髦
拼音
máo笔顺
一 丨 一 一 一 𠃋 丶 丿 丿 丿 丿 一 一 乚同音字
拼音为máo的字 拼音为mao的字基础解释
古代称幼儿垂在前额的短头发。详细解释
(会意。从髟( biāo),从毛。髟,长发下垂的样子。本义:毛发中的长毫)
同本义
髦,发中毫者也。——唐· 玄应《一切经音义》
髦,发也。——《说文》。按,汉书所谓壮发。
如狸而有髦。——《山海经·南山经》
某些哺乳动物颈部周围生长的又长又密的毛
乘髦马。——《礼记·曲礼》
刘海
髧彼两髦。——《诗·鄘风·柏舟》。注:“髦者,发至眉。子事父母之饰。”
通“牦”。
取其…髦牛,以此巴蜀殷富。——《史记·西南夷列传》
通“旄”。[ancient flag with yak's tail]
建云髦启雄芒。——张协《七命》
英俊
髦,俊也。——《尔雅》
誉髦斯士。——《诗·大雅·思齐》
烝我髦士。——《诗·小雅·甫田》
髦士攸宜。——《仪礼·士冠礼》
符合习惯、风尚或流行的方式的,尤指衣服或举止 。
如:髦弁(装束打扮);时髦
〈名〉
〈形〉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髦-中華語文大辭典髦ㄇㄠˊmáo1.〈書〉古代兒童下垂至前額的髮式;借指兒童。[例]~稚(兒童)。2.姓。
髦-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髦máo
古代称幼儿垂在前额的短头发。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máo
1、[时髦]shí máo
形容人的装饰衣着或其他事物新颖入时:赶~。~服饰。她的穿戴很~。
2、[髦蔽]máo bì
年老而蔽塞。髦,通“耄”。南朝 宋 颜延之《谢子竣封建城侯表》:“庆重虑愆,恩往惧积,非臣髦蔽,所任图报,岂 竣 庸薄,所能奉服。”
3、[髦俊]máo jùn
亦作“髦雋”。亦作“髦儁”。才智杰出之士。《汉书·叙传下》:“世宗 曄曄,思弘祖业,畴咨熙载,髦俊并作。”《三国志·蜀志·许靖传》“靖 虽年逾七十,爱乐人物”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魏略》:“自天子在东宫,及即位之后,每会羣贤,论天下髦雋之见在者,岂独人尽易为英,士鲜易取最。”《三国志·蜀志·郤正传》:“方今朝士山积,髦俊成羣,犹鳞介之潜乎巨海,毛羽之集乎 邓林。”《北齐书·文苑传序》:“有齐 自霸图云启,广延髦儁,开四门以纳之,举八紘以掩之。”宋 司马光《祭观文丁尚书文》:“羽仪髦儁,黼黻训辞,登赞机衡,进参臺鼎。”黄远庸《新旧思想之冲突》:“庚子之后,一復戊戌所变,其时新学髦俊,云集内外,势焰极张。”
4、[贤髦]xián máo
贤能杰出的人。
5、[髦秀]máo xiù
才俊之士。
6、[白髦]bái máo
见“白眊”。
7、[弁髦]biàn máo
鄙视。
8、[儁髦]jùn máo
指柔美细长的草。
9、[朱髦]zhū máo
古时骏马名。
10、[隽髦]jùn máo
杰出之士。
11、[誉髦]yù máo
《诗·大雅·思齐》:“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誉髦斯士,谓选拔英杰之士。后因以“誉髦”指有名望的英杰之士。宋 晁补之《谢授馆职启》:“宜得誉髦,以副侧席。”清 赵翼《余年十九补弟子员今七十有九又届乙丑院试之期作重游泮宫诗记事》:“为语少年诸誉髦,故须及早奋修途。”
12、[髦倪]máo ní
犹旄倪。老幼。髦,通“旄”。
13、[髧髦]dàn máo
1.古时小儿发式。语出《诗·鄘风·柏舟》:“髧彼两髦。”宋苏轼《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诗:“夜来梦见小於菟,犹是髧髦垂两耳。” 2.小儿或幼时的代称。
14、[髦尾]máo wěi
1.马鬃和马尾。 2.指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妇女的假发辫。
