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
拼音:zhěng
释义:1.援救,救助。
组词
拯救 哀拯 包拯 拔拯 救拯 济拯 匡拯 怜拯 扶危拯溺 济时拯世 救焚拯溺 救饥拯溺 拯溺救焚 拯危扶溺 拯危济困拼音
zhěng笔顺
一 亅 ㇀ ㇇ 亅 ㇇ 丿 ㇏ 一左窄右宽。“扌”横画稍短,竖钩端正。“丞”横撇的横宜短,竖钩端正,撇捺斜度对称,捺画舒展,底横长短适中。
同音字
拼音为zhěng的字 拼音为zheng的字基础解释
救:~救。~民于水火之中。详细解释
(形声。从手,丞( chéng)声。本义:向上举)
同本义
艮期腓,不拯其随。——《易·艮》。王弼注:“随,谓趾也。止其腓,故其趾不拯也。” 孔颖达疏:“拯,举也。”
救济;援救
吾必尽吾力以拯吾村。——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起而拯之。
又如:拯弊(匡救衰病);拯世(救世);拯物(济世);拯恤(援助;救济);拯抚(救济安抚);拯济(救助;救济)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拯-中華語文大辭典拯ㄓㄥˇzhěnɡ救助;救援。[例]~救|~饑|~溺濟危。
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拯 zhěng
动从水里救出淹溺的人。《左传·宣公十二年》:“目于眢井而~之。” 又:泛指拯救;救援。《论衡·感虚》:“田出谷以~饥。”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zhěng
1、[拯救]zhěng jiù
救:~被压迫的人民。
2、[拯治]zhěng zhì
犹整顿。《元典章·圣政一·振朝纲》:“庶务有所未便者,中书省从新拯治,次第举行。”《元典章·户部八·盐课》:“由是大开倖门,一年之内无犯人者二百餘起,若不从新拯治,实於盐法有碍。”
3、[拔拯]bá zhěng
拯救。
4、[携拯]xié zhěng
携带拯救。
5、[拯拔]zhěng bá
从困境中拯救或解脱。
6、[存拯]cún zhěng
关怀救助。
7、[救拯]jiù zhěng
救济;挽救。
8、[匡拯]kuāng zhěng
扶助拯救。
9、[拯赡]zhěng shàn
救济。《三国志·吴志·是仪传》:“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北史·魏纪四·宣武帝》:“﹝ 延昌 二年二月﹞甲戌,以六镇大饥,开仓拯赡。”
10、[援拯]yuán zhěng
援救,帮助。唐 元稹《上门下裴相公书》:“以愚思之,欲人之不怨,莫若迁授之有常,欲人之竭诚,莫若援拯於焚溺。”《旧唐书·李繁传》:“泌 之故人为宰相,左右援拯,后得累居郡守,而力学不倦。”明 王世贞《觚不觚录》:“四十年前山人出外,仅一 吴扩,其所交不过数十人,然易为援拯,足自温饱。”
11、[拯抚]zhěng fǔ
救济安抚。
12、[拯赎]zhěng shú
援救赎取。
13、[拯济]zhěng jì
救助;救济。
14、[济拯]jì zhěng
救济。
15、[拯物]zhěng wù
犹济世。
16、[哀拯]āi zhěng
怜恤而拯救。
17、[拯护]zhěng hù
救护。
18、[怜拯]lián zhěng
怜悯拯救。
19、[拯援]zhěng yuán
救援。
20、[拯恤]zhěng xù
1.亦作“拯恤”。援助;救济。汉 桓宽《盐铁论·忧边》:“问人间所疾苦,拯卹贫贱周赡不足。”《资治通鉴·梁武帝普通七年》:“深 召都督 毛謐 等数人,交臂为约,危难之际,期相拯恤。”《明史·黄福传》:“福 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康有为《大同书》戊部第二章:“而积习生常,视为当然,仁人义士不垂拯恤,致使数千年无量数之女子永罹囚奴之辱。” 2.见“拯卹”。
21、[拯擢]zhěng zhuó
拯拔。
22、[拯危济困]zhěng wēi jì kùn
拯救受难的百姓和动乱中的国家。
23、[拯焚救溺]zhěng fén jiù nì
比喻救人于危难之中。
24、[扶危拯溺]fú wēi zhěng nì
溺:落水。扶助危难者,救起落水者。比喻尽力救助别人的危难。
25、[济时拯世]jì shí zhěng shì
指拯救时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