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
拼音
bā qí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bā的字 拼音为qí的字 拼音为ba的字 拼音为qi的字基础解释
清代满族的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以旗为号,分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后又增建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八旗官员平时管民政,战时任将领,旗民子孙世代当兵。详细解释
清 代满族户口以军籍编制,分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正白、正黄、镶黄为上三旗(亦称内府三旗),隶属亲军,其余五旗为下五旗。
清 初将归附之蒙古、汉人,又编为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八旗官员平时管民政,战时任将领。旗民军籍为世袭。参阅《清文献通考·兵一》、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八旗之制》。
对 清 军和满族的称呼。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太宗伐明》:“帝率八旗劲旅抵 燕 ,围之匝月。”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颁行诏书》:“誓屠八旗,以安九有。” 萧红 《小城三月》:“她们是八旗人,也就是满人。”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八旗-中華語文大辭典八旗ㄅㄚ ㄑ丨ˊbāqí清代滿族的戶口和軍隊組織編制。以不同顏色的旗幟來標識,共分正黃、正白、正紅、正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等八種。後依民族編有滿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
八旗-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八旗bāqí
名清代满族的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以旗为号,分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后又增建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八旗官员平时管民政,战时任将领,旗民子孙世代当兵。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bā qí
1、晚清八旗子弟的不务正业,寻花问柳,表明清朝已经走向下坡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