15、[髦子]máo zǐ
幼童。
16、[昏髦]hūn máo
见“昏耄”。
17、[丱髦]guàn máo
童年的发式。宋 叶适《谢景思集序》:“谢公 尚童子,脱丱髦,游太学,俊笔涌出。”
18、[髶髦]èr máo
古代先驱骑兵披着头发的装束。
19、[髦士]máo shì
英俊之士。
20、[蛮髦]mán máo
犹蛮夷。语出《诗·小雅·角弓》:“如蛮如髦,我是用忧。”清 顾炎武《与原一甥》:“至于 山东 人情,固已不啻蛮髦,南方亲友,亦未见缨冠之救也。”
21、[英髦]yīng máo
亦作“英旄”。俊秀杰出的人。汉 枚乘《柳赋》:“儁乂英旄,列襟联袍。”南朝 梁 刘孝标《辨命论》:“昔之玉质金相,英髦秀达,皆摈斥於当年。”宋 欧阳修《斋宫尚有残雪思作学士时摄事于此有感》诗之三:“两京平日接英髦,不独诗豪酒亦豪。”清 唐孙华《送门人时期五贡入太学》诗:“徵书忽下选英髦,鷺羽西雍飞始振。”
22、[髦期]máo qī
暮年,衰老之年。髦,通“耄”。清 魏源《圣武记》卷十:“三省荡平,上终先帝髦期未竟之志。”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五:“况万乘天子,临御多年,髦期而不闻勌勤,大渐而从容审训。”
23、[髦蛮]máo mán
语出《诗·小雅·角弓》:“如 蛮 如 髦。”古代泛指少数民族。
24、[髦牛]máo niú
即牦牛。髦,通“牦”。
25、[髦马]máo mǎ
1.鬃毛不加修剪的马。 2.足四节都长毛的马。
26、[髡髦]kūn máo
幼年。元 王恽《追挽归潜刘先生》诗:“我自髡髦屡拜公,执经亲为发顓蒙。”
27、[髦节]máo jié
古代使者所持的竹节,以牦牛尾作饰。髦,通“旄”。
28、[钜髦]jù máo
指英俊杰出之士。
29、[童髦]tóng máo
指儿童时期。
30、[髦髿]máo shā
头发下垂散乱貌。
31、[哲髦]zhé máo
指才俊贤能之士。
32、[髦发]máo fà
头发。髦,通“毛”。清 俞蛟《梦厂杂著·潮嘉风月·程江雏女》:“程江 蛋船中,有雏女年纔十一岁,髦髮鬖髿垂肩际若松麈。”徐珂《清稗类钞·戏剧·猫儿戏》:“金奇中 曰:俗以妇女所演之剧曰髦儿戏者,盖以髦髮至眉,儿生三月,翦髮为鬌,男角女羈,否则男左女右,长大犹为饰以存之,曰髦,所以顺父母幼小之心也。”
33、[髦彦]máo yàn
杰出的人才。
34、[髦民]máo mín
古传说中的 毛民国。其人身上长有长毛。髦,通“毛”。
35、[髦髧]máo dàn
童发。
36、[髦头]máo tóu
1.古代帝王大驾出宫时,武士披发前驱者。始置于 秦,汉、魏、晋 因之。《史记·秦本纪》“﹝ 文公 ﹞二十七年,伐 南山 大梓,丰 大特”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转引《录异传》:“秦文公 时,雍南山 有大梓树,文公 伐之,輒有大风雨,树生合不断。时有一人病,夜往山中,闻有鬼语树神曰:‘秦 若使人被髮,以朱丝绕树伐汝,汝得不困耶?’树神无言。明日,病人语闻,公如其言,伐树,断。中有一青牛出,走入 丰水 中。其后牛出 丰水 中,使骑击之,不胜。有骑堕地復上,髮解,牛畏之,入不出。故置髦头,汉、魏、晋 因之。”唐 刘知几《史通·浮词》:“而鸟官创置,岂关 郯子 之言;髦头而偶,奚修 奉春 之策。”宋 陆游《书志》诗:“匣藏武库中,出参髦头列。” 2.指帝王仪仗中前驱者之冠服。《北堂书钞》卷一三○引 南朝 宋 徐爰《释疑略注》:“乘舆黄麾,内有羽林班弓箭手,左右执事官,带熊冠谓之髦头。” 3.引申为先驱者。唐 王勃《上明员外启》:“髦头杰起,文儒继出。” 4.昴星的别名。《史记·天官书》:“昴曰髦头,胡星也,为白衣会。”按,《宋书·礼志五》:“《星经》:昴一曰旄头。”
37、[髦英]máo yīng
英俊之士。
38、[髦儁]máo jùn
见“ 髦俊 ”。
39、[秀髦]xiù máo
优异杰出之士。
40、[髦稚]máo zhì
指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