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zhǐ

释义:1.手指头。2.指向;指着。3.针对。4.向一定目标前进。5.(头发)直立;竖起。6.指示;指点。7.批评;指责。8.量词。一个手指的宽度叫“一指”。用于计算深浅、宽窄等。9.仰仗;依靠。

组词

指南 指南针 指点 十指连心 指手画脚 手指 指引 指甲 指望 指示

拼音

zhǐ

笔顺

丿 𠃍
“扌”横画宜短,竖钩端正。“旨”竖弯钩圆转自然,钩底要平;下部框形端正,横向笔画均匀;上下中心对齐。

同音字

拼音为zhǐ的字 拼音为zhi的字

基础解释

1.手指头:食~。五~。屈~。首屈一~。 2.一个手指头的宽度叫“一指”,用来计算深浅宽窄等:下了三~雨。这双鞋大了一~。两~宽的纸条。 3.(手指头、物体尖端)对着;向着:用手一~。时针正~十二点。 4.(头发)直立:发~。 5.指点:~导。~示。~出正确方向。有问题请您~出来。 6.意思上指着:这不是~你说的,是~他的。 7.指望;依靠:~靠。单~着一个人是不能把事情做好的。

详细解释

〈名〉

  1. 手指。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

    指,手指也。——《说文》

    骈拇枝指。——《庄子·骈拇》

    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荀子·儒效》

    指如削葱根。——《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两鬓苍苍十指黑。——唐· 白居易《卖炭翁》

    以指叩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又如:指下(手指按下,比喻诊脉看病);伸手不见五指;屈指可数;指甲,指爪(指纹痕迹,手指尖端,指端背面扁平的表皮角质层);指尺(古时以中指的中节为一寸);指掌(手指和手掌);指语(哑语的一种,以手指形状、姿势表示拼音字母)

  2. 足指也叫做指

    乃扪足曰:“虏中吾指。”——《史记·高祖本纪》

  3. 近代误写作“趾”

  4. 意旨;意向

    其指极大。——《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承从天之指。——《管子·侈靡》。注:“指,意也。”

    大将军阴受上指。——《汉书·李广传》

    乃论六家之要指。——《汉书·司马迁传》

    又如:指约(旨意简约);指略(要旨);指象(天以景象示意);指意(指意,意向)

  5. 一个手指的宽度 。

    如:肝大三指;二指宽

〈动〉

  1. 指向;指着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宋· 王安石《伤仲永》

    微指左公。——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右手指卷。——明· 魏学洢《核舟记》

    又如:指景(指着太阳,“指日心誓,叹以自明也”);指天誓日(指着天、日发誓,表明心迹);指东划西(指手划脚做手势)

  2. 指定

    望路殊未穷,指期今已促。——唐· 杜德舆《奉使宜春渡新淦江》

    又如:指省(由官员出一笔钱,免去抽签,自己指定任职省分);指克(指定期限);指配(指定许配)

  3. 指示

    辞也者,各指其所也。——《易·系辞上》

    又如:指麾(发令调度;指挥);指受(指注。受命,指示,指点);指办(指派办理);指裁(指示,裁夺)

  4. 指点

    指迷团灵心讲射,擅巧技妙算谈天。——《镜花缘》

    又如:指顾(手指目顾);指受(指点;传授);指诀(指点要诀);指告(指点晓谕);指喻(指正告知)

  5. 指责

    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汉书·王嘉传》

    又如:指搠(指指点点;指手画脚);指切(指摘;指责);指首(指名告发);指怒(议论指斥)

  6. 诬指

    洒家又不曾杀你,你如何拿住洒家,妄指平人。——《水浒全传》

    又如:指攀(招供时攀扯牵连别人);妄指(无证诬告)

  7. 阐明,陈述 。

    如:指宜(指事类情。阐明,阐述整理);指申(指陈,指言;陈述,指明)

〈形〉

  1. 竖起

    发尽上指冠。——《战国策·燕策》

    头发上指,目眥尽裂。——《史记·项羽本纪》

    又如:直指(笔直指向);指冠(头发直竖)

  2. 通“旨”。美好

    不时宜,不敬交,…,虽指,非礼也。——《荀子》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指-中華語文大辭典

指指ㄓˇzhǐ1.手指。[例]大拇~│五~併攏。2.用手指指著;對著。[例]用手~著那棟房子│時針正~在八點│路標箭頭~向西方。3.告知;點明。[例]~示│~引│~點迷津。4.指使;指派。[例]~揮|頤~氣使。5.斥責。[例]~責│~摘。6.直立。[例]令人髮~。7.針對。[例]這話顯然是~他說的。8.仰賴;依靠。[例]~望∣~靠│全家都~著他的薪水過活│不能總~著父母,總要自力更生。

