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
拼音
yuè笔顺
𠃍 一 一 丨 丨 𠃌 一 一 丶 丿 丨 𠃍 一 丿 乚同音字
拼音为yuè的字 拼音为yue的字基础解释
见“阅”。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閲-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閲 yuè
❶檢閲。
《左傳·桓公六年》:
大~,簡車馬也。(簡:檢視。)
❷察看。
《管子·度地》:
常以秋歲之時~其民。
又閲讀。
《後漢書·王充傳》:
家貧無書,常游洛陽市肆,~所賣書。(肆:鋪子。)
❸經歷。
《漢書·文帝紀》:
~天下之義理多矣。
❹總聚,匯集。
陸機《歎逝賦》:
川~水以成川。(川:河流。)
❺[折閲]見445頁「折」字。
【閲】15画 7721·2 yuè ㄩㄝˋ 弋雪切,入,薛韻,喻 四。月部。㊀數,計算。左傳 哀九年:“商人閲其禍敗之釁,必始於火。”注:“閲,猶數也。”㊁攷核,視察。管子 度地:“常以秋歲末之時閲其民。”注:“閲謂省視。”韓非子 主道:“知其言以往,勿變勿更以參合閲焉。”㊂檢閲。左傳 桓六年:“秋,大閲,ॳѨۊ馬也。”㊃搜索,搜捕。左傳 昭七年:“有亡,荒閲。”注:“荒,大也。閲,蒐也。有亡人當大蒐其衆。”㊄看,觀覽。舊唐書一六七 段文昌傳附 段成式:“(成式)研精苦學,祕閣書籍,披閲皆遍。”㊅經歷。漢書 文帝紀元年:“(楚王)閲天下之義理多矣。”又六六 車千秋傳:“千秋無他材能術學,又無伐閲功勞,特以一言寤意,旬月取宰相封侯。”注:“伐,積功也;閲,經歷也。”㊆觀察。北齊書 王昕傳附 王晞:“我少年以來,閲要人多矣。”㊇總,匯合。淮南子 俶真:“此皆生一父母而閲一和也。”注:“閲,總也。”文選 晉 陸士衡(機)歎逝賦:“悲夫!川閲水以成川,水滔滔而日度。”㊈容納。詩 邶風 谷風:“我躬不閲,遑恤我後。”傳:“閲,容也。”箋:“我身尚不能自容。”㊉賣。見“折₂閲”。長椽。爾雅 釋宮:“桷直而遂謂之閲。”清 郝懿行 義疏:“椽之長而直達於檐者名閲。”洞。通“穴”。詩 曹風 蜉蝣:“蜉蝣掘閲,麻衣如雪。”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yuè
1、[训閲]xùn yuè
训练检阅。《宋史·儒林传七·刘清之》:“为閲武塲,凡禁军役於他所,隐於百工者,悉按军籍俾诣训閲。”
2、[堀閲]kū yuè
谓冲土而出。《诗·曹风·蜉蝣》:“蜉蝣掘閲,麻衣如雪。”郑玄 笺:“掘地解閲,谓其始生时也。”《说文·土部》:“堀,突也。《诗》曰:‘蜉蝣堀閲。’”段玉裁 注:“唐 以后本,尽改为‘掘’字。”
3、[閲马]yuè mǎ
检查军马的牧养事务。《北齐书·薛孤延传》:“高祖 尝閲马於北牧,道逢暴雨,大雷震地。”
4、[閲胜]yuè shèng
观赏美景。唐 杨衡《经端溪峡中》诗:“有客泝轻檝,閲胜匪羈程。”
5、[省閲]shěng yuè
审视;阅览。《周礼·春官·肆师》“大祭祀,展牺牲”汉 郑玄 注:“展,省閲也。”《三国志·魏志·仓慈传》:“慈 躬往省閲,料简轻重,自非殊死,但鞭杖遗之,一岁决刑曾不满十人。”宋 陆游《上二府论都邑札子》:“自顾贱愚不肖,无尺寸可以上补聪明,而徒以无益之事上勤省閲,实有罪焉。”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郑氏 艺文一略该括甚鉅,核剖弥精,良堪省閲。”
6、[閲军]yuè jūn
阅兵。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五·文昌阁鹳》:“偶中丞閲军,将士皆集辕门,此军方负墙立,鸛忽飞翔其上。”沙汀《闯关》七:“山杉 正在 保定 阅军。”
7、[拣閲]jiǎn yuè
