祇
拼音:qí
释义:1.〈书〉古代称地神。
组词
神祇 百祇 地祇 皇祇 灵祇 祇悔 祇陀 祇夜 水祇 祇树林 僧祇谷 地祇坛 阿僧祇 僧祇户 祇洹精舍 祇园精舍 一路神祇 阿僧祇劫拼音
qí笔顺
丶 ㇇ 丨 丶 丿 𠄌 一 ㇂同音字
拼音为qí的字 拼音为qi的字基础解释
1.地神。說文解字:“祇,地祇,提出萬物者也。”如:“神祇”。2.安心。《詩經•小雅•何人斯》:“壹者之來,俾我祇也。”鄭玄•箋:“一者之來見我,我則知之,是使我心安也。”3.大。《易經•繫辭下》:“不遠復,無祇悔。”详细解释
〈名〉
(形声。从示,氏声。本义:地神)
同本义
祇,地祇也。——《说文》
天神曰灵,地神曰祇。——《尸子》
修礼地祇,谒款天神。——《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祷尔于上下神祇。——《论语·述而》
又如:神祇(天神和地神);祇园(祇洹,祇林,祇苑。祇树园。印度佛教圣地之一。后用为佛寺的代称)
通“疧”。病患
坎不盈,祇既平,无咎。——《易·坎》
壹者之来,俾我祇也。——《诗·小雅·何人斯》
〈形〉
很大 。
如:祇悔
盛大
相次我师经此过,好将诚意至疧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另见 zhǐ
1. 祇 [qí]
- 祇 [qí]
(形声。从示,氏声。本义:地神)
同本义
祇,地祇也。——《说文》
天神曰灵,地神曰祇。——《尸子》
修礼地祇,谒款天神。——《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祷尔于上下神祇。——《论语·述而》
又如:神祇(天神和地神);祇园(祇洹,祇林,祇苑。祇树园。印度佛教圣地之一。后用为佛寺的代称)
通“疧”。病患
坎不盈,祇既平,无咎。——《易·坎》
壹者之来,俾我祇也。——《诗·小雅·何人斯》
很大 。
如:祇悔
盛大
相次我师经此过,好将诚意至疧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另见 zhǐ
〈名〉
〈形〉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祇-中華語文大辭典祇1ㄑ丨ˊqí〈書〉地神。[例]神~|天神地~。祇2ㄓˇzhǐ只;僅僅。[例]~是|~有一個學生在教室裡。
祇-辞源3【祇】8画 3224·01.qí ㄑㄧˊ 巨支切,平,支韻,羣。支部。㊀地神。同“”。書 微子:“今 殷民乃攘竊神祇之犧牷牲用。”論語 述而:“誄曰:禱爾於上下神祇。”㊁安適,安定。詩 小雅 何人斯:“壹者之來,俾我祇也。”箋:“壹者之來見我,我則知之,是使我心安也。”㊂大。見“祇悔”。㊃病。通“疧”。易 坎:“祇旣平,无咎。”2.zhǐ (舊讀zhī) ㄓˇ 集韻章移切,平,支韻,照 三。支部。恰好,僅僅。也作“秖”。詩 小雅 何人斯:“胡逝我梁,祇攪我心。”箋:“祇,適也。”漢書六二 司馬遷傳報 任少卿書:“今雖欲自彫瑑,曼辭以自解,無益,於俗不信,祇取辱耳。”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qí
1、[灵祇]líng qí
天地之神。亦泛指神明。
2、[人祇]rén qí
人与神。
3、[祇苑]qí yuàn
即祇园。
4、[玄祇]xuán qí
犹神祇。指天神、地祇。
5、[方祇]fāng qí
1.指大地。 2.指地神。
6、[川祇]chuān qí
河神。
7、[黄祇]huáng qí
地神。
8、[柔祇]róu qí
地的别称。祇,地神。古人谓地道阴柔,故称。
9、[祇树]qí shù
指祇园。
10、[明祇]míng qí
泛指神明。
11、[苍祇]cāng qí
天地神祇。
12、[素祇]sù qí
蛇神 白帝 之别称。《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汉 秉素祇之徵,魏 称黄星之验。”吕向 注:“汉高祖 斩白蛇,高祖 常执此以自负。故云秉素祇也。秉,执;祇,神;徵,应也。”参见“素蛇”。
13、[土祇]tǔ qí
地神。
14、[阴祇]yīn qí
地神。
15、[祇陀]qí tuó
佛教语。梵文Jeta的音译。意译胜。相传为 舍卫国 波斯匿王 太子名。
16、[雨祇]yǔ qí
司雨之神。
17、[岳祇]yuè qí
亦作“岳祇”。山神。
18、[山祇]shān qí
山神。
19、[青祇]qīng qí
东方之神。
20、[三祇]sān qí
“三大阿僧祇”的略语。佛教指菩萨修行成佛所经历的三个漫长阶段。阿僧祇,梵文的音译,意为旷大劫,无数长时。
21、[百祇]bǎi qí
众神。
22、[祇悔]qí huǐ
大悔。
23、[登祇]dēng qí
登山之神。
24、[穹祇]qióng qí
指天地。
25、[皇祇]huáng qí
1.地神。也称地祇。 2.天神与地神的并称。
26、[水祇]shuǐ qí
水神。
27、[祇夜]qí yè
梵文音译。意为讽诵,指在佛经经文后用作讽诵的偈语,多为诗歌、韵文。
28、[颂祇]sòng qí
用歌颂的方式祭祀地神。
29、[后祇]hòu qí
地神。
30、[祇林]qí lín
即祇园。
31、[金祇]jīn qí
亦作“金祗”。司秋之神。
32、[祇令]qí lìng
但使;假使。
33、[皇地祇]huáng dì qí
对地神的尊称。《旧唐书·礼仪志一》:“今请备设皇地祇并从祀等座,则礼得稽古,义合缘情。”宋 曾巩《本朝政要策·郊配》:“冬至祀昊天,夏至祀皇地祇,孟夏雩祀,用 太祖 配,如 永泰 之礼。”《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国初以来,南郊四祭及感生帝、皇地祇、神州,凡七祭,并以四祖迭配。”
34、[僧祇户]sēng qí hù
北魏 僧官管辖的民户。僧祇户除向僧官输粟外,不向官府供输赋役。 北周 武帝 消灭寺院,这些人户改为一般编户。《魏书·释老志》:“ 曇曜 奏:平齐户及诸民,有能岁输穀六十斛入僧曹者,即为‘僧祇户’,粟为‘僧祇粟’,至于俭岁,賑给饥民。又请民犯重罪及官奴以为‘佛图户’,以供诸寺扫洒,岁兼营田输粟。 高宗 并许之,於是僧祇户、粟及寺户,徧于州镇矣。”
35、[先神祇]xiān shén qí
祖宗的神灵。
36、[祇洹精舍]qí huán jīng shè
见“祇园精舍”。
37、[阿僧祇劫]ā sēng qí jié
佛教语。谓无数极长之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