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拼音:bā
释义:1.七加一后所得的数目。2.表示多数或多次。形容数目多。3.(Bā)姓。
组词
王八 八字 八成 八哥 八角 八路 八方 八卦 八路军 八仙桌 猪八戒 丑八怪 八辈子 腊八粥 四面八方 乱七八糟 五花八门 七嘴八舌 胡说八道 四通八达 七上八下 横七竖八 四平八稳拼音
bā笔顺
丿 ㇏笔画少,布局宽松。撇画稍短,捺画稍长;撇捺起笔不宜靠得太近,收笔大致齐平。
同音字
拼音为bā的字 拼音为ba的字基础解释
1.七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 2.姓。详细解释
(象形。甲骨文象分开相背的样子。汉字部首之一。从“八”的字多与分解、分散、相背有关。本义:相背分开) 同本义
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说文》。段玉裁注:“今 江、 浙俗语以物与人谓之八,与人则分别矣。”
[数]
七加一的和
八,数也。——《玉篇》
陈馈八簋。——《诗·小雅·伐木》
地理以八制。——《管子·五行》。注:“少阴之数。”
八者,维纲也。——《大戴礼记·本命》。按,谓八方四正四隅。
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言,六二爻也。余五爻皆变。凡易用六不用八。八,少阴不变也。——《左传·襄公九年》
八眉者,如八字。——《尚书大传》
邹忌修八尺有余。——《战国策·齐策》
八音克谐。——《书·舜典》
秦王复击 轲,被八创。——《战国策·燕策》
八世。——《后汉书·崔实传》。注:“谓三王五帝也。”
又如:八音(中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通常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不同的质材所制);八拜(古代世交子弟对长辈的礼节,后世将异姓结为兄弟亦称八拜)
常表次第,即第八
八月在宇。——《诗·豳风·七月》
又如:八世;八年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八八-汉语大词典八八1.老者之称。
●明方以智《通雅·称谓》:“八八,乃移语之称巴巴也。《唐书》,德宗以怀光外孙燕八八为后八八,盖移语称老成者曰八八,或巴巴。今回回教以老成者呼八八,其声近‘把’。”
●《正字通·父部》:“夷语称老者为八八或巴巴,后人因加父作‘爸’字。”
2.八八的乘积,即六十四。
●《易纬干凿度》卷上:“八八推荡,运造纵横。”
●《汉书·律历志上》:“统八卦,调八风,理八政,正八节,谐八音,舞八佾,监八方,被八荒,以终天地之功,故八八六十四。”
3.谓二物分异或相背。
●北周卫元嵩《元包经·少阳》:“艮,屾八八,北癶癶,门之非,径之韦。”
●苏源明传:“屾八八,二山相拆也;北癶癶,两人相背也。”
[同]捌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bā
1、[八面玲珑]bā miàn líng lóng
原指窗户多而敞亮。现形容为人处世圆滑,对各方面都敷衍得很周到。
2、[四面八方]sì miàn bā fāng
泛指周围各地或各个方面:人们从~来到北京。我们小组里的人来自~。
3、[八字]bā zì
用天干地支表示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合起来是八个字。迷信的人认为根据生辰八字可以推算出一个人的命运好坏。
4、[八卦]bā guà
《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由代表阳的符号“⚊”和代表阴的符号“⚋”组成。八卦的名称是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用来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以天地为“父母”,其余为“六子”,说明世界的生成根源。以乾与坤、震与巽、坎与离、艮与兑之间的相互对立和刚柔互易,表示事物的相互转化和发展变化,具有朴素的辩证法因素。
5、[七八]qī bā
1.七八成。表示将近达到某种极限。 2.差不多;大概。 3.七乘八,五十六。
6、[八一]bā yī
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武装革命的开始。1933年7月11日,中华工农民主共和国中央政府规定这一天为我军建军节。词语来源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词语造句1、杭州绿城上下半场各进一球2:0战胜南昌八一。2、为庆祝我空军成立60周年,八一飞行表演队3日在北京某机场进行首次预演。3、我们先头说的那个穿短褂和木鞋的人,在一八一七年前后,便住在这些院子中最窄的一个,这些房屋中最简陋的一所里。4、这是一条值得认识的深刻的真理,斯图亚特家族在一六六二年对此不曾怀疑,波旁家族在一八一四年却瞅也不屑瞅一眼。5、到一八一五年的十月里他被释放了。他是在一七九六年关进去的,为了打破一块玻璃,拿了一个面包。6、绝大的谬见导使这家族收回了它在一八一四年所“赐予”的保证,也就是它所谓的那些让步。7、彭眉胥太太是个有教养、难逢难遇的妇人,配得上她的丈夫,从任何方面说,都是教人敬慕的,可她在一八一五年死了,丢下一个孩子。8、一九八一年,我察觉到中国的局限在急速转变,于是为该学社写了一篇足以印成小册子的文章。9、一八一五年六月十八日,他的家眷曾逃到
