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
拼音:sī
释义:1.〈书〉代指示代词。这;此;这个;这里。2.〈书〉文言连词。于是;这就。3.(Sī)姓。
组词
瓦斯 斯冰 斯缠 斯登 斯干 斯高 斯翚 斯禁 斯滥 莫斯科 穆斯林 法西斯 迪斯科 波斯猫 托拉斯 巴基斯坦 斯事体大 亿万斯年 歇斯底里 爱克斯光 斯模大样 斯干之梦 斯斯文文拼音
sī笔顺
一 丨 丨 一 一 一 丿 丶 丿 丿 一 丨左右等宽。“其”横画均匀,竖画正直,两竖距离适中。“斤”上撇短平,竖撇与竖距离不可太开,竖画直而长。
同音字
拼音为sī的字 拼音为si的字基础解释
1.文言指示代词。这;这个;这里:~人。生于~。 2.文言连词。于是;就。 3.上古汉语指劈、砍:斧以~之。详细解释
(会意。从斤,其声。其所以盛木柿。斤,斧子。本义:劈;砍)
同本义
斯,析也。——《说文》
墓门有棘,斧以斯之。——《诗·陈风·墓门》
有斯明享。——《书·酒诰》。郑注:“析也。”
厮(斯)舆之卒。——《汉书·严助传》。注:“析薪者也。”
扯裂
斯,裂也。——《广雅》。王念孙疏证:“今俗语犹呼手裂为斯。”
分开
斯而析之,精至于无伦,大至于不可围。——《庄子》
距离;离开
华胥氏之国…不知斯 齐国几千万里。——《列子·黄帝》
“斯”假借为“此”,这,这个
斯,此也。——《尔雅·释诂》
斯言之玷。——《诗·大雅·抑》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而毅宗之语公主,亦曰:“若何为生我家?”痛哉斯言。—— 清· 黄宗羲《原君》
又如:斯世(此世,今世);斯人(此人);生于斯,长于斯
则。就 ——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论
人之性,心有忧丧则悲,悲则哀,哀斯愤,愤斯怒,怒斯动,动则手足不静。——《淮南子》
通“厮”。古时干粗杂活的奴隶或仆役。引申为卑贱
旅琐琐,斯其所取灾。——《易·旅》
乡官部吏,职斯禄薄。——《后汉书·左雄传》上疏
又如:斯役(厮役。指干杂事的劳役);斯养(即厮养。奴仆)
白色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诗·小雅·瓠叶》
表示结构,相当于“之”、“的”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诗·小雅·斯干》
用在倒装宾语和动词之间,以确指行为的对象,相当于“是”
笃公刘,于京斯依。——《诗·大雅·公刘》
用在形容词之后,相当于“然”
王赫斯怒,爰整其旅。——《诗·大雅》
〈动〉
〈代〉
〈形〉
〈助〉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斯-中華語文大辭典斯ㄙsī1.〈書〉這;這個;這裡。[例]為朕致太平者,必〜人也(《宋史‧卷二八二‧王旦列傳》)∣我生於~,長於~,則死於~可已(《清史稿‧卷二二三‧楊吉砮列傳》)。2.〈書〉連詞。連接名詞或短語,表示承接關係,相當於「則」、「於是」。[例]我欲仁,〜仁至矣(《論語‧述而》)。3.姓。
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斯 sī
① 动析;劈。《诗经·墓门》:“墓门有棘,斧以~之。” ② 代此;这。《兰亭集序》:“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文。” ③ 连那么;就。《寡人之于国也》:“王无罪岁,~天下之民至焉。”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sī
1、[斯人]sī rén
1.此人。 2.犹斯民。指人民,百姓。
2、[斯事体大]sī shì tǐ dà
斯:此;体:体制,规模。这件事性质重要,关系重大。
3、[斯文]sī wén
指文化或文人。
4、[威尼斯]wēi ní sī
意大利城市。位于该国东北部。是亚得里亚海沿岸重要港口。也是著名的水城和文化名城,多名胜古迹。
5、[慢条斯理]màn tiáo sī lǐ
形容动作缓慢,不慌不忙:他说话做事总是~的。
6、[逝者如斯]shì zhě rú sī
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7、[宙斯]zhòu sī
