髡
拼音
kūn笔顺
一 丨 一 一 一 𠃋 丶 丿 丿 丿 一 丿 乚同音字
拼音为kūn的字 拼音为kun的字基础解释
古代一种把头发剃光的刑罚。详细解释
僧尼 。
如:髡缁(道士,代指道教);髡人(僧侣,僧人);髡首(指僧尼)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髡-中華語文大辭典髡ㄎㄨㄣkūn1.古代一種剃去男子頭髮的刑罰。[例]~刑|~首|~鉗。2.剪光樹木的枝葉。
髡-辞源3【髡】13画 7221·2 kūn ㄎㄨㄣ 苦昆切,平,魂韻,溪。文部。也作“髠”、“٢\u001D。㊀剃去頭髮。説文:“髡,੮ܩˮ也。”左傳 哀十七年:“公自城上見 己氏之妻髮美,使髠之以爲 呂姜髢。”亦指剃髮之刑。周禮 秋官 掌戮:“髠者使守積。”㊁剪去樹枝。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五 種槐柳楸梓梧柞:“種柳千樹則足柴,十年以後髠一樹,得一載;歲髠二百樹,五年一周。”㊂舊時對僧徒的賤稱。唐 孫樵集六 復佛寺奏:“臣以爲殘蠹於理者,羣髠最大。”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kūn
1、[髡囚]kūn qiú
秃头囚徒。对僧人的蔑称。
2、[髡人]kūn rén
指僧人。唐 冯翊《桂苑丛谈·太尉朱崖辩狱》:“髡人乃具实以闻曰:居寺者乐於知事,前后主之者,积年以来,空交分金文书,其实无金。”
3、[髡跣]kūn xiǎn
光头赤足者。
4、[髡釱]kūn dì
剃发并带上脚镣。古代的一种刑罚。《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六年》:“律坐髡釱而役者,敕黥窜以为卒。”
5、[髡放]kūn fàng
亦作“髠放”。犹髡流。
6、[群髡]qún kūn
众僧侣。髡,《说文》云“剃髮也”、僧人皆剃发,故亦以髡指僧人。
7、[髡刖]kūn yuè
剃发与断足之刑。
8、[髡]kūn ā
1.亦作"髠"。 2.见"髡剔"。
9、[髡裸]kūn luǒ
亦作“髠裸”。亦作“髠躶”。谓脱去衣帽,剃去头发,露顶光身。
10、[髡笞]kūn chī
亦作“髠笞”。古代刑罚。剃去须发,鞭打身体。
11、[髡奴]kūn nú
亦作“髠奴”。秃头奴才。对僧人的蔑称。
12、[髡首]kūn shǒu
1.剃去头发。 2.光头。指僧徒。
13、[贼髡]zéi kūn
对和尚的詈语。
14、[髡接]kūn jiē
修剪和嫁接枝条。
15、[髡截]kūn jié
1.亦作“髠截”。犹髡刖。 2.砍去。
16、[髡钳]kūn qián
亦作“髠钳”。古代刑罚。谓剃去头发,用铁圈束颈。
17、[髡髦]kūn máo
幼年。元 王恽《追挽归潜刘先生》诗:“我自髡髦屡拜公,执经亲为发顓蒙。”
18、[髡颅]kūn lú
亦作“髠颅”。剃去头发,光头。
19、[髡祝]kūn zhù
剃发。
20、[髡流]kūn liú
亦作“髠流”。古代一种刑罚。剃去罪徒须发并流放边地。
21、[髡顿]kūn dùn
传说中的牛妖名。
22、[髡毛]kūn máo
亦作“髠毛”。谓拔去羽毛。
23、[髡簪]kūn zān
亦作“髠簪”。指和尚和道士。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景灵行香》:“绍翁 以为祖宗在天之灵,必不愿歆於异教,且市井髠簪之庸人,皆宜斥去。近者 淳祐 进书例,用僧道鐃鼓前导,朝廷有旨勿用。”
24、[髡耏]kūn ér
亦作“髠耏”。指剃发和去除颊鬓之刑。
25、[髡牝]kūn pìn
对尼姑的蔑称。
26、[髡鬝]kūn qiān
亦作“髠鬝”。去发。
27、[髡刑]kūn xíng
亦作“髠刑”。古代一种剃去罪人须发的刑罚。
28、[髡剔]kūn tī
亦作“髠薙”。谓剃去头发。
29、[髡薙]kūn tì
亦作“髠薙”。见“髡剔”。
30、[髡褐]kūn hè
指僧人。
31、[髡树]kūn shù
指枝叶光秃的树木。
32、[髡屯]kūn tún
丑牛貌。
33、[髡缁]kūn zī
亦作“髠緇”。指僧尼。僧人穿黑衣,故称。
34、[髡削]kūn xuē
谓受髡刑,剃去须发。
35、[髡翁]kūn wēng
亦作“髠翁”。指老僧。
36、[髡躶]kūn luǒ
亦作“髠躶”。见“髡裸”。
37、[髡僧]kūn sēng
亦作“髠僧”。指僧人。因僧人不蓄发,故称。
38、[笞髡]chī kūn
笞刑与髡刑。亦泛指刑罚。
39、[髡夫]kūn fū
指僧人。
40、[髡发]kūn fā
亦作“髠髮”。剃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