7、[八成]bā chéng
1.数量词。十分之八:~新。任务完成了~啦。 2.多半;大概:看样子~儿他不来了。
8、[八九]bā jiǔ
1.八个或九个。 2.十分之八九。
9、[八角]bā jiǎo
也叫大茴香。俗称大料。常绿小乔木。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开红花。果实呈八角形,有浓烈香味,可作调味品,入药有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等作用。也指这种植物的果实。
10、[八达]bā dá
1.道路八面相通。 2.亦作“八闥”。八牖。 3.三国魏司马懿字仲达,兄弟七人都以“达”为字,故时号为八达。见《晋书·安平献王孚传》。 4.称三国魏诸葛诞等八位闻达之士。 5.称晋胡毋辅之、谢鲲等八位放达之士。
11、[八路]bā lù
指八路军,也指八路军的干部、战士。
12、[八宝]bā bǎo
天子八种印玺的总称。《唐律·诈伪》:“诸伪造皇帝八宝者斩。”长孙无忌 疏义:“皇帝有传国神宝,有受命宝、皇帝三宝、天子三宝,是名八宝。”《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大观元年》:“名为镇国、受命二宝,合先帝六璽,是为八宝,命置官以掌之。”
13、[二八]èr bā
指十六岁:年方~。
14、[八方]bā fāng
指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泛指周围各地:四面~。一方有难,~支援。
15、[三八]sān bā
带有傻气,做事莽撞或不得体的形容语。与吴语的十三点相类。
16、[八戒]bā jiè
1、猪八戒,浑名八戒,是吴承恩所作《西游记》中登场的虚拟角色。又名猪刚鬣,法号悟能,是唐僧的二徒弟,会三十六天罡变,所持武器为太上老君所造、玉皇大帝亲赐的上宝沁金钯(俗称九齿钉钯)。2、即八关斋。
17、[八仙]bā xiān
神话传说中的八位仙人。即铁拐李(李铁拐)、汉钟离(钟离汉)、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八人。八仙故事多见于唐、宋、元、明的记载和杂剧中,姓名不固定,至明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传》才确定为以上八人。
18、[八景]bā jǐng
1.八个胜景。宋 沉括《梦溪笔谈·书画》:“度支员外郎 宋迪 工画,尤善为平远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雁落、远浦帆归、山市晴嵐、江天暮雪、洞庭秋月、瀟湘夜雨、烟寺晚鐘、渔村落照,谓之‘八景’。”后来名胜地多称其景物为八景。如:燕京 八景,西湖 八景。 2.道教语,谓八采之景色。南朝 梁 陶弘景《真诰·运象》:“控飊扇太虚,八景飞高清。”唐 刘禹锡《三乡驿楼伏睹玄宗望女儿山诗小臣斐然有感》诗:“仙心从此在 瑶池,三清八景相追随。”《云笈七籤》卷三十:“我入八景,迴驾琼轮,仰升九天,白日飞仙。”
19、[腊八]là bā
农历十二月(腊月)初八。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得道成佛,因此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以后民间相沿成俗,在这一天喝腊八粥。
20、[八旗]bā qí
清代满族的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以旗为号,分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后又增建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八旗官员平时管民政,战时任将领,旗民子孙世代当兵。
21、[八哥]bā ge
也叫鸲鹆。鸟类。羽毛黑而有光泽,喙和足黄色。翼上有白斑,飞时显露,呈八字形,故名。雄鸟善鸣,经训练能发出类似人说话的声音。
22、[八面]bā miàn
1.八张脸。 2.一物的八面。 3.八方。
23、[八八]bā bā
1.老者之称。 2.八八的乘积,即六十四。 3.谓二物分异或相背。
24、[八股]bā gǔ
明清科举制度的一种考试文体,段落有严格规定,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部分组成。从起股到束股的四个部分,其中都有两股相互排比的文字,共为八股。内容空泛,形式死板,束缚人的思想。现在多用来比喻空洞死板的文章、讲演等。
