鬴
拼音
fǔ笔顺
一 丨 𠃍 一 丨 𠃌 丶 丿 一 丨 一 丨 𠃌 一 一 丨 丶同音字
拼音为fǔ的字 拼音为fu的字基础解释
同“釜”。详细解释
同“釜”。古代的一种锅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鬴-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鬴 fǔ
❶古量器名。
《周禮·考工記·氏》:
量之以爲~。
❷同「釜」。古代一種鍋。
陸游《午枕》詩:
清泉洗~煎山茗。
1、鬴讀音:奉甫切,音父,麌韻。釋文:
❶鍑屬也。見《說文》。《段注》:升四、曰豆。豆四、曰區。區四、曰~。
〔按漢書五行志。銜其~六七枚。匈奴傳。多齎~薪炭。注皆云。~、古釜字〕。
❷水名。九河之一。《爾雅釋水》:覆~。
〔注〕:水中可居住。而其狀如覆釜。《參閱河字》。
❸姓也。見《姓苑》。〔萬姓統譜譌作崧〕。
2、鬴讀音:狼狄切,音歷,錫韻。釋文:鬲或字。《集韻》:鬲。說文、鼎屬。或作~。
3、釜讀音:奉甫切,音父,麌韻。釋文:
❶鬴或字。見《說文鬲部》。《段注》:今經典多作~。惟周禮作鬴。
〔按字本从父从金。俗省。鬴。鍑屬也。狀如蝮而小口。詩采蘋毛傳曰。有足曰錡。無足曰~〕。
❷古量名。《左昭三年傳》:豆區~鍾。
〔按~。四區也。考工記注云。六斗四升也。管子輕重注云。五鏂爲~。斗二升八合爲鏂〕。
❸山名。《史記封禪書》:黃帝合符~山。〔在今直隸懷來縣治〕。
〔又〕:~山。舊朝鮮海港名。與仁川、元山津。稱爲朝鮮三港。~山近洛東江口。地當亞東航路要衝。與日本對馬、共抱朝鮮海峽之口。尤爲天險。今爲日本占領。
❹水名。《山海經北山經》:牛首之水。東流注於~水。
〔按~水卽滏水〕。
❺負~。鳥名。《詩東山疏》:鸛。一名負~。
❻覆~。古九河之一也。《爾雅釋水注》:覆~。九河名。在東光之北。〔當今直隸東光縣境〕。
❼瓦~。喩庸下之人也。《楚辭卜居》:瓦~雷鳴。
4、鬲讀音:狼狄切,音歷,錫韻。釋文:
❶鼎屬也。實五觳。斗二升曰觳。象腹交文。三足。見《說文》。《段注》:上象其口。㐅象腹交文。下象三足也。
〔按爾雅疏。鼎足相去疏闊者曰~。漢書注。足中空不實者曰~〕。
❷鍑也。《方言》:鍑。吳揚之間謂之~。
〔按廣雅釋器亦曰。~、鬴也〕。
5、鬲讀音:古核切,音隔,陌韻。釋文:
❶瓦瓶也。《禮記喪大記》:陶人出重~。
〔疏〕:懸重之罌也。
❷搤也。《儀禮士喪禮》:苴經大~。
〔注〕:中人之手。搤圍九寸。經之差、自此出焉。
❸謂隔絕于上也。《荀子大略》:~如也。〔又作搹〕。
❹國名。《左襄十四年傳》:靡奔有~氏。
〔按漢置~縣。屬平原郡。當今山東德平縣東〕。
❺~津。水名。九河之一。見《爾雅釋水》。
〔按孫李注皆云。水狹小。可隔以爲津〕。
❻~咽。謂食飮入而復出也。《素問至眞要大論》:~咽不通。
❼人名。膠~。
❽同隔。《漢書五行志》:~閉門戶。
〔注〕:~、與隔同。
❾姓也。咎繇後。見《水經河水注》引《應劭》。
6、鬲讀音:乙革切,音戹,陌韻。釋文:同軶。《考工記車人》:凡爲轅~長六尺。《司農注》:~、謂轅端厭牛領者。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fǔ
1、[鬴洧]fǔ wěi
锅。喻身世卑下。
2、[三鬴]sān fǔ
古代一般年成每人每月的食米数量,指喻菲薄的俸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