鲇
拼音
nián笔顺
丿 ㇇ 丨 𠃍 一 丨 一 ㇀ 丨 一 丨 𠃍 一同音字
拼音为nián的字 拼音为nian的字基础解释
鲇鱼,体表多黏液,无鳞,背部苍黑色,头扁口阔,有须两对,尾圆而短,不分叉,背鳍小,臀鳍与尾鳍相连。生活在淡水中,吃小鱼、贝类、蛙等。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鲇-中華語文大辭典同:鯰
鲇-漢語大字典鲇
鲇“鮎”的简化字。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nián
1、[鲇鱼]nián yú
鱼纲,鲇科。身体表面多黏液,无鳞,背部苍黑色,腹部白色;体长,前端平扁,后部侧扁,头扁口阔,上下颌有四根须,尾圆而短,不分叉,背鳍小,臀鳍与尾鳍相连。生活在河湖池沼等处,白昼潜伏水底泥中,夜晚出来活动,吃小鱼、贝类、蛙等。《宋史·五行志一下》:“乾道 六年,行都北关有鮎鱼,色黑,腹下出人手,於两傍各具五指。”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圣元 曰:时有鱼自下逆水而上,乘水势沿石壁而登其巔,不知其为水往也,此为雨兆;若自上顺流而下,虽久雨必晴矣。余曰:必鮎鱼也。”沈从文《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那河里有鳜鱼,有鲫鱼,有小鲇鱼,钓鱼的人多向上游一点走去。”
2、[鼠鲇]shǔ nián
南海 产的一种小鱼。
3、[鲇溜]nián liū
亦作“鯰出溜”。比喻像鲇鱼一样又黏又滑地很快溜走。
4、[鲇出溜]nián chū liū
见“鮎溜”。
5、[鲇缘竹]nián yuán zhú
犹言鲇鱼上竹竿。比喻上升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