希腊神话中的主神。罗马神话中称朱庇特。
8、[瓦斯]wǎ sī
一般指煤气、天然气等气体混合物。有时专指矿井中危害人的生命安全并能引起爆炸的有害气体。在煤矿中有时又专指沼气(甲烷)。
9、[波斯]bō sī
伊朗的旧称。
10、[密斯]mì sī
英语音译词。小姐(多见于早期翻译作品)。
11、[露斯]lù sī
《诗·小雅·湛露》:“湛湛露斯,匪阳不晞。”后即用“露斯”指《诗·小雅·湛露》篇诗旨,表示友情深重。
12、[斯罗]sī luó
犹撕掳。料理;打点。指勒索财物。
13、[螽斯]zhōng sī
昆虫,身体绿色或褐色,触角呈丝状,有的种类无翅,雄虫的前翅有发音器,雌虫尾端有剑状的产卵管。善于跳跃,一般吃其他小动物,有的也吃植物,是农林害虫。
14、[清斯]qīng sī
漂亮、干净、帅气 为褒义词。
15、[斯役]sī yì
厮役。指干杂事的劳役。《左传·哀公二年》“人臣隶圉免”杜预 注“去厮役”唐 陆德明 释文:“厮役,如字。厮,又作‘斯’,音同。何休 注《公羊》云:‘艾草为防者曰厮,汲水浆者曰役。’苏林 注《汉书》云:‘厮,取薪者。’韦昭 云:‘析薪曰厮。’”汉 王符《潜夫论·叙录》:“未尝服斯役,无所效其勛。”
16、[斯箱]sī xiāng
指载粮的车子。箱,车箱。斯,助词。亦借指极多的粮食。语出《诗·小雅·甫田》:“曾孙之稼,如茨如梁。曾孙之庾,如坻如京。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郑玄 笺“成王 见禾穀之税委积之多,於是求千仓以处之,万车以载之。”北周 庾信《周祀方泽歌·昭夏》:“斯箱既千,子孙则百。”唐 高适《单父逢邓司仓覆仓库因而有赠》诗:“校緡閲帑藏,发廪忻斯箱。”郭沫若《颂湛江·堵海工程》诗:“开拓盐田万公顷,争收粮食亿斯箱。”
17、[鞅斯]yāng sī
战国 时 商鞅 和 李斯 的并称。
18、[斯喜]sī xǐ
秦李斯、汉曹喜的并称。
19、[鸒斯]yù sī
鸟名。乌鸦的一种。体形较小,腹下白,喜群飞齐鸣。又名鸦乌、鵯鶋。古诗文中常用以比喻贪利小人。
20、[斯民]sī mín
指老百姓。
21、[斯螽]sī zhōng
即螽斯。触角细长,振翅善鸣。种类较多,常见的有绿螽斯等。
22、[冰斯]bīng sī
唐 李阳冰 与 秦 李斯 的并称。
23、[斯缠]sī chán
相缠,纠缠。
24、[慄斯]lì sī
看人的脸色。《楚辞·卜居》:“寧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慄斯、喔咿嚅唲以事妇人乎?”王逸 注:“慄斯,承颜色也。”
25、[竦斯]sǒng sī
传说中的人面神鸟名。
26、[在斯]zài sī
在这里。
27、[桀斯]jié sī
在结构上,桀斯与奎利人相似——手,头部以及腿部都与奎利人相似——这也许是它们的起源的延续。
28、[斯禁]sī jìn
即棜。古代承放酒尊的礼器。为长方形的木盘,下有两杠,无足。
29、[斯须]sī xū
很短的时间;须臾。
30、[斯冰]sī bīng
秦 李斯、唐 李阳冰 的并称。二人皆以篆书名世。
31、[斯榆]sī yú
亦作“斯褕”。汉 代西南地区部落名。
32、[斯滥]sī làn
谓不自检束,胡作非为。语本《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何晏 集解:“滥,溢也。君子固亦有穷时,但不如小人穷则滥溢为非。”晋 陶潜《有会而作》诗:“斯滥岂攸志,固穷夙所归。”
33、[粟斯]sù sī
犹踧踖。恭敬不安貌。
34、[色斯]sè sī
《论语·乡党》:“色斯举矣,翔而后集。”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见顏色不善则去之。”后因以“色斯”指远遁以避世。
35、[斛斯]hú sī
复姓。
36、[斯颜]sī yán
近。《淮南子·缪称训》:“小快害道,斯颜害仪。”高诱 注:“斯颜,近也。”
37、[蛅斯]zhān sī
见“蛅蟴”。
38、[奚斯]xī sī
良马名。
39、[籀斯]zhòu sī
史籀 与 李斯 的并称。他们都对 中国 文字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
40、[斯世]sī shì
此世,今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