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
拼音
kē笔顺
丨 𠃍 一 一 一 丨 丿 丶 一 丿 丨 𠃍 丿 丶左右大致等宽。“果”横画均匀平行,竖正直。“页”框形上下等宽﹔撇从中间先竖后撇,右点位置恰当。
同音字
拼音为kē的字 拼音为ke的字基础解释
多用于颗粒状的东西:一~珠子。一~子弹。一~牙齿。一~~汗珠子往下掉。详细解释
(形声。从页( xié),果声。从“页”,表示与头有关。( kě) 本义:小头) 引申指颗粒状物
颗,小头也。——《说文》
翠叶轻拢豆颗匀。——元好问《未开海棠》
又如:颗盐(俗称“粒盐”。一种粗盐);颗子(方言。指小米)
多用于圆形或粒状物
北土通呼物一凷改为一颗。——《颜氏家训》。按,如米粒珠子皆是。
如:三颗黄豆;两颗绿豆
〈名〉
〈量〉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颗-中華語文大辭典同:顆
颗-辞源3同:顆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kē
1、[颗粒无收]kē lì wú shōu
收:收成。连一粒米也没收获到。多指因灾祸造成绝收。
2、[颗粒]kē lì
1.小而圆的东西:珍珠的~大小不一。这个玉米棒子上有多少~? 2.(粮食)一颗一粒:~无收。精收细打,~归仓。
3、[颗粒归仓]kē lì guī cāng
“颗粒归仓”这个词源自涓滴归公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3回:“真正是涓滴归公,一丝一毫不敢乱用。”涓滴:小水点,比喻细微的东西。
4、[玉颗]yù kē
1.丸状的玉。泛指珍宝。元 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看成的似玉颗神珠,终不似他娘肚。”明 无名氏《薛苞认母》第一折:“见了他那两箇孩儿,恰便似珍珠玉颗般看承。” 2.果实之类的美称。宋 陈亮《点绛唇·圣诞》词:“深深愿,万年天算,玉颗常来献。”此指蟠桃。明 高濂《节孝记·白衣送酒》:“金风簫瑟,池塘已堕红莲;虆虆玉颗,叠叠金钱。”此指莲蓬。明 吴宽《谢屠公送新榛》诗:“三年不到 燕山 下,又喜频将玉颗尝。”此指榛实。
5、[榴颗]liú kē
石榴子。
6、[枯颗]kū kē
干的籽粒。
7、[颗涷]kē dōng
亦作“ 颗冻 ”。药草名。即款冬。《尔雅·释草》:“菟奚,颗涷。” 郭璞 注:“款涷也。紫赤华,生水中。” 郝懿行 义疏:“颗冻即款冬。颗款声转,冻冬声同也。《本草》:‘款冬,一名橐吾,一名颗冻,一名虎鬚,一名菟奚。’”
8、[蓬颗]péng kē
长有蓬草的土块。一般指坟上长草的土块,亦借指坟头。
9、[蒜颗]suàn kē
亦作“蒜果”。蒜头。
10、[饭颗]fàn kē
1.指饭粒。 2.见“饭颗山”。
11、[颗恰]kē qià
谓安详稳重。颗,用同“款”。
12、[颗冻]kē dòng
亦作“颗涷”。药草名。即款冬。
13、[梨颗]lí kē
亦作“棃颗”。梨子。因其呈颗状,故称。
14、[麦颗]mài kē
指茶芽。形似麦粒,故称。
15、[珠颗]zhū kē
1.颗状物的美称。 2.借喻男婴。
16、[熟颗]shú kē
指成熟的粮食颗粒。
17、[颗盐]kē yán
一种未经炼制的粗盐。俗称粒盐。与末盐、散盐相对。《周礼·天官·盐人》“苦盐”唐 贾公彦 疏:“盬,谓出於盐池,今之颗盐是也。”孙诒让 正义:“盖以味言则曰苦盐,以形言则曰颗盐。”《宋史·食货志下三》:“引池而成者曰颗盐,《周官》所谓盬盐也。”
18、[露颗]lù kē
1.水灵灵的果子。 2.露珠。
19、[金颗]jīn kē
指柑橘。因其色金黄,故称。
20、[橘颗]jú kē
橘树的果实。
21、[砂颗]shā kē
砂粒。
22、[泪颗子]lèi kē zǐ
亦作“泪颗子”。方言。泪珠。
23、[小颗颗]xiǎo kē kē
见“小可可”。
24、[一颗米]yī kē mǐ
方言。犹言一点点。
25、[魏颗结草]wèi kē jié cǎo
表示受恩深重,竭力报效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