杵
拼音:chǔ
释义:1.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木棒,用来在臼里捣粮食等或洗衣服时捶衣服。2.用杵捣。3.用长形的东西戳或捅。4.用语言刺人。5.(Chǔ)姓。
组词
木杵 杵臼 杵歌 杵头 倚杵 铃杵 杵药 舂杵 臼杵 金刚杵 降魔杵 杵臼交 拿黑杵 玉杵臼 杵臼之交 铁杵成针 磨杵成针 急杵捣心 流血漂杵 铁杵磨针 杵倔横丧 碎虫零杵 臼杵之交拼音
chǔ笔顺
一 丨 丿 丶 丿 一 一 丨同音字
拼音为chǔ的字 拼音为chu的字基础解释
1.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木棒,用来在臼里捣粮食等或洗衣服时捶衣服:~臼。砧~。 2.用杵捣:~药。 3.用细长的东西戳或捅:用手指头~了他一下。拿棍子往里~一~。详细解释
(形声。从木,午声。本义:舂米的棒槌)
同本义
杵,舂杵也。——《说文》
断木为杵,掘地为臼。——《易·系辞》传
又如:杵臼交(不嫌贫贱的交情);杵臼(杵与臼);杵头(杵)
捶衣用的短木棒 。
如:杵砧(捣衣的槌棒与垫石);杵声(棒槌捣衣的声音)
筑墙、筑堤时,用来填实泥土的棒槌
筑谓之杵。——《广雅》
杵以梧。——《礼记·杂记》
又如:杵声(筑城填土的杵槌声);杵木(筑土的木槌)
古代的一种棒形兵器。形如杵
捣,砸
傲童不讴歌,舂筑者不相杵。——《新书》
用长形的东西戳 。
如:用指头杵他一下
〈名〉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杵-中華語文大辭典杵ㄔㄨˇchǔ1.舂米、擣藥、擣衣或擣實砂土時用的圓木棒。一端細、一端粗,細端用作握柄。[例]藥~|砧~|舂~|~歌。2.兵器名。狀似杵。[例]降魔~|槍~環攻。3.擣;捅;戳。[例]~藥|手指一~,紙就破了。4.呆立不動。[例]別~在那裡,過來幫忙呀!5.盾牌。通「櫓」。[例]血流漂~。
杵-中華大字典1、杵讀音:敞呂切,音處,語韻。釋文:
❶舂~也。見《說文》。《段注》:舂。擣粟也。其器曰~。
❷兵器名。《宋史呼延贊傳》:及作破陣刀。降魔~。鐵折上巾。兩旁有刃。皆重數十斤。
❸凡毀碎物者皆曰~。《管子任法》:然故諶~習士。聞識博學之人。不能亂也。
〔注〕:~所以毀碎於物者也。
❹擣衣具曰砧~。《班婕妤賦》:於是投香~。叩玫砧。
❺彗星曰天~。見《漢書天文志》。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chǔ
1、[杵臼]chǔ jiù
1.杵与臼。舂捣粮食或药物等的工具。《六韬·农器》:“战攻守御之具尽在於人事:耒耜者,其行马蒺藜也……钁鍤斧锯杵臼,其攻城器也。”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东厢石山犹传杵臼之跡。庭中亦有旧宇处,尚髣髴前基。”唐 杜甫《九成宫》诗:“苍石八百里,崖断如杵臼。” 2.以杵捣臼。《汉书·楚元王刘交传》:“二人諫,不听,胥靡之,衣之赭衣,使杵臼碓舂於市。”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高肱举杵,正身而舂之。”《南史·宋纪上·武帝》:“明日復至洲,里闻有杵臼声,往覘之,见童子数人皆青衣,於榛中擣药。”唐 张籍《太白老人》诗:“洞里仙家常独往,壶中灵药自为名。春泉四面遶茅屋,日日唯闻杵臼声。”《当代》1984年第3期:“吨,吨-咚……沉闷的杵臼声,似乎从 泸沽湖 底,从 狮子山 肚子里滚来。” 3.指 春秋 晋 人 公孙 杵臼。晋景公 佞臣 屠岸贾 残杀世卿 赵氏 全家,灭其族,复大索 赵氏 遗腹孤儿。赵氏 门客 公孙杵臼 舍出生命保全了 赵氏 孤儿。事见《史记·赵世家》。明 何景明《下宫行》:“千金诈卖 赵氏 子,真孤乃存 杵臼 死。” 4.借为别人保全后嗣的人。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红玉》:“但怜此褓中物,恐坠宗祧。君义士,能为我 杵臼 否?”
