鏚
拼音:qī
释义:1.斧子。兵器,亦用为仪仗。2.“戚”的古字。
组词
鏚钺 干鏚 玉鏚拼音
qī笔顺
丿 丶 一 一 丨 丶 丿 ㇀ 一 丿 丨 一 一 亅 丿 丶 ㇂ 丿 丶同音字
拼音为qī的字 拼音为qi的字基础解释
古同“戚”,古代一种形似斧的兵器:“干~羽旄。”详细解释
古代一种斧样的兵器 。
如:鏚钺(斧和钺)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鏚-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鏚金1119ㄑㄧˋqì名斧頭。《左傳.昭公十二年》:「君王命剝圭以為鏚柲。」《隋書.卷四二.李德林傳》:「雖時屬大道,偃兵舞鏚。」
鏚-康熙字典鏚
【戌集上】【金字部】 鏚
★【廣韻】【集韻】【韻會】𠀤倉歷切,同戚。【廣韻】干鏚,斧鉞也。【左傳·昭十二年】君王命剝圭以爲鏚柲。【註】鏚,斧也。柲,柄也。【淮南子·本經訓】干鏚羽旄。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qī
1、[干鏚]gàn qī
见“干戚”。
2、[鏚钺]qī yuè
斧和钺。《左传·昭公十五年》:“其后 襄 之二路,鏚鉞、秬鬯、彤弓、虎賁,文公 受之,以有 南阳 之田,抚征东夏,非分而何?”杨伯峻 注:“杜 注:‘鏚,斧也;鉞,金鉞也……’赐鏚鉞者,奉王命得专杀戮也。”参见“斧鉞”。
3、[玉鏚]yù qī
见“玉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