指-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指 zhǐ
① 名手指。《卖炭翁》:“两鬃苍苍十~黑。”《孔雀东南飞》:“~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② 动用手指点。《陈涉世家》:“旦日,卒中往往语,皆~目陈胜。”《始得西山宴游记》:“望西山,~异之。” ③ 动指给……看。《史记·项羽本纪》:“~王翳曰:‘此项王也。’” ④ 动指责。《汉书·王嘉传》:“千夫所~,无病而死。” ⑤ 动直立;竖起。《鸿门宴》:“头发上~,目眦尽裂。” ⑥ 名通“旨”。意图;意旨。《陈涉世家》:“卜者知其意。”《屈原列传》:“其称文小而其~极大。” ⑦ 副通“直”。直接。《愚公移山》:“~通豫南,达于汉阴。”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zhǐ

1、[指路]zhǐ lù

1.犹望尘。 2.指引道路。

2、[手指]shǒu zhǐ

人手前端的五个分支。

3、[指手画脚]zhǐ shǒu huà jiǎo

形容一边说话一边比画。也形容乱加批评或随意发号施令。

4、[指点]zhǐ diǎn

1.指出来使人知道;点明:他~给我看,哪是织女星,哪是牵牛星。大家都朝他~的方向看。老师~我怎样使用电脑。 2.在旁边挑剔毛病;在背后说人不是:自己不干,还在那里指指点点。

5、[指鹿为马]zhǐ lù wéi mǎ

秦朝二世皇帝的时候,丞相赵高想造反,怕别的臣子不附和,就先试验一下。他把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把鹿说成马了。”问旁边的人,有的不说话,有的说是马,有的说是鹿。事后赵高就暗中把说是鹿的人杀了(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比喻颠倒是非。

6、[指甲]zhǐ jia

指尖上面的角质物,有保护指尖的作用。

7、[指数]zhǐ shù

1.表示一个数自乘若干次的数字,记在数的右上角,如32,43,6n中的2,3,n。 2.某一经济现象在某时期内的数值和同一现象在另一个作为比较标准的时期内的数值的比数。指数表明经济现象变动的程度,如生产指数、物价指数、股票指数、劳动生产率指数。此外,说明地区差异或计划完成情况的比数也叫指数。

8、[指导]zhǐ dǎo

指示教导;指点引导:~员。教师正在~学生做实验。

9、[指出]zhǐ chū

提出意见。

10、[指标]zhǐ biāo

事先规定的应达到的目标。检查、统计中也指实际达到的标准:力争达到~。所有~均不合格。

11、[指挥]zhǐ huī

1.发令调度:~员。工程~部。 2.指乐队或合唱队在排练时,指导和帮助表演者正确理解和表现音乐作品的内容,并在演出时,用指挥棒或手势等动作来统领演奏演唱。也指担任这种工作的人。

12、[指定]zhǐ dìng

确定(做某件事的人、时间、地点等):~他做大会发言人。各组分头出发,到~的地点集合。

13、[指南]zhǐ nán

指南针。比喻辨别方向的依据、指导行动的准则。

14、[指示]zhǐ shì

1.指给人看:~剂。~代词。 2.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局长~我们必须按期完成任务。 3.指示下级或晚辈的话或文字:执行上级的~。

15、[指引]zhǐ yǐn

指点引导:~航向。猎人~他通过了林区。

16、[指纹]zhǐ wén

手指肚上的纹理。每人各不相同并且终身不变,可以代替印章。司法机关常利用犯罪分子遗留下的指纹痕迹来确定并追寻罪犯。

17、[指责]zhǐ zé

指摘;责备:大家~他不爱护公物。

18、[拇指]mǔ zhǐ

手和脚的第一个指头。

19、[指令]zhǐ lìng

1.指示;命令:团长~三营火速增援。 2.上级给下级的指示或命令:这是谁下的~? 3.旧时公文的一类,上级机关因下级机关呈请而有所指示时称为指令。 4.计算机系统中用来指定进行某种运算或要求实现某种控制的代码。

