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藏六
拼音
guī cáng liù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guī的字 拼音为cáng的字 拼音为liù的字 拼音为gui的字 拼音为cang的字 拼音为liu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龟藏六-汉语大词典龟藏六谓龟遇危险便将头尾和四足缩入甲中以避害。后因比喻人的才智不外露或深居简出,以免招嫉惹祸。语本《杂阿含经》卷四三:“过去时世,有河中草,有龟于中住止。时有野干饥行觅食,遥见龟虫,疾来捉取,龟虫见来,即便藏六。野干守伺,冀出头足,欲取食之。久守,龟虫永不出头,亦不出足。野干饥乏,瞋恚而去。诸比丘,汝等今日,亦复如是。”
●唐陈陶《题僧院紫竹》诗:“从来道生一,况伴龟藏六。”
●宋苏轼《寄傲轩》诗:“得如虎挟乙,失若龟藏六。”
●清姚鼐《朱石君中丞视赈淮上途中见示长句次韵》之一:“此身未作龟藏六,扰扰人间同一局。”亦作“龟六藏”。
●金李澥《漫书》诗:“胸怀平日窗八达,伎俩只今龟六藏。”亦省作“龟藏”。
●宋范成大《春晚卧病而燕宫海棠已烂熳矣》诗:“游骑行歌莫相笑,遨头六结已龟藏。”
●郭沫若《水平线下·到宜兴去》:“为什么定要龟藏在你自己的生活里,做些虚伪的表现呢?”
龟藏六
【出典】 《杂阿含经》卷四三:“过去世时,有河中草,有龟于中住止。时有野干,饥行觅食,遥见龟虫,疾来捉取。龟虫见来即便藏六,野干守伺,冀出头足,欲取食之。久守龟虫,永不出头,亦不出足。野干饥乏,瞋恚而去。诸比丘汝等,今日亦复如是。知魔波旬常伺汝便,冀汝眼著于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觉触,意念法,欲令出生染著六境,是故比丘汝等,今日常当执持眼律仪住,执持眼根律仪住,恶魔波旬不得其便,随出随缘,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于其六根若出若缘,不得其便,犹如龟虫,野干不得其便。尔时世尊,即说偈曰:‘龟虫畏野干,藏六于壳内,比丘善摄心,密藏诸觉想。’”
【释义】 佛经中以龟遭到状似狐的野干的袭击时,则把头、尾及四足缩藏于壳下进行说法,比喻自藏眼、耳、鼻、舌、身、意六种罪孽的根源。后因以“龟藏六”喻指为防失避祸而不出头。
【例句】 自是嫦娥分桂种,伴灵椿、千岁延清福。回笑我,龟藏六。(赵必《贺新郎·生朝新渌用前韵见赠,再依调答之》3383)作者曾从文天祥抗击元兵,入元后隐居自适。词中以“龟藏六”形容自己隐居避祸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