25、[王八]wáng ba
1.俗称乌龟或鳖。
26、[八音]bā yīn
古时对乐器的总称。按制造乐器的主要材料分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
27、[八闽]bā mǐn
福建省 的别称。
28、[八桂]bā guì
1.八株桂树。 2.广西的代称。
29、[八极]bā jí
八方极远之地。
30、[八神]bā shén
1.八蜡所祭之神。 2.旧谓主宰宇庙之八神。 3.八方之神。 4.相传帝喾妃所生之八子。
31、[八脉]bā mài
中医的八种脉名,即奇经八脉:阳维、阴维、阳蹻、阴蹻、冲、督、任、带。
32、[尺八]chǐ bā
气鸣乐器。竹制,六孔,竖吹。日本正仓院存中国唐代尺八十余支。福建南音尚存尺八,称为洞箫。
33、[八荒]bā huāng
又称八方。最远之处。
34、[八德]bā dé
中国封建社会表彰的八种德行,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35、[八婆]bā pó
粤语用来形容好管闲事女子的俗语。即是台湾人所称的“三八”或我们平时所称的“长舌妇”。
36、[八识]bā shí
佛教法相宗术语。眼、耳、鼻、舌、身、意为前六识。亦名六根。末那为第七识,意谓执持我见。阿赖耶为第八识,意为藏,谓能藏一切法,即所谓神识、性灵,合称八识。《天地八阳神咒经》:“云何名八识?眼是色识,耳是声识,鼻是香识,舌是味识,身是触识,意是分别识。六根是六识。舍藏识,阿赖耶识,是名曰八识。” 清 龚自珍 《最录八识规矩颂》:“师復念言法相宗大纲在八识,大纬在四分,乃製此颂一十二章,分四大支,初三颂眼等识,次三颂意识,次三末那,次三赖耶。” 章炳麟 《国故论衡·明见》:“ 孙卿 又曰:‘心也者,道之工宰也;道也者,治之经理也。’其能知八识者矣。”
37、[八风]bā fēng
1.八方之风。《吕氏春秋·有始》:“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滔风,东南曰熏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凄风,西方曰飂风,西北曰厉风,北方曰寒风。”《淮南子·墬形训》:“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条风,东南曰景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飂风,西北曰丽风,北方曰寒风。”《说文·风部》:“风,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閶闔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左传·隐公五年》:“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陆德明 释文:“八方之风,谓东方谷风,东南清明风,南方凯风,西南凉风。西方閶闔风,西北不周风,北方广莫风,东北方融风。” 2.八种季候风。《易纬通卦验》:“八节之风谓之八风。立春条风至,春分明庶风至,立夏清明风至,夏至景风至,立秋凉风至,秋分閶闔风至,立冬不周风至,冬至广莫风至。” 3.指八音。《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五声和,八风平。”王引之《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中》:“古者八音谓之八风。襄 二十九年传:‘五声和,八风平。’谓八音克谐也。”参见“八音”。 4.佛教语。谓世间能煽动人心之八事:得可意事名“利”,失可意事名“衰”,背后排拨为“毁”,背后赞美为“誉”,当前赞美为“称”,当前排拨为“讥”,逼迫身心名“苦”,悦适心意名“乐”。见《释氏要览下·躁静》。唐 王维《能禅师碑》:“不着三界,徒劳八风。”宋 范成大《偶箴》诗:“情知万法本来空,犹復将心奉八风。”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索性枯坐一年,参透那八风不动的道理。”
38、[四八]sì bā
指四时八节。
39、[八苦]bā kǔ
佛教宣扬人有八苦,即生、老、病、死、恩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忧悲。见《大般涅槃经·圣行品》、《法苑珠林·怨苦·八苦》。
40、[八难]bā nàn
1.指汉张良向刘邦所陈八件难以做到的事。 2.佛教语,难,谓难于见佛闻法,凡有八端,故名八难。按即地狱、饿鬼、畜生、北拘卢洲(亦作郁单越)、长寿天、盲聋瘖哑、世智辩聪、佛前佛后八种。一至三,即三恶道,恶业重,难以见佛;生北拘卢洲有乐无苦,不思修道;生长寿天,谓色界及无色界天长寿安乐之处,其逸乐远胜北拘卢洲,更不欲修道;聋、盲、瘖、哑于求道皆有障碍;世智辩聪,自恃聪明才辩,不肯信佛;生于佛前佛后,无缘见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