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带
拼音
gé dài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gé的字 拼音为dài的字 拼音为ge的字 拼音为dai的字基础解释
皮做的束衣带。《礼记·玉藻》:“肩革带,博二寸。”郑玄 注:“凡佩繫於革带。”《晋书·舆服志》:“革带,古之鞶带也,谓之鞶革,文武众官牧守丞令下及騶寺皆服之。共有囊綬,则以缀於革带。”清 周亮工《书影》卷二:“京师穷市上,有古铁条,垂三尺许,阔二寸有奇。形若革带之半,中虚而外锈澁。”参见“鞶带”。详细解释
皮做的束衣带。
《礼记·玉藻》:“肩革带,博二寸。” 郑玄 注:“凡佩繫於革带。”《晋书·舆服志》:“革带,古之鞶带也,谓之鞶革,文武众官牧守丞令下及騶寺皆服之。共有囊綬,则以缀於革带。”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京师穷市上,有古铁条,垂三尺许,阔二寸有奇。形若革带之半,中虚而外锈澁。”参见“ 鞶带 ”。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革带-汉语大词典革带皮做的束衣带。
●《礼记·玉藻》:“肩革带,博二寸。”
郑玄注:“凡佩系于革带。”
●《晋书·舆服志》:“革带,古之鞶带也,谓之鞶革,文武众官牧守丞令下及驺寺皆服之。共有囊绶,则以缀于革带。”
●清周亮工《书影》卷二:“京师穷市上,有古铁条,垂三尺许,阔二寸有奇。形若革带之半,中虚而外锈涩。”
参见“鞶带”。
革带移孔
【拼音】:gé dài yí kǒng
解释
形容身体因老病而日惭消瘦。
出处
《南史·沈约传》:“言已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
示例
近义词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指人年老消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