餼
拼音
xì笔顺
丿 丶 丶 𠃍 一 一 𠄌 丶 丿 一 一 ㇈ 丶 丿 一 丨 丿 丶同音字
拼音为xì的字 拼音为xi的字基础解释
见“饩”。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餼-中華語文大辭典餼饩ㄒ丨ˋxì1.〈書〉作為贈物的糧食;泛指糧食或飼料。[例]廩人獻~,司馬陳芻(《國語‧周語中》)。2.〈書〉贈送(糧食、飼料)。[例]是歲晉又饑,秦伯又~之粟(《左傳‧僖公十五年》)。3.〈書〉活的牲畜。[例]齊人饋之~,使魯為其班(《左傳‧桓公六年》)。
餼-漢語大字典餼
〔饩〕
xì 《廣韻》許既切,去未曉。微部。
(1)赠送人的粮食。《説文·米部》:“氣,饋客芻米也。餼,氣或从食。”段玉裁注:“按:从食而氣為聲,蓋晚出俗字,在假氣為气之後。”《玉篇·食部》:“餼,饋餉也。”《儀禮·聘禮》:“凡餼大夫黍粱稷筐五斛。”《國語·周語中》:“廪人獻餼。”《北史·王褒傳》:“常從容上席,資餼甚厚。”唐韓愈《贈張童子序》:“自朝之聞人以及五都之伯長羣吏,皆厚其餼賂。”又泛指粮食。《新唐書·百官志二》:“掌給宫人餼食、薪炭,皆有等級。”宋羅泌《路史·因提紀》:“耕者餘餼,宿之隴首。”
(2)赠送。《小爾雅·廣言》:“餼,饋也。”按:唐慧琳《一切經音義》卷八十八引《埤蒼》同。《左傳·僖公十五年》:“是歲晋又饑,秦伯餼之粟。”《南史·何遜傳》:“并餼其妻子。”清王夫之《宋論·真宗》:“建師長,餼生徒。”
(3)活的牲口。《龍龕手鑑·食部》:“餼,生牲曰餼。”《儀禮·聘禮》:“介皆有餼。”《論語·八佾》:“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何晏注:“鄭曰:‘牲生曰餼’。”也指生肉。《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吾子淹久於敝邑,唯是脯資餼牽竭矣。”陸德明釋文:“牲腥曰餼,牲生曰牽。”《文選·張衡〈東京賦〉》:“命膳夫以大饗,饔餼浹乎家陪。”李善注引薛綜曰:“腥曰餼。”《舊五代史·唐書·明宗紀》:“出牲餼以勞師。”
(4)给养;俸禄。唐慧琳《一切經音義》卷八十八:“餼猶廪給也。”《國語·越語上》:“生二人,公與之餼。”唐李渤《喜弟淑再至為長歌》:“雖然廪餼各不一。”《元史·選舉志》:“始定生員凡百人,每名月餼,京畿漕運司及路給之。”《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猶有奉祀子孫,歲給八十五金之餼焉。”
(5)饲料。《國語·魯語上》:“馬餼不過稂莠。”《元史·達禮麻識理傳》:“令廣備糧餼,遠迓大軍。”
(6)饱。《方言》卷十二:“餼,飽也。”錢繹箋疏:“食飽謂之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