纻
拼音:zhù
释义:1.用苎麻纤维织成的粗布。2.旧同“苎”。
组词
缟纻 夹纻 纻缟 纻衣 白纻 纻布 纻麻 纻屿 白纻词 白纻辞 白纻歌 白纻舞 缟纻之交拼音
zhù笔顺
𠃋 𠃋 ㇀ 丶 丶 ㇇ 一同音字
拼音为zhù的字 拼音为zhu的字基础解释
苎麻。 也指 用苎麻纤维织的布。详细解释
(形声。从糸( mì),宁( zhù)声。本义:苎麻) 同本义
紵,麻属。细者为絟,粗者为紵。——《说文》
掌布缌缕纻之麻草之物。——《周礼·典枲》
揄纻缟。——《史记·司马相如传》
东门之池,可以沤纻。——《诗·陈风·东门之池》
又如:纻布(麻布);纻缟(纻麻所织的细绘);纻丝(“宋”人称“缎子”)。又指苎麻织成的粗布
絺、绤、纻不入。——《礼记》
又如:纻衣(麻衣)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纻-中華語文大辭典同:紵
纻-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纻(紵)zhù
书指苎麻纤维织的布:~衣。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zhù
1、[纻缟]zhù gǎo
紵衣与缟带。《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吴 季札 ﹞聘於 郑,见 子产,如旧相识。与之縞带,子产 献紵衣焉。”后因以“紵縞”为友朋交谊之典。南朝 宋 谢惠连《相逢行》:“相逢既若旧,忧来伤人,片言代紵縞。”《魏书·宗钦传》:“道映儒林,义为羣表。我思与之,均於紵縞。”清 曹寅《题<楝亭夜话图>》诗:“交情独剩 张公子,晚识 施君 通紵縞。”
2、[都纻]dōu zhù
精美的苧麻布。《后汉书·礼仪志上》:“﹝三老﹞皆服都紵大袍单衣,皁缘领袖中衣,冠进贤,扶玉杖。五更亦如之,不杖。”《资治通鉴·汉明帝永平二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説文》曰:‘紵,檾属。’绩紵以为美布,故曰都紵。”
3、[纻屿]zhù yǔ
传说中的岛屿。
4、[夹纻]jiā zhù
亦作“夹紓”。塑像的一种方法。先塑成泥胎,再用漆把麻布贴在泥胎外面,待漆干后,反复涂多次;最后把泥胎取空。故又称“脱空像”。这种方法塑像不但柔和逼真,而且质地很轻,因此又称“行像”。
5、[麻纻]má zhù
亦作“麻苧”。大麻与苎麻。泛指麻。茎皮可供纺织用。
6、[雪纻]xuě zhù
白色苧麻布的衣服。
7、[解纻]jiě zhù
犹解褐。明 王錂《春芜记·诉怨》:“笑杀驊騮终伏櫪,不知解紵是何年。”
8、[徽纻]huī zhù
苎麻纤维,亦指用苎麻纤维纺成的纱或织成的布。
9、[缟纻]gǎo zhù
1.《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吴季札 ﹞聘於 郑,见 子产,如旧相识。与之縞带,子产 献紵衣焉。”后因以“縞紵”喻深厚的友谊。亦指朋友间的互相馈赠。北周 宇文逌《<庾信集>序》:“余与 子山,夙期欵密,情均縞紵,契比金兰。”唐 韩愈《祭郴州李使君文》:“授縞紵以托心,示兹诚之不谬。”清 顾炎武《过李子德》诗之四:“关 河 愁欲徧,縞紵竟谁亲?”李光《友人刘竞生续学保定诗以送之》:“縞紵惯交屠狗客,摴蒱忍逐牧猪奴。” 2.白色生绢及细麻所制的衣服。《战国策·齐策四》:“后宫十妃,皆衣縞紵,食粱肉。”鲍彪 注:“縞,鲜色绘也。紵,檾属细者。”吴师道 补正:“縞,白也。”
10、[青纻]qīng zhù
青色的紵麻。也指用青色紵麻织成的粗布。旧时酒店常用以制酒旗。
11、[纻布]zhù bù
苧麻布。
12、[沤纻]ōu zhù
亦作“沤苧”。沤麻。
13、[纻麻]zhù má
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皮纤维洁白有光泽,是纺织工业重要原料。《汉书·地理志下》:“自 合浦 徐闻 南入海,得大州……男子耕农,种禾稻紵麻,女子桑蚕织绩。”唐 郑渥《洛阳道》诗:“杨柳惹鞭公子醉,紵麻掩泪 鲁 人迷。”宋 梅尧臣《二月五日雪》诗:“有梦皆蝴蝶,逢袍只紵麻。”
14、[纻衣]zhù yī
苧麻所织之衣。《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聘於 郑,见 子产,如旧相识。与之縞带,子产 献紵衣焉。”杜预 注:“吴 地贵縞,郑 地贵紵,故各献己所贵,示损己而不为彼货利。”后用为友朋交谊之典。《后汉书·朱穆传论》:“若夫文会辅仁,直谅多闻之友,时济其益,紵衣倾盖,弹冠结綬之夫,遂隆其好,斯固交者之方焉。”唐 韦应物《题从侄成绪西林精舍书斋》诗:“紵衣岂寒御,蔬食非飢疗。虽甘巷北单,岂塞青紫耀。”
15、[絺纻]chī zhù
麻织物;细葛布。
16、[白纻词]bái zhù cí
乐府 吴 舞曲名。
17、[倒纻翻机]dǎo zhù fān jī
谓纺纱织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