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
拼音:páo
释义:1.(~子、~儿)长衣。袍子。
组词
皮袍 白袍 旗袍 袍子 袍界 袍袖 郁轮袍 麒麟袍 赭黄袍 绛纱袍 衮龙袍 方袍客 与子同袍 袍泽之情 割袍断义 割须弃袍 袍笏登场 黄袍加身 黄袍加体 诗成得袍拼音
páo笔顺
丶 ㇇ 丨 丿 丶 丿 𠃌 𠃍 一 乚同音字
拼音为páo的字 拼音为pao的字基础解释
袍子:皮~。棉~儿。长~。旗~儿。详细解释
有夹层、中着棉絮的长衣
衣敝縕袍。——《论语》。按,衣有箸者,今之绵衣,或曰箸以乱麻曰袍。
纩为茧,縕为袍。——《礼记·玉藻》
又如:袍子
中式长衣的通称。其形制不分上衣下裳。本为闲居之服,汉以后用作朝服 。
如:长袍;旗袍;袍带(锦袍腰带。古代君王和贵官的常服);袍褂(袍服和外褂。清代官服的主要组成部分)
外衣
袍者,表衣之通称。——《正字通》
战袍 。
如:袍铠(战袍与护身铁甲);袍甲(战袍和铠甲);袍仗(战袍和兵器。借指军容);袍袴(战袍,袴靴。军戎之服。亦指穿着军服的人);袍袄(袍和袄。古代军戎服饰。指比铠甲轻便的战袍和战袄)
衣的前襟 。
如:袍襟(衣襟)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袍-中華語文大辭典袍ㄆㄠˊpáo袍子。[例]布~︱棉~︱蟒~玉帶。
袍-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袍páo
(~儿)名袍子:皮~|棉~儿|长~|旗~儿。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páo
1、[战袍]zhàn páo
古代士兵在战时穿的袍子。
2、[袍子]páo zi
中式的长衣服。
3、[棉袍]mián páo
絮了棉花的中式长衣。
4、[旗袍]qí páo
中国妇女穿的一种长衣。原为满族旗人妇女所穿,故名。
5、[黄袍]huáng páo
1.黄色长衣。初,官民可同服黄袍,隋 以后,皇帝常服黄袍,唐高祖 武德 初,禁士庶不得服,黄袍遂为皇帝之专服。《隋书·礼仪志七》:“百官常服,同於匹庶,皆著黄袍,出入殿省。黄祖 朝服亦如之,唯带加十三环,以为差异。”《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开运三年》:“傅住儿 入宣 契丹主 命,帝脱黄袍,服素衫,再拜受宣,左右皆掩泣。”宋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一:“太祖 警起,出视之,诸将露刃罗立于庭,曰:‘诸军无主,愿奉太尉为天子。’太祖 未及答,或以黄袍加 太祖 之身,众皆拜于庭下,大呼称万岁,声闻数里。”《说唐》第四一回:“李渊 再拜受命,戴冕冠,披黄袍,升大殿,即皇帝位。” 2.借指天子。清 孔尚任《桃花扇·劫宝》:“平生驍勇无人当,拉不住黄袍北上,笑断 江 东父老肠。”王季思 等注:“指天子。” 3.僧服。僧众中职位较高者作佛事时穿黄袍。 4.鸟名。三国 吴 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黄鸟于飞》:“黄鸟,黄鸝留也……或谓之黄袍。”前蜀 贯休《晚春寄张侍郎》诗:“鸟听黄袍小,城临 白帝 寒。”原注:“黄袍,禽也。”
6、[黄袍加身]huáng páo jiā shēn
五代后周时,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部下给他披上黄袍,推拥为皇帝。后来用“黄袍加身”指政变成功,夺得政权。
7、[龙袍]lóng páo
皇帝的朝服,上面绣着龙形图案。
8、[长袍]cháng páo
男子穿的中式长衣。
9、[睡袍]shuì páo
专供睡觉时穿的宽松长袍。