2、[杵歌]chǔ gē
夯歌;打夯号子。宋 周密《武林旧事·大礼》:“自 嘉会门 至 丽正门,计九里三百二十步,皆以潮沙填筑,其平如席,以便五輅之往来。每队各有歌头,以綵旗为号,唱和杵歌等曲。”按,《左传·襄公十七年》:“筑者謳曰:‘泽门 之晳,实兴我役;邑中之黔,实慰我心。’”此亦古代的杵歌。参阅 宋 高承《事物纪原·博弈嬉戏》。
3、[杵舂]chǔ chōng
用杵舂捣。
4、[促杵]cù chǔ
谓急促地捣衣。杵,捣衣用的棒槌。
5、[香杵]xiāng chǔ
捣衣棒槌的美称。
6、[杵糠]chǔ kāng
舂谷杵头上粘着的糠末。可入药。
7、[杵药]chǔ yào
捣药。
8、[杵声]chǔ shēng
1.以杵捣物声。捣衣声。 2.以杵捣物声。夯土声。
9、[杵作]chǔ zuò
旧时官府中检验死伤的差役。亦称以代人殓葬为业的人。
10、[金杵]jīn chǔ
佛教传说中的降魔兵器。
11、[谌杵]chén chǔ
谓奸诈之人伪托真诚。
12、[杵触]chǔ chù
触犯,冒犯。
13、[灵杵]líng chǔ
指传说中月中白兔的捣药杵。
14、[槌杵]chuí chǔ
棒槌。
15、[邻杵]lín chǔ
指邻近的捣衣声。多用以烘托旅人寒夜的寂寞。
16、[舂杵]chōng chǔ
古代乐器的一种。用于调节音乐的节拍。
17、[柘杵]zhè chǔ
用柘木制的杵。
18、[月杵]yuè chǔ
传说月宫中捣药之杵。亦借指月亮。
19、[倚杵]yǐ chǔ
古代谶纬家言,谓若干年后天地将变得相近,立杵于地可倚于天。《初学记》卷一引《河图挺佐辅》:“百世之后,地高天下,不风不雨,不寒不暑……如此千岁之后而天可倚杵,汹汹隆隆,曾莫知其始终。”《古微书》卷十六引《易筮类谋》:“天卑地高,雷讙公行。星昼奔,蜺夜闇无光。上无乾,下无常,天地昧昧履践冰。民衣雾,主吸霜,閒可倚杵於何藏。”原注:“天卑地高,天地相去,其閒才可倚一杵耳。”唐 杨炯《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恐玄穹倚杵,碧海成桑。”王国维《游仙》诗:“如盖青天倚杵低,方流玉水旋成泥。”
20、[相杵]xiāng chǔ
舂谷时发出的号子声。语本《礼记·檀弓上》:“邻有丧,舂不相。”《史记·商君列传》:“五羖大夫 死,秦国 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謡,舂者不相杵。”裴駰 集解引 郑玄 曰:“相谓送杵声,以声音自劝也。”《宋书·符瑞志下》:“臣不量卑懵,窃慕击壤有作,相杵成謳。”
21、[场杵]chǎng chǔ
场上脱粒用的棍棒之属。
22、[杵头]chǔ tóu
即杵。舂捣用的棒槌。
23、[花杵]huā chǔ
制作精致的捶衣杵。亦用以指捣衣声。
24、[杵瓜]chǔ guā
木通科植物木通的果实,因其形似杵,故称。俗称野木瓜。中医以未成熟果实入药,称八月札。
25、[玉杵]yù chǔ
1.玉制的舂杵,亦用作舂杵的美称。 2.唐裴铏《传奇·裴航》载,裴航以玉杵臼为聘礼,娶云英仙去。后因以玉杵指求婚之聘礼。 3.传说月中有白兔持杵捣药,因以玉杵指月亮。 4.山药之别名。
26、[杵杖]chǔ zhàng
词语解释◎ 杵杖 ∶临时用来拄着地面支撑轿子的木棍 〈方〉∶旧式手杖
27、[寒杵]hán chǔ
寒秋时的杵声。杵,捣衣用的棒槌。诗词中常用以描写环境的冷落、萧索或思乡。
28、[木杵]mù chǔ
舂米或捣物的木棒。《汉书·陈万年传》:“为地臼木杵,舂不中程。”金 周昂《边俗》诗:“木杵舂晨急,糠灯照夜多。”刘白羽《热情的歌声没有停止》:“妇女们从水井边顶着水瓮回来,然后高举着木杵在巨大的木臼里捣米。”
29、[杵子]chǔ zǐ
东北话拳头的意思。
30、[铃杵]líng chǔ
僧、道游方时手持的响器。《宋史·外国传六·天竺》:“至道 二年八月,有 天竺 僧随舶至海岸,持帝鐘、铃杵、铜铃各一。”《水浒传》第六一回:“吴用 手中摇着铃杵,口里念四句口号。”
31、[杵土]chǔ tǔ
筑土,夯土。
32、[杵棒]chǔ bàng
棍棒。
33、[砧杵]zhēn chǔ
亦作“碪杵”。捣衣石和棒槌。亦指捣衣。
34、[金刚杵]jīn gāng chǔ
原为古 印度 的一种兵器,佛教密宗也采用作为表示摧毁魔敌的法器。用金、银、铜、铁等为之,长八指到十二指,中间为把手,两端有独股、三股、五股等的刃头。
35、[降魔杵]xiáng mó chǔ
佛教法器。佛寺中金刚塑像手执之杵。亦泛指古代的一种棒状武器。
36、[杵搏石]chǔ bó shí
捣衣石。
37、[拿黑杵]ná hēi chǔ
受取不应付给的钱。
38、[吉祥杵]jí xiáng chǔ
中药桔梗之别名。
39、[血流漂杵]xuè liú piāo chǔ
《尚书·武成》:“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 意思是周武王和商纣王在牧野会战,纣的前头部队掉转武器,攻打后续的队伍,商军因此大败。杀死的人血流成河,能把捶衣的杵漂起来。后以“血流漂杵”形容杀人之多。杵(chǔ)。
40、[云锸雨杵]yún chā yǔ chǔ
锸如云集,杵如雨下。形容迅速地挖泥捣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