鳄
拼音
è笔顺
丿 ㇇ 丨 𠃍 一 丨 一 ㇀ 丨 𠃍 一 丨 𠃍 一 一 一 ㇉“鱼”上下中心对齐;“田”上宽下窄。“咢”两口宜小,相互紧靠;横画平行,竖折折钩取左斜势,斜中求正。整体收紧。
同音字
拼音为è的字 拼音为e的字基础解释
爬行动物,大的身体长3—6米,头扁平,四肢短,尾巴长,全身有灰褐色的硬皮。善于游泳,性凶恶,捕食鱼、蛙和鸟类等。种类较多,多产在热带和亚热带,其中扬子鳄是我国的特产。俗称鳄鱼。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鳄-中華語文大辭典同:鱷
鳄-中華語文大辭典同:鰐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è
1、[扬子鳄]yáng zǐ è
爬行动物,吻短,体长可达2米左右,背部、尾部有鳞甲。穴居江河岸边,吃鱼、螺、蛙、小鸟和鼠类等,是我国特产的动物,因生活在扬子江(长江)而得名。通称猪婆龙,也叫鼍(tuó)龙。
2、[鳄浪]è làng
亦作“鱷浪”。巨浪,恶浪。
3、[鲸鳄]jīng è
1.鲸和鳄。 2.比喻凶狠的敌人。
4、[驱鳄]qū è
《新唐书·韩愈传》:“愈 至 潮洲,问民疾苦,皆曰:‘恶溪 有鱷鱼,食民畜产且尽,民以是穷。’数日,愈 自往视之,令其属 秦济 以一羊一豚投谿水而祝之……祝之夕,暴风震电起谿中,数日水尽涸,西徙六十里,自是 潮 无鱷鱼患。”后人诗文中的“驱鱷”、“驱鱷鱼”即指此事。
5、[鳄海]è hǎi
亦作“鱷海”。指有鳄鱼出没的海滨。
6、[鳄蜥]è xī
也叫雷公蜥。爬行动 物。长30厘米左右,背面黑色,腹面带红色及黄色,有黑斑。栖居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区,白天常在 水边的树枝上匍匐睡眠。分布于广西瑶山等地。是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7、[鲛鳄]jiāo è
鲨鱼和鳄鱼。
8、[鳄溪]è xī
在 广东省 潮州市 东北。一名 恶溪,又名 意溪。相传 唐 韩愈 作《鳄鱼文》驱逐鳄鱼之溪即指此。清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广东·潮州府》:“恶溪:在城东北,一名 鱷溪,亦名 意溪。唐 元和 中,溪有鱷鱼,刺史 韩愈 作文驱之;宋 咸平 中,通判 陈尧佐 斩鱷鱼於此。中有叠石,名曰 峦洲塔。韩江 经此,合流而南,盖即 韩江 之别名矣。”
9、[蛟鳄]jiāo è
亦作“蛟鰐”。蛟龙与鳄鱼。亦泛指凶猛的水中动物。
10、[鳄鱼钳]è yú qián
由带有强力夹钳的杠杆器件构成的夹持器,金属放在夹钳中镦锻。
11、[长鳄龙]cháng è lóng
→ 长 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