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lóng

释义:1.耳朵听不见声音,通常也指听觉迟钝。

组词

聋哑 聋虫 聋丞 聋子 聋俗 聋人 聋聩 聋盲 聋瞽 聋哑症 耳聋术 震耳欲聋 振聋发聩 装聋作哑 聋者之歌 不哑不聋 发瞽披聋 不痴不聋 不瞽不聋 发瞽振聋

拼音

lóng

笔顺

丿 丿

同音字

拼音为lóng的字 拼音为long的字

基础解释

耳朵听不见声音,通常把听觉迟钝也叫聋:~哑。 耳~眼花。

详细解释

〈动〉

  1. (形声。从耳,龙声。本义:丧失听觉能力)

  2. 同本义

    聋,无闻也。——《说文》

    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庄子·逍遥游》

    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目不别五色之章为昧。——《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又如:聋聩(耳聋或天生的聋子。比喻愚昧无知,不明事理);聋昧(耳聋目盲);聋瞢(聋盲)。又指聋子

    发瞽披聋。——枚乘《七发》

  3. 愚昧;不明事理

    郑昭, 宋聋。——《左传·宣公十四年》

    又如:聋言(比喻遮蔽,欺骗);聋俗(比喻愚昧无知的流俗,就如有耳而无闻);聋昧(比喻迟钝、愚昧无知)。又指不明事理的人

    一兴异论,群聋和之。——王安石《答曾公立书》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聋-中華語文大辭典

同:

聋-汉语同义词反义词词典

[同]背

耳背
耳沉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lóng

1、[聋人]lóng rén

听力因先天遗传或后天人为因素而受损的残疾人,也叫听力障碍者,简称听障人。

2、[耳聋]ěr lóng

听不见声音。

3、[聋子]lóng zi

耳聋的人。

4、[聋哑]lóng yǎ

大多为热病后遗,但有先天所致者。大多先耳聋而致口哑。

5、[盲聋]máng lóng

眼瞎耳聋。亦喻愚昧无知。

6、[闇聋]àn lóng

口哑耳聋。

7、[蒙聋]méng lóng

目不见,耳不闻。喻糊里糊涂。

8、[顽聋]wán lóng

丧失听觉。比喻暗于事理。

9、[聋虫]lóng chóng

指无知的畜类。

10、[聋俗]lóng sú

1.愚昧无知的世俗。 2.指庸俗而不辨美恶者。

11、[凡聋]fán lóng

平庸昏聩的人。唐 孟郊《劝善吟》:“知君方少年,少年怀古风。藏书拄屋脊,不惜与凡聋。”唐 李群玉《呈同馆诸公二十四韵》:“庶期《白雪》调,一奏惊凡聋。”

12、[聋喑]lóng yīn

见“聋瘖”。

13、[聋瘖]lóng yīn

亦作“聋喑”。聋哑。比喻沉闷闭塞、上下情不通的局面。

14、[暗聋]àn lóng

1.口哑耳聋。

15、[痴聋]chī lóng

亦作“痴聋”。又痴又聋。谓呆笨无知。

16、[愚聋]yú lóng

犹蒙蔽。

17、[聋矒]lóng méng

见“聋瞢”。

18、[聋竈]lóng zào

行灶的别称。《墨子·备城门》:“城上三十步一聋灶。”毕沅 校注:“聋,疑垄字。”孙诒让 间诂:“《史记·滑稽传》:‘以壠灶为椁。’……此垄灶在城上为之,以具火,盖即行灶也。”

19、[喑聋]yīn lóng

1.聋哑。 2.喻人庸碌鄙陋。

20、[聋盲]lóng máng

1.耳聋目盲。 2.喻使人耳目闭塞。

21、[聋瞢]lóng méng

亦作“聋矒”。犹聋盲。

22、[聋丞]lóng chéng

《汉书·循吏传·黄霸》:“许丞 老,病聋,督邮白欲逐之。

23、[聋聩]lóng kuì

1.耳聋或天生的聋子。《国语·晋语四》:“聋聵不可使听。”韦昭 注:“耳不别五声之和曰聋。生而聋曰聵。”汉 扬雄《法言·问明》:“吾不见震风之能动聋聵也。”《南齐书·王融传》:“听《韶》《雅》如聋聵,临方丈若爰居。”郭沫若《未央》:“﹝他﹞常常为耳鸣重听所苦,如今将近十年,更觉得有将要成为聋聩的倾向了。” 2.喻愚昧无知。亦指愚昧无知的人。汉 焦赣《易林·颐之鼎》:“牛马聋聵,不知声味;远贤贱仁,自合乱憒。”三国 魏 阮籍《咏怀》之四十:“世有此聋聵,茫茫将焉如。”唐 韩愈《朝归》诗:“坐食取其肥,无堪等聋聵。”明 归有光《太极在先天范围之内》:“明言晓告,以振斯世之聋聵。”太平天囯 洪仁玕《军次实录》:“小官等佩读之餘,知足以破斯世之迷途,启斯人之聋聵。”

