缄口
拼音
jiān kǒu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jiān的字 拼音为kǒu的字 拼音为jian的字 拼音为kou的字基础解释
闭着嘴(不说话):~不语。详细解释
《孔子家语·观周》:“ 孔子 观 周 ,遂入太祖 后稷 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后因谓闭口不言为“缄口”。
汉 蔡邕 《铭论》:“ 周 庙金人,缄口以慎。” 隋 王通 《中说·礼乐》:“汝将闭门却扫歟?不知缄口而内修也。” 清 沉起凤 《谐铎·屏角相郎》:“妯娌间有乞其谈相者,缄口不道一字。” 叶蔚林 《蓝蓝的木兰溪》:“伙房的大师傅和通讯员 小安 正在井边咬耳朵,看见她走过来就立即缄口了。”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缄口-中華語文大辭典同:緘口
缄口-汉语同义词反义词词典[同]不做声
不则声
闷头儿
不响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jiān kǒu
1、他们都怕直言贾祸,所以缄口不言。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jiān kǒu
1、[钳口]qián kǒu
1.以威胁、恐吓等方式限制他人言论自由。 2.沉默无言。
2、[箝口]qián kǒu
闭口。谓不言或不敢言。《逸周书·芮良夫》:“贤智箝口,小人鼓舌。”汉 杨修《答临淄侯笺》:“《春秋》之成,莫能损益;《吕氏》、《淮南》,字直千金。然而弟子箝口,市人拱手者,圣贤卓犖,固所以殊絶凡庸也。”宋 王明清《挥麈后录》卷三:“世人以饶舌掇祸者多;而 习(习解)迺以箝口丧躯。”《明史·锺同传》:“臣草茅时,闻寺人搆恶,戕戮直臣 刘球,遂致廷臣箝口。”陈炜谟《狼筅将军》:“白棣 靠东坐着,箝口抱膝,像泥塑木雕的菩萨一样。”
3、[闭口]bì kǒu
合上嘴不讲话,也比喻不发表意见:~不言。
反义词
jiān kǒu
1、[饶舌]ráo shé
唠叨;多嘴:对这个问题我不想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