霜则枯。人多栽于石山瓦墙上。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九·佛甲草》﹝集解﹞引 苏颂 曰:“佛甲草生 筠州,多附石向阳而生。似马齿莧而细小且长,有花黄色,不结实。四季皆有。”

详细解释

  1. 植物名。又名“佛指甲”。多年生草本。茎长四五寸,多数丛生,质柔弱。夏开黄花,经霜则枯。人多栽于石山瓦墙上。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九·佛甲草》﹝集解﹞引 苏颂 曰:“佛甲草生 筠州 ,多附石向阳而生。似马齿莧而细小且长,有花黄色,不结实。四季皆有。”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佛甲草-汉语大词典

佛甲草植物名。又名“佛指甲”。多年生草本。茎长四五寸,多数丛生,质柔弱。夏开黄花,经霜则枯。人多栽于石山瓦墙上。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九·佛甲草》﹝集解﹞引苏颂曰:“佛甲草生筠州,多附石向阳而生。似马齿苋而细小且长,有花黄色,不结实。四季皆有。”

佛甲草-

佛甲草
目录
“佛甲草”在《*辞典》
“佛甲草”在《中华本草》
《*辞典》:佛甲草
【出处】
《本草图经》
【拼音名】
Fó Jiǎ Cǎo
【别名】
火烧草、火焰草(《履巉岩本草》),佛指甲(《纲目》),半支连(《医宗汇编》),狗牙半支、铁指甲(《纲目拾遗》),禾雀舌(《岭南采药录》),禾雀蜊(《广州植物志》),万年草、午时花、小叶刀掀草(《福建民间草药》),金枪药(《江西民间草药》),狗牙瓣、小佛指甲(《贵阳民间药草》),尖叶佛甲草(《浙江民间草药》),枉开口(《本草推陈》),鼠牙半枝莲、猪牙齿(《江西草药》),土三七、养鸡草(《广西中草药》)。
【来源】
为景天科植物佛甲草的全草。夏、秋季采。
【原形态】
多年生肉质草本,全体无毛。茎纤细倾卧,长10~15厘米,着地部分节节生根。叶3~4片轮生,近无柄,线形至倒披针形,长2~2.5厘米,先端近短尖,基部有短矩。聚伞花序顶生,花黄色,细小;萼5片,无距或有时具假距,线状披针形,长1.5~7毫米,钝头,通常不相等:花瓣5,矩圆形,长4~6毫米,先端短尖,基部渐狭;雄蕊10,心皮5个,成熟时分离,长4~5毫米,花柱短。蓇葖果。花期春末夏初。
【生境分布】
生于山野水湿地及岩石上。或栽培于庭园。分布我国东南部。
【性味】
甘,寒。①《本草图经》:味甘,寒,微毒。②《贵阳民间药草》:甘淡,寒,无毒。③《浙江民间草药》:味酸,性凉,微毒。
【功能主治】
疔疮走黄),毒蛇伤,血中毒,大量鲜草捣汁饮,有急救解毒之功。
【用法用量】
外用:捣敷或捣汁含漱、滴眼。内服:煎汤,3~5钱(鲜者0.5~1两);或捣汁。
【附方】
①治喉火:狗牙瓣五钱,捣烂,加蛋清冲开水服。(《贵阳民间药草》)②治咽喉肿痛:鲜佛甲草二两。捣绞汁,加米醋少许,开水一大杯冲漱喉,日数次。(《闽东本草》)③治喉传染病》)⑿治牙疼:铁指甲煅末,擦之。(王安卿《采药志》)⒀治目赤肿痛而生火翳:鲜狗牙瓣捣汁,加人乳点眼。(《贵阳民间药草》)⒁治漆疮:鲜狗牙瓣捣烂外敷。(《贵阳民间药草》)
【摘录】
《*辞典》
《中华本草》:佛甲草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佛甲草,二月生苗成丛,高四、五寸,脆茎细叶,柔泽如马齿苋,尖长而小,夏开黄花,经霜则枯,人多栽于石山瓦墙上,呼为佛指甲。《救荒本草》言,高一、二尺,叶甚大者乃景天,非此也。
【拼音名】
Fó Jiǎ Cǎo
【英文名】
Linear Stonecrop Herb, Herb of Linear Stonecrop
【别名】
火烧草、火焰草、佛指甲、半支连、铁指甲、狗牙半支、龙水草、回生草、禾雀舌、万年草、午时花、金枪药、狗牙瓣、小佛指甲、尖叶佛甲单、枉开口、鼠牙半枝莲、猪牙齿、土三七、养鸡草、关叶小石指甲。
【来源】
药材基源:为景天科植物佛甲草的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dum lineare Thunb.[S.obtusoklineare Hayata]采收和储藏:鲜用随采;或夏、秋两季,拔出全株,洗净,放开水中烫一下,捞起,晒干或炕干。
