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
拼音
suī笔顺
丨 𠃍 一 丨 𠃍 一 丨 一 丶 丿 丨 丶 一 一 一 丨 一同音字
拼音为suī的字 拼音为sui的字基础解释
见“虽”。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雖-中華語文大辭典雖虽ㄙㄨㄟsuī連詞:1.連接分句,用在上半句,表示讓步關係,承認某種客觀事實,再引起轉折的下半句,相當於「雖然」。[例]立意〜好,但辦法有欠周全。2.連接分句,用在上半句,表示假設的讓步,承認某種假設的事實,再引起轉折的下半句,相當於「縱然」、「即使」。[例]〜死猶榮∣〜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雖-中華大字典1、雖讀音:宣隹切,音綏,支韻。
〔按語詞之~、本作婎〕。釋文:
❶蟲名。似蜥易而大。見《說文虫部》。
〔按說文易下云。蜥易、蝘蜓。蝘蜓、守宮也。蝘下云。在壁曰蝘蜓。在艸曰蜥易。凡人言窮極其欲曰恣睢。~、卽睢也〕。
❷助語也。《禮記檀弓》:~微晉而已。〔言非獨晉而已〕。
❸詞兩設也。見《玉篇》。
〔按論語學而。~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是其例〕。
❹不定也。見《集韻》。
〔按孟子公孫丑。~褐寬博。吾不惴焉。~千萬人吾往矣。是其例〕。
❺與奪之辭也。《易咸》:~凶居吉。順不害也。
❻假令也。《禮記少儀》:~請退可也。
❼推也。《國語吳語》:吾~之不能。去之不忍。
❽馬名。一角。大者曰麟。《周書王會》:兪人~馬。
❾通唯。《史記汲黯傳》:唯天子亦不說也。〔漢書唯作~〕。
❿通惟。《淮南精神》:且惟無我而物不備者乎。
〔注〕:惟、與~同。
⓫通離。《荀子解蔽》:是以與治~走而是已不輟也。
〔注〕:~、或作離。
2、雖讀音:以醉切,音蜼,寘韻。釋文:獸名。《于逖聞奇錄》:天台縣有人獵得一獸。形如豕。仰鼻。長尾有歧。謂之怪。弘業識之曰。其名~。非怪也。雨則懸於樹以尾塞其鼻。驗之果然。
〔按爾雅作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