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
拼音:xū
释义:1.等待。2.需要。3.需用的东西。
组词
需要 必需 各取所需 需求 无需 急需 供需 军需 需索 必需品拼音
xū笔顺
一 丶 ㇇ 丨 丶 丶 丶 丶 一 丿 丨 𠃌 丨 丨“雨”横画宜短,竖画居中,四点均匀。“而”上横宜短,框的四个竖向笔画大致均匀。上下中心对齐。
同音字
拼音为xū的字 拼音为xu的字基础解释
1.需要:~求。按~分配。 2.需用的财物:军~。详细解释
(会意。从雨而声。“需”指遇雨,停在那里等待。本义:等待)
同本义
需,须也。——《易·需》。传:“需者,待也。”
聂许闻之需役。——《庄子·大宗师》
九江需次今几年,去去渌水依红莲。—— 宋· 楼钥《送袁恭安赴江州节推》
略举数端,以需善择。——清· 包世臣《文谱》
又如:需次(候补官员依照资历补缺);需铨(等待铨选录用)
需要
零星需用亦在账房内开销。——《红楼梦》
又如:按需分配;必需;需用(需要的用度)
索取
只为前日毛延寿,指写丹青,遍需金帛。—— 明· 陈玉阳《昭君出塞》
需,索也。——《古今韵会举要》
又如:需勒(勒索)
迟疑;观望
率故多尤,需为事贼。——《文心雕龙》
又如:需缓(迟缓);需滞(授职后迟迟不能赴任)
应该;必然
儒者本无所谓教,达而在上,穷而在下,需不能出此范围。——清· 王韬《原道》
又如:需要
需用的东西
与民均纳供需。——《元史·成宗纪二》
又如:军需
〈动〉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需-中華語文大辭典需需ㄒㄩxū1.需要。[例]~求︱急~︱必~品︱還~五分鐘。2.需要的東西。[例]軍~︱不時之~。3.《易經》六十四卦之一。參見【六十四卦】。4.姓。
需-汉语大词典需(I)xū
ㄒㄩ
〔《广韵》相俞切,平虞,心。〕
1.等待。
●《易·需》:“需,须也。”
●孔颖达疏:“是需,待之义,故云需,须也。”
●宋洪迈《夷坚乙志·杨戬二怪》:“小童入报:‘有女子往来室中。’妻遽出视之……需戬归,责之曰:‘买妾屏处,顾不使我知。’”
●清黄宗羲《子刘子行状》:“简卒节饷,修其政刑,而威信布之。需之数月,未有不望风束甲者。”
2.迟疑;观望。
●《左传·哀公六年》:“需,事之下也。”
杜预注:“需,疑也。”
杨伯峻注:“诸大夫且谋逐除高国,因劝高国尽灭诸大夫,迟疑等待乃下策。”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率故多尤,需为事贼。”
3.供养;给用。
●《易·序卦》:“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
●《宋史·高定子传》:“长宁地接夷獠,公家百需皆仰淯井盐利。”
4.需要。
●北齐刘昼《新论·荐贤》:“国之需贤,譬车之恃轮,犹舟之倚楫也。”
●明高启《赠杨荥阳》诗:“君才适时需,正若当暑扇。”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也无需在作品的后面有意地插一条民族革命战争的尾巴。”
5.需索,勒索。
●《元史·太宗纪》:“复遣李国昌使宋需粮。”
●明陈与郊《昭君出塞》:“只为前日毛延寿,指写丹青,遍需金帛。”
6.需要的东西。
●《元史·成宗纪二》:“诏诸王、驸马及有分地功臣户,居上都、大都、隆兴者,与民均纳供需。”
7.应该;必然。
●清王韬《原道》:“儒者本无所谓教,达而在上,穷而在下,需不能出此范围。”
8.六十四卦之一。干下坎上。
需(II)nuo
ㄋㄨㄛˋ
〔《集韵》奴乱切,去换,泥。〕
〔《字汇补》乃个切〕
懦弱;畏怯。
●《周礼·考工记·辀人》:“行数千里,马不契需。”
●郑玄注引郑司农曰:“需读为畏需之需。”
●《墨子·号令》:“当术需敌,离地,斩。”
●孙诒让间诂:“需读为懦……需敌,谓却敌也。”
●汉王符《潜夫论·巫列》:“且夫以君畏臣,以上需下,则必示弱而取陵,殆非致福之招也。”
需(III)ru?n
ㄖㄨㄢˇ
柔软。
●《周礼·考工记·鲍人》:“欲其柔滑而腛脂之,则需。”
●陆德明释文:“需,人兖反。”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xū
1、[需要]xū yào