【原形态】
佛甲草 多年生肉质草本,高10-20cm。全株无毛。根多分枝,须根状。茎纤细倾卧,着地部分节节生根。叶3-4片轮生,少数对生或互生;近无柄;叶片条形至披针形,质肥厚,长2-2.5cm,宽约2mm,先端钝尖,基部有短距。聚伞花序,顶生,有2-3分枝;花细小,疏生,无梗;萼片5,线状披针形,不等长,长1.5-7mm;花瓣5,黄色,长圆状披针形,长4-6mm,先端急尖,基部渐狭;雄蕊10,2轮,均较花瓣短;鳞片5,宽楔形至四方形,上端截形或微缺;心皮5,开展,长4-6mm。 蓇葖果,成熟时呈五角星状。种子细小,卵圆形,具小乳状突起。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低山阴湿处或山坡、山谷岩石缝中。资源分布:分布于中南及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阴凉、湿润环境,怕严寒。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夹沙土较好,过粘或积水的地不宜栽培。栽培技术 用扦插繁殖,4、5月在选好的土地上作畦,按行株距25cm×25cm栽种。栽时,剪取茎技,长10-15cm,每穴栽3-4根,栽深3-5cm,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由于佛甲草喜阴凉环境,若成畦栽种,畦边可套种1行玉米。
【性状】
性状鉴别 根细小。茎弯曲,长7-12cm,直径约1mm;表面淡褐色至棕褐色,有明显的节,偶有残留的不定根。叶轮生,无柄;叶片皱缩卷曲,多脱落,展平后呈条形或条状披针形,长1-2cm,宽约lmm。聚伞花序顶生;花小,浅棕色。果为蓇葖果。气微,味淡。以叶多者为佳。
【化学成份】
全草含金圣草素(chrysoeriol),红车轴草素(pratensein),香豌显甙(orobo-side),香碗豆甙-3'-甲醚(orobo-side-3'-methylether),三十三烷(tritriacontane)及δ-谷甾醇(δ-sitosterol)。
【性味】
甘;淡;寒
【归经】
心;肺;肝;脾经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捣汁含漱、点眼。内服:煎汤,9-15g,鲜品20-30g;或捣汁。
【各家论述】
1.《疔疮走黄),毒蛇伤,血中毒,大量鲜草捣汁饮,有急救解毒之功。
【摘录】
《中华本草》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佛甲草的反义词 佛甲草的近义词 佛甲草的同音词 八角金盘 络石 鸭跖草 酢浆草 金丝桃 铁线莲 吉祥草 朱蕉 佛甲草的佛是什么意思 佛甲草的甲是什么意思 佛甲草的草是什么意思

大家都在搜

  • 佛甲的词语
  • 佛能组什么词
  • 佛能组什么词语
  • 佛可以组什么词
  • 佛可以组什么词语
  • 佛字可以组什么词
  • 佛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佛字能组什么词
  • 佛字能组什么词语
  • 佛字开头的成语
  • 佛字结尾的成语
  • 甲能组什么词
  • 甲能组什么词语
  • 甲可以组什么词
  • 甲可以组什么词语
  • 甲字可以组什么词
  • 甲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甲字能组什么词
  • 甲字能组什么词语
  • 甲字开头的成语
  • 甲字结尾的成语
  • 草能组什么词
  • 草能组什么词语
  • 草可以组什么词
  • 草可以组什么词语
  • 草字可以组什么词
  • 草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草字能组什么词
  • 草字能组什么词语
  • 草字开头的成语
  • 草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