20、[指向]zhǐ xiàng

所对的方位。

21、[指控]zhǐ kòng

指责和控告:提出~。~他有受贿行为。

22、[指尖]zhǐ jiān

手指的尖部。

23、[指望]zhǐ wàng

(动)一心期待;盼望:~好收成。②(名)所指望的事物;盼头。

24、[食指]shí zhǐ

1.手的第二指头。 2.比喻家庭人口:~众多(人口多,负担重)。

25、[中指]zhōng zhǐ

第三个指头。

26、[指针]zhǐ zhēn

1.钟表的面上指示时间的针,分为时针、分针、秒针;仪表上指示度数的针。 2.比喻辨别正确方向的依据。

27、[指明]zhǐ míng

明确指出:~方向。

28、[直指]zhí zhǐ

1.笔直指向;直趋。《周礼·考工记·轮人》:“辐也者,以为直指也。”贾公彦 疏:“入轂入牙,并须直指,不邪曲也。”《后汉书·朱儁传》:“故相率厉,简选精悍,堪能深入,直指 咸阳。”《隋书·赵煚传》:“请从 河北,直指 太原,倾其巢穴,可一擧以定。”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布帆一片,直指 河间。”毛泽东《如梦令·元旦》词:“今日向何方,直指 武夷山 下。” 2.直言指出,无所回避。《荀子·不苟》:“正义直指,擧人之过,非毁疵也。”《韩非子·说难》:“直指是非,以饰其身。”王先慎 集解:“直指,言无所迴避也。”郭沫若《天地玄黄·屈原不会是弄臣》:“他眉清目秀,无疑还齿白唇红。但有这样生理上的优点,我们不好便直指他为天生的弄臣。” 3.汉 武帝 时朝廷设置的专管巡视、处理各地政事的官员。也称“直指使者”,因出巡时穿着绣衣,故又称“绣衣直指”,或称“直指绣衣使者”。汉 荀悦《汉纪·武帝纪六》:“民力屈,财货竭,因之以凶年,羣盗并起,道路不通,直指之使始出,衣绣衣,持斧鉞,斩断于郡国,然后胜之。”清 周亮工《书影》卷二:“直指平米价,民大譁,拥门不得解,丞一言而定。”章炳麟《訄书·商鞅》:“繇 弘、汤、仲舒 之法,终于盗贼满山,直指四出,上下相蒙,以空文为治,何其与 鞅 反也。”

29、[五指]wǔ zhǐ

手上的五个指头,就是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

30、[指派]zhǐ pài

派遣(某人去做某项工作):受人~。~他担当这个任务。

31、[指认]zhǐ rèn

指出并确认(某人的身份等):经多人~,此人就是作案者。

32、[指头]zhǐ tou

手前端的五个分支,可以屈伸拿东西。也指脚趾。

33、[十指]shí zhǐ

1.十个手指。《荀子·强国》:“拔戟加乎首,则十指不辞断。”唐 元稹《苦乐相倚曲》诗:“古来苦乐之相倚,近於掌上之十指。” 2.借指双手。《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新朝百战方得 河 南,乃对功臣举手云:‘吾於十指上得天下。’”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丁前溪》:“自若去后,次日即有车徒齎送布帛菽粟……又婢十指,为妾驱使。” 3.指十个足趾。详“十指仓”。 4.十个要旨。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十指》:“《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文,天下之大,事变之博,无不有也。虽然,大略之要有十指。十指者,事之所繫也,王化之所由得流也。”

34、[指使]zhǐ shǐ

出主意叫别人去做某事:这件事幕后有人~。有人~他这样做的。

35、[小指]xiǎo zhǐ

手或脚的第五指。

36、[指正]zhǐ zhèng

1.指出错误,使其改正。 2.请人提出批评意见时的客气话:意见有不妥当的地方,请~。

37、[泛指]fàn zhǐ

1.亦作“泛指”。谓手指轻弹琴弦。宋 陈旸《乐书·乐图论·琴势》:“龙行者指行如之,虎行者指步如之,蟹行者伦指如之,鸞行者转指如之,轻行者汎指是也。” 2.谓不专指一事或一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一回:“那内言不出,外言不入,并不是泛指一句説话。”沙汀《淘金记》二十:“寡妇之所谓你,是泛指一般对他们存着恶意的人们说的,并无确定对象。”

38、[发指]fà zhǐ

头发竖起来。形容 愤怒到了极点。《史记·刺客列传》:“士皆嗔(瞋)目,发尽上指冠。”

39、[特指]tè zhǐ

指定范围或角色。

40、[意指]yì zhǐ

见“意旨”。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指的反义词 指的近义词 指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指能组什么词
  • 指能组什么词语
  • 指可以组什么词
  • 指可以组什么词语
  • 指字可以组什么词
  • 指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指字能组什么词
  • 指字能组什么词语
  • 指字开头的成语
  • 指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