24、[详聋]xiáng lóng

佯聋,假装耳聋。详,通“佯”。

25、[聋瞶]lóng guì

耳聋眼瞎。喻愚昧无知。

26、[聋昧]lóng mèi

愚昧;耳聋目盲。

27、[聋瞽]lóng gǔ

1.犹聋盲。《墨子·耕柱》:“鬼神之明智於圣人,犹聪耳明目之与聋瞽也。”郑观应《盛世危言·学校上》:“下至聋瞽瘖哑残疾之人,亦莫不有学,使习一艺以自养其天刑之躯。”参见“聋盲”。 2.比喻欺骗,蒙蔽。元 耶律楚材《屏山居士<鸣道集说>序》:“食我园椹,不见好音,诬谤圣人,聋瞽学者。”明 陆容《菽园杂记》卷十二:“似道 自知倖致高位,恐人议己,故作为此説,以聋瞽愚俗耳。”《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前代所行《通制条格》之书,非不繁密,但资官吏弄法,民间知者絶少,是聋瞽天下之人,使之犯法也。”

28、[葱聋]cōng lóng

亦作“葱聋”。一种野羊。

29、[聋灶]lóng zào

行灶的别称。

30、[宋聋]sòng lóng

不明事理,或指耳聋。

31、[瘖聋]yīn lóng

1.哑和聋。《淮南子·泰族训》:“瘖者不言,聋者不闻,既瘖且聋,人道不通。故有瘖聋之病者,虽破家求医不顾其费。” 2.喻对事物不闻不问,闭目塞听。《后汉书·儒林传上·尹敏》:“永平 五年,詔书捕男子 周虑。虑 素有名称,而善於 敏,敏 坐繫免官。及出,叹曰:‘瘖聋之徒,真世之有道者也,何谓察察而遇斯患乎?’”宋 梅尧臣《前以诗答韩三子华后得其简因叙下情》诗:“偶尔道瘖聋,多疑已窃指。”

32、[治聋酒]zhì lóng jiǔ

社日饮的酒。传说社日饮酒可以治聋,故名。

33、[震耳欲聋]zhèn ěr yù lóng

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34、[振聋发聩]zhèn lóng fā kuì

响声很大,使聋人都能听见。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一:“梁昭明太子与湘东王书云:‘…未闻吟咏性情,反拟《内则》之篇;操笔写志,更摹《酒诰》之作…。’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喻指言论、文章有使人醒悟、启发愚蒙的作用。聩(kuì)。

35、[装聋作哑]zhuāng lóng zuò yǎ

假装聋哑,形容故意不理睬,装作什么都不知道。

36、[聋者之歌]lóng zhě zhī gē

聋者学人唱歌,却听不到歌声,无以自乐。形容模仿别人的行为,实际上並不了解其中真义。

37、[发瞽披聋]fā gǔ pī lóng

张开瞽目,打通聋耳。犹言恢复视觉和听觉能力。汉 枚乘《七发》:“當是之時,雖有淹病滯疾,猶將伸傴起躄,發瞽披聾而觀望之也。”

38、[不哑不聋]bù yǎ bù lóng

同“不痴不聋”。《古尊宿语录·大慧普觉禅师》:“绍兴 二十八年:‘敢问大众,因甚不觉?岂不见道,不哑不聋,不做大家公。’”

39、[推聋妆哑]tuī lóng zhuāng yǎ

指装作不闻不问,什么都不知道。

40、[诈瞽徉聋]zhà gǔ yáng lóng

犹言诈瞎装聋。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聋的反义词 聋的近义词 聋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聋能组什么词
  • 聋能组什么词语
  • 聋可以组什么词
  • 聋可以组什么词语
  • 聋字可以组什么词
  • 聋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聋字能组什么词
  • 聋字能组什么词语
  • 聋字开头的成语
  • 聋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