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钱子
拼音
mǎ qián zǐ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mǎ的字 拼音为qián的字 拼音为zǐ的字 拼音为ma的字 拼音为qian的字 拼音为zi的字基础解释
番木鳖。亦指番木鳖的种子。详细解释
番木鳖。亦指番木鳖的种子。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番木鳖》:“癍疮入目:苦实把豆儿即马钱子半个,轻粉、水花、银朱各五分,片脑、麝香、枯矾少许为末,左目吹右耳,右目吹左耳,日二次。”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马钱子-中药大典马钱子
马钱子
Semen Strychni
(英)Nux Vomica, Dong Button
别名 番木鳖。
来源 为马钱科植物马钱Strychos rux-vomica L. 的种子。
植物形态 常绿乔木,高10~13m。叶对生,有柄;叶片广卵形,先端急尖或微凹,全缘,革质,有光泽,主脉5条,罕3条。聚伞花序顶生,花小,白色,近无梗;花萼先端5裂;花冠筒状;雄蕊5,无花丝;子房上位,花柱长与花冠相近。浆果球形,直径6~13cm,成熟时橙色,表面光滑。种子3~5粒或更多,圆盘形,密被银色茸毛,种柄生于一面的中央。
生于山地林中,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有栽培。
采制 9~10月,摘取成熟果实,取出种子,洗净附着的果肉,晒干。用砂烫去毛后,研粉用。
性状 种子扁圆钮扣状,常一面微凹,另面稍隆起,直径1.2~3cm,厚3~6mm,表面灰绿色或灰黄色,密生匐伏的银灰色丝状茸毛,由中央向四川射出;底面中央有圆点状突起的种脐,边缘有微尖突的珠孔。味极苦。
化学成分 含番木鳖碱(strychnine)、马钱子碱(brucine)、α-及β-可鲁勃(α-, β-colubrine)、番木鳖次碱(vomicine)、马钱子新碱(novacine)、依卡精(icajine)、番木鳖甙(loganin)等。
性味 性寒,叶苦;有大毒。
功能主治 通络止痛,散结消肿。用于风湿顽痹、麻木瘫痪、跌扑损伤、痈疽肿痛。
附注 同属植物云南马钱S.pierriana A.W.Hill.的种子亦作马钱子入药。
同:馬錢子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mǎ qián zǐ
1、且有一定的耐受性;洋金花与马钱子配伍,减低了马钱子的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