骍
拼音
xīng笔顺
𠃍 ㇉ ㇀ 丶 一 丶 丿 一 一 丨同音字
拼音为xīng的字 拼音为xing的字基础解释
毛皮红色的(牛马等)。详细解释
赤色的马
有骍有骐,以车伾伾。——《诗·鲁颂·駉》。毛传:“赤黄曰骍。”
以其骍黑。——《诗·小雅·大田》
又如:骍驷(赤色的驷马);骍驹(赤马)
赤色的牲口
文王骍牛一,武王骍牛一。——《书·洛诰》
如:骍牡(赤色公牛);骍骍(赤牛。为古时天子诸侯盟誓时所用牲);骍牲(祭祀用的赤色的牺牲);骍黑(赤色牛和黑色猪羊)
:泛称赤色 。
如:骍骍(赤色);骍刚(赤色的硬土;赤色公牛);骍红(红色);骍颜(醉得脸红)
〈名〉
〈形〉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骍骍-中華語文大辭典同:騂騂
骍骍-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同:騂騂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xīng
1、[骍犅]xīng gāng
祭祀用的赤色公牛。《公羊传·文公十三年》:“鲁 祭 周公,何以为牲?周公 用白牡,鲁公 用騂犅,羣公不毛。”何休 注:“騂犅,赤脊,周 牲也。”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郊事对》:“臣 汤 问曰:‘周 天子用騂犅,羣公不毛。周公,诸公也,何以得用纯牲?’”
2、[牛骍]niú xīng
赤色牛,古代用为祭祀的牺牲。
3、[黄骍]huáng xīng
金栗色的马。
4、[骍犊]xīng dú
赤色的牛犊。古代祭祀所用。
5、[骍弓]xīng gōng
调和后呈弯状的弓。语本《诗·小雅·角弓》:“騂騂角弓,翩其反矣。”毛 传:“騂騂,调利也。”唐 高适《同郡公出猎海上》诗:“高鸟下騂弓,困兽斗匹夫。”明 许自昌《水浒记·剽劫》:“当年胆气已纵横,锦带騂弓结束轻。”清 刘大櫆《杂兴》诗之二:“騂弓大羽箭,鞍马速如飞。”
6、[骍駵]xīng liú
赤毛黑鬣的马。
7、[骍鬐]xīng qí
赤色的马鬣。
8、[骍牡]xīng mǔ
赤色的雄性牛马等。
9、[骍茧]xīng jiǎn
祭祀用的赤色小牛。语本《礼记·王制》:“祭天地之牛角茧栗。”孙希旦 集解:“愚谓茧栗,谓牛角初出,若蚕茧、栗实然也。祭天地之牲用犊,贵诚之意……此礼之以小为贵者。”《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二·齐明堂歌》:“騂茧在豢,载溢载丰。”
10、[骍颜]xīng yán
因酒醉、羞愧而脸红。
11、[紫骍]zǐ xīng
良马名。
12、[骍骍]xīng xīng
1.弓调和后呈弯曲状。 2.赤色。
13、[骍刚]xīng gāng
1.赤色的坚土。 2.祭祀用的赤色公牛。
14、[骍驷]xīng sì
赤色的驷马。
15、[骍黑]xīng hēi
赤色牛和黑色羊豕。
16、[骍旄]xīng máo
亦作“騂毛”。赤色的牛。古代重要盟会时所用牲。《左传·襄公十年》:“瑕禽 曰:‘昔 平王 东迁,吾七姓从王,牲用备具。王赖之,而赐之騂旄之盟。’”杜预 注:“騂旄,赤牛也。举騂旄者,言得重盟,不以犬鸡。”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祝盟》:“騂毛白马,珠盘玉敦,陈辞乎方明之下,祝告于神明者也。”范文澜 注:“‘騂毛’当依《左传》作‘騂旄’,唐 写本正作‘騂旄’。”北周 庾信《燕射歌辞·商调曲四》:“世不失职,受騂毛之盟。”倪璠 注:“《左传》作‘旄’,此作‘毛’,省文也。”
17、[骍毛]xīng máo
见“騂旄”。
18、[骍驹]xīng jū
赤色的马。
19、[骍牲]xīng shēng
祭祀用的赤色的牺牲。
20、[骍頳]xīng chēng
赤色。
21、[骍红]xīng hóng
赤色。
22、[骍牺]xīng xī
祭祀用的赤色的牺牲。
23、[骍酪]xīng lào
乳酪。
24、[玉鼻骍]yù bí xīng
白鼻赤毛的马。
25、[犂牛骍角]lí niú xīng jiǎo
见“犂生騂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