1.应该有或必须有:我们~一支强大的科学技术队伍。 2.对事物的欲望或要求:从群众的~出发。
2、[需求]xū qiú
1.由需要而产生的要求。 2.经济学上指消费者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欲望和能力。在市场经济中,人的欲望和需求能力,都是通过货币来实现和体现的。
3、[急需]jí xū
紧急需要:~处理。以应~。
4、[必需]bì xū
一定要有;不可少:日用~品。煤铁等是发展工业所~的原料。
5、[无需]wú xū
同“无须”。
6、[供需]gōng xū
供求:避免~脱节。
7、[内需]nèi xū
国内市场的需求(区别于“外需”):扩大~,拉动经济增长。
8、[亟需]jí xū
急切需要。
9、[需用]xū yòng
需要的用度。
10、[军需]jūn xū
1.特指军队所需的给养、被服、装备等。 2.泛指军队作战、训练和生活上所需的物资。 3.旧军队的职务名。指办理军需业务的人员。
11、[需索]xū suǒ
要求(财物):~无厌。
12、[捐需]juān xū
捐需是捐赠和需要的统称。
13、[需缓]xū huǎn
迟缓。
14、[科需]kē xū
亦作“科须”。政府于常规正赋外,因临时需要科征财物。
15、[需头]xū tóu
指章奏空出首幅,以供诏旨批答之用。
16、[边需]biān xū
亦作“边须”。守卫边疆所需要的物资和器材。
17、[需役]xū yì
实行,实践。
18、[需次]xū cì
旧时指官吏授职后,按照资历依次补缺。宋 楼钥《送袁恭安赴江州节推》诗:“九江 需次今几年,去去渌水依红莲。”清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守默斋杂著》:“应祺 以监生得官,后需次 江西,尝署 吉南 赣宁 道。”参阅 清 袁枚《随园随笔·官职下》。
19、[罢需]bà xū
同“罢软”。《周礼·考工记·弓人》“宛之无已应”汉 郑玄 注:“常应弦,言不罢需也。”清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需有耎音》:“罢需即罢软也。”
20、[公需]gōng xū
公共所需。
21、[些需]xiē xū
见“些须”。
22、[要需]yào xū
需要;急需。
23、[相需]xiāng xū
见“相须”。
24、[需铨]xū quán
等待铨选录用。
25、[濡需]rú xū
苟安一时。
26、[需弱]xū ruò
懦弱。
27、[柔需]róu xū
同“柔软”。
28、[谦需]qiān xū
犹谦弱。需,通“懦”。
29、[需少]xū shǎo
些少,很少的。《宣和遗事》后集:“自此二帝间或出外,坐于市中民家,且话南朝事。民不敢答,但以供需少饮食而已。”
30、[需勒]xū lè
勒索。
31、[需滞]xū zhì
指授职后迟迟不能赴任。 清 魏源 《明代食兵二政录叙》:“然而东南之漕运困於输将,中外之仕途困於需滞,沿边之军餉詘於度支者,何哉?”
32、[少需]shǎo xū
稍待。
33、[百需]bǎi xū
一切需要、给用。
34、[契需]qì xū
1.谓马伤蹄而畏行路。需,通“懦”。 2.谓车辆运行不良。 3.怯懦。需,通“懦”。
35、[需云]xū yún
1.语本《易·需》:“《象》曰:云上於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孔颖达疏:“若言云上於天,是天之欲雨,待时而落。所以明需,大惠将施,而盛德又亨,故君子於此之时以饮食宴乐。”后用“需云”为君臣宴乐之典。 2.喻为遍降于民的朝廷德泽。
36、[刚需房]gāng xū fáng
房产商在营销过程中产生的一个名词。
37、[不时之需]bù shí zhī xū
不时:不是预定的时间。说不定什么时候会出现的需要。
38、[各取所需]gè qǔ suǒ xū
各自选取自己所需要的。
39、[毋需置疑]wú xū zhì yí
毋需置疑是指不需要加以怀疑,是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成语。
40、[需氧代谢]xū yǎng dài xiè
有氧呼吸而进行的一种能量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