餌
拼音
ěr笔顺
丿 丶 丶 𠃍 一 一 𠄌 丶 一 丨 丨 一 一 一同音字
拼音为ěr的字 拼音为er的字基础解释
见“饵”。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餌-中華語文大辭典餌饵ㄦˇěr1.麵粉類製成的糕餅。泛指各種食品或藥品。[例]果~|餅~|藥~。2.用來引誘魚類上鉤或誘捕其他動物的食物。也比喻引誘目標物上當的事物。[例]魚~|釣~|詐騙集團以徵才為~,詐取就業保險金。3.〈書〉引誘。[例]~敵|以狸~鼠|~名釣譽。
餌-漢語大字典餌
〔饵〕
《説文》:“ੱӯ܌粉餅也。从ੰү܌耳聲。餌,ੱӦȖ从食,耳聲。”
ěr 《廣韻》仍吏切,去志日。又《集韻》忍止切。之部。
(1)糕饼。《急就篇》:“餅餌麥飯甘豆羹。”顔師古注:“溲米而蒸之則為餌。”《方言》卷十三:“餌謂之餻。”五代徐鍇《説文繫傳·䰜部》:“粉米蒸屑皆餌也。”《周禮·天官·籩人》:“羞籩之實,糗餌粉餈。”《後漢書·酷吏傳·樊曄》:“曄為市吏,餽餌一笥。”宋周必大《利邦衡為甚酥》:“六年不賜湯官餌,除日猶分刺史酥。”《徐霞客遊記·滇游日記八》:“僧㵸茗炙麵為餌以啖客。”又比喻白而微黄的颜色。《周禮·考工記·弓人》:“鼠膠黑,魚膠餌。”鄭玄注:“餌,色如餌。”孫詒讓正義:“餌之色蓋白而微黄,魚膠之色似之則佳也。”又做饵。南朝梁吴均《與柳惲相贈答詩六首》之三:“羃䍥蠶餌蠒,差池燕吐泥。”按:此以饼喻茧,故谓做茧为饵茧。
(2)食物。如:果饵。卷子本《玉篇·食部》:“餌,《蒼頡篇》云:‘餌,食也。’野王案:凡所食之物也。”三國魏曹植《矯志》:“芝桂雖芳,難以餌烹。”特指药物。唐柳宗元《捕蛇者説》:“(永州之野産異蛇)得而腊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瘻癘。”
(3)饲。《廣雅·釋詁三》:“餌,食也。”王念孫疏證:“食字本作飤(飼)……餌亦謂飤之也。《秦策》云:‘伍子胥無以餌其口。’”《戰國策·中山策》:“臣有父嘗餓且死,君下壺飡餌之。”唐裴鉶《傳奇·裴航》:“餌以絳雪瓊英之丹。”《聊齋志異·張誠》:“隱畜甘脆餌誠,使從塾師讀。”又吃。《文選·嵇康〈與山巨源絶交書〉》:“餌术黄精,令人久壽。”李善注引《蒼頡篇》曰:“餌,食也。”明馬洪《東風第一枝·梅花》:“餌玉餐香,夢雲惜月。”又侵吞。明袁宏道《邑錢侯直指疏薦序》:“持籌者盈縮其額,餌其半,公家之籍,不如令甲。”
(4)钓鱼或诱捕其他禽兽的食物。唐慧琳《一切經音義》卷六十九:“餌,《戴禮》云:‘鷹隼魚鼈所得之餌也。’”《篇海類編·食貨類·食部》:“餌,又釣啗魚者。”《莊子·外物》:“任公子為大鉤巨緇,五十犗以為餌,蹲乎會稽,投竿東海。”唐杜甫《春水》:“接縷垂芳餌,連筒灌小園。”巴金《老年》:“整理好钓竿,放上饵,然后坐到河边。”因指钓鱼。唐慧琳《一切經音義》卷二十六引服虔云:“釣魚曰餌也。”泛指引诱物。《淮南子·俶真》:“是故以道為竿,以德為綸,禮樂為鉤,仁義為餌。投之於江,浮之於海,萬物紛紛,孰非其有。”清黄燮清《高税使》:“以金為餌漁我民。”
(5)引诱;诱获。《正字通·食部》:“陰以利誘人亦曰餌。”《孫子·軍争》:“ਦå͒勿攻,餌兵勿食。”《戰國策·秦策二》:“我覉旅而得相秦者,我以宜陽餌王。”鮑彪注:“以釣喻也。”《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荀攸曰:‘此所以餌敵,如何去之?’”清紀昀《閲微草堂筆記》卷九:“見利而趨,反為利餌。”
(6)牲畜的筋腱。《禮記·内則》:“每物與牛若一,捶反側之,去其餌。”鄭玄注:“餌,筋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