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口
拼音
bì kǒu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bì的字 拼音为kǒu的字 拼音为bi的字 拼音为kou的字基础解释
合上嘴不讲话,也比喻不发表意见:~不言。详细解释
沉默,缄默。
《史记·张仪列传》:“ 楚王 曰:‘愿 陈子 闭口毋復言,以待寡人得地。’” 唐 韩愈 《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白头趋走里,闭口絶谤訕。” 巴金 《沉落》:“说到读书上来,我只好闭口了。”
犹灭口。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吏觉知,使 长安 尉 奇 等往捕 开章 。 长 匿不予,与故中尉 蕑忌 谋,杀以闭口。” 张守节 正义:“谋杀 开章 ,以闭絶谋反之口也。”
指一定时间内停止通航。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一:“ 熙宁 中,欲行冬运。 汴渠 旧制有闭口,十月则舟不行,於是以小船数十,前设碓,以擣冰,役夫苦寒,死者甚众。”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十月闭口》:“近时 天津 海口,每至冬日,海舶不通,谓之封河,颇近 宋 时 汴渠 闭口之例。”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闭口-中華語文大辭典同:閉口
闭口-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闭口bìkǒu
动合上嘴不讲话,也指不发表意见:~不言。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bì kǒu
1、猪崽子张嘴要说,瞥见杰克的眼神,又闭口不言。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bì kǒu
1、[缄口]jiān kǒu
闭着嘴(不说话):~不语。
2、[钳口]qián kǒu
1.以威胁、恐吓等方式限制他人言论自由。 2.沉默无言。
3、[杜口]dù kǒu
闭口。谓不言。
4、[绝口]jué kǒu
1.住口(只用在“不”后):赞不~。 2.因回避而不开口:他~不提此事。
5、[箝口]qián kǒu
闭口。谓不言或不敢言。《逸周书·芮良夫》:“贤智箝口,小人鼓舌。”汉 杨修《答临淄侯笺》:“《春秋》之成,莫能损益;《吕氏》、《淮南》,字直千金。然而弟子箝口,市人拱手者,圣贤卓犖,固所以殊絶凡庸也。”宋 王明清《挥麈后录》卷三:“世人以饶舌掇祸者多;而 习(习解)迺以箝口丧躯。”《明史·锺同传》:“臣草茅时,闻寺人搆恶,戕戮直臣 刘球,遂致廷臣箝口。”陈炜谟《狼筅将军》:“白棣 靠东坐着,箝口抱膝,像泥塑木雕的菩萨一样。”
反义词
bì kǒu
1、[启齿]qǐ chǐ
开口(多指向别人有所请求):难以~。不便~。
2、[开口]kāi kǒu
1.张开嘴说话:没等我~,他就抢先替我说了。 2.开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