10、[同袍]tóng páo
旧时在同个军队工作的人互称。参看袍泽。
11、[白袍]bái páo
旧指未做官的士人。
12、[道袍]dào páo
道士穿的袍子。
13、[袍哥]páo gē
旧时西南各省的一种帮会成员。也指这种帮会组织。
14、[衣袍]yī páo
1.袍子,长外衣。 2.泛指衣服。 3.古代指覆盖在棺材外面的布罩。
15、[皮袍]pí páo
用毛皮做里儿的中式长衣。
16、[蟒袍]mǎng páo
明、清时的官服。上面绣有蟒。按蟒的数量、色彩、形状不同区别等级高低。
17、[袍泽]páo zé
《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这首诗讲兵士出征的故事,“袍”和“泽”都是古代的衣服名称,后来称军队中的同事叫袍泽:~之谊。~故旧。
18、[锦袍]jǐn páo
见“锦袍仙”。
19、[罩袍]zhào páo
1.罩在长袍外面的大褂。 2.妇女穿的一种松大而无定形的袍子。
20、[赭袍]zhě páo
即赭黄袍。唐 李濬《松窗杂录》:“中宗 尝召宰相 苏瓌、李乔 子进见。二丞相子皆童年,上近抚於赭袍前,赐与甚厚。”《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三年》:“昭义 节度使 毛璋 所为骄僭,时服赭袍。”王国维《读史二绝句》之二:“只怪 常山 赵延寿,赭袍龙凤向中原。”参见“赭黄袍”。
21、[布袍]bù páo
1.布制长袍。 2.犹布衣。指平民。
22、[袍钾]páo jiǎ
战袍和铠甲。钾,同“甲”。
23、[袍茧]páo jiǎn
亦作“袍襺”。袍和襺。亦泛指袍服。
24、[素袍]sù páo
白袍。古代平民或尚未取得功名的读书人穿白袍。
25、[袍绔]páo kù
袍子和套裤。
26、[袍服]páo fú
袍子。古代常用作官服。亦为长袍的通称。
27、[披袍]pī páo
即披风。
28、[袍花]páo huā
锦袍上的纹饰。
29、[衲袍]nà páo
1.用碎布料缝缀的袍服。宋 洪迈《夷坚乙志·侠妇人》:“吾手製衲袍以赠君,君谨服之,惟吾兄长马首所向。” 2.指缝补过的旧衣。宋 郭彖《睽车志》卷六:“刘先生 者,河 朔人。年六十餘,居 衡岳 紫盖峰 下,间出 衡山 县市,从人丐得钱,则市盐酪径归……县市一富人,尝赠一衲袍,刘 欣谢而去。”
30、[衮袍]gǔn páo
见“衮龙袍”。
31、[客袍]kè páo
离乡在外人的袍子。
32、[征袍]zhēng páo
1.出征将士穿的战袍。 2.旅人穿的长衣。
33、[珠袍]zhū páo
缀珠之袍。晋 干宝《搜神记》卷十六:“生随之去,入华堂,屋宇器物不凡,以一珠袍与之。”南朝 梁 王僧孺《古意》诗:“朔风吹锦带,落日映珠袍。”唐 李白《结客少年场行》:“珠袍曳锦带,匕首插吴鸿。”明 王洪《送金谕德扈从北征》诗:“鎧甲明珠袍,黄金鏤宝刀。”
34、[鹤袍]hè páo
绣有仙鹤的官服。
35、[袍帔]páo pèi
锦袍霞帔。
36、[袍襗]páo zé
1.袍和襗。亦泛指衬身单衫。 2.见“袍泽”。
37、[鹄袍]hú páo
白袍。古代应试士子所服。宋 杨万里《送项圣与诣太常》诗:“鵠袍诣闕柳袍归,来年书院更光辉。”宋 方岳《送刘仲子就试》诗:“鵠袍纔脱须重读,六籍久为场屋苦。”元 王逢《寄林季文周叔彬二进士时训松庠弟子员》诗:“鵠袍联射圃,鱼饭独经帷。”
38、[袍袄]páo ǎo
1.袍和袄。古代军戎服饰。指比铠甲轻便的战袍和战袄。盛行于六朝,唐宋因之。 2.袍和袄。
39、[袍笏]páo hù
古代官员上朝时穿的官服和手拿的笏板。
40、[袍鱼]páo yú
锦袍鱼袋。古代帝王常用作赏赐臣下的礼物。 宋 梅尧臣 《闻尹师鲁赴泾州幕》诗:“筹画当冕旒,袍鱼赐银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