1.挑选兵士,裁汰老病。《宋史·兵志八》:“昔 太祖 亦尝患此,遂尽行拣閲,当时人情深以为惧,其后果成精兵。”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十》:“其所募之兵,皆要本地人,凭里长开报,必须海防府官与把总指挥公同拣閲。令其夏秋务农,冬春讲武。” 2.检出阅看。郭沫若《王昭君》第一幕:“昨天我才拣阅过她们的画像,王昭君 的相貌不是这样的。”
8、[捡閲]jiǎn yuè
检查,察看。《后汉书·张堪传》:“捡閲库藏,收其珍寳。”
9、[閲看]yuè kàn
阅读;阅览。清 朱克敬《瞑庵杂识》卷二:“伏愿皇上乾纲独断,迅赐施行。并请将此摺发交 惠亲王、惇亲王、醇郡王 等公同閲看。”《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那 尹先生 听了,便从靴掖儿里寻出一张抄白的通行上諭,递给 邓九公 送给姑娘閲看。”鲁迅《书信集·致萧军》:“以《文学》的投稿之多,是应该有多人阅看,退还的。”
10、[閲货]yuè huò
唐 宋 时,外国商船入港,政府派员检查其输入的货物。唐 韩愈《唐正议大夫尚书左丞孔公墓志铭》:“蕃舶之至泊步,有下碇之税,始至有閲货之燕,犀珠磊落,贿及僕隶,公皆罢之。”
11、[閲审]yuè shěn
审核。宋 曾巩《相制三》:“号令所出,本诸西臺;閲审驳论,属之黄闥;推而达之,则在会府。”
12、[閲稼]yuè jià
查看农作物生长情况。《新唐书·陆贽传》:“四赋曰:閲稼以奠税,度产以衰征,料丁壮以计庸,占商贾以均利。”
13、[搜閲]sōu yuè
1.搜寻查看。《三国志·魏志·赵俨传》“入为司空掾属主簿”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魏略》:“太祖 北拒 袁绍,时远近无不私遗牋记,通意於 绍 者……及 绍 破走,太祖 使人搜閲 绍 记室,惟不见 通(李通)书疏,阴知 儼 必为之计,乃曰:‘此必 赵伯然 也。’”《红楼梦》第七四回:“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閲;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可不能!” 2.搜集查阅。清 刘大櫆《<范氏家乘>序》:“文正 守 钱塘,过 姑苏,与族婣高会,悯旧牒沦亡,搜閲家集,续为宗谱。”
14、[传閲]chuán yuè
传递着看。清 程伟元、高鹗《红楼梦引言》:“是书前八十回,藏书家抄録传閲几三十年矣,今得后四十回合成完璧。”柯岩《奇异的书简·天涯何处无芳草》:“儿子的朋友闻声也都抢着来传阅,我应付着疾风暴雨式的提问。”
15、[考閲]kǎo yuè
查阅考证。《宋史·文苑传六·黄庭坚》:“蔡卞 与其党论《实録》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餘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閲,悉有据依,所餘才三十二事。”
16、[閲市]yuè shì
1.《后汉书·王充传》:“家贫无书,常游 洛阳 市肆,閲所卖书,一见輒能诵忆。”后以“閲市”为勤奋好学的典故。五代 李瀚《蒙求》诗:“王充 閲市,董生 下帷。”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汪遵》:“﹝ 汪遵 ﹞家贫借书,以夜继日,古人閲市偷光,殆不过此。” 2.谓游观市肆。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皇甫真人》:“每太上游幸,上必进劝,会太上奉 宪圣 幸 东园 閲市。”
17、[阀閲]fá yuè
1.功绩和经历。汉 王充《论衡·程材》:“儒生无阀閲,所能不能任剧,故陋於选举,佚於朝庭。”《晋书·张载传》:“今士循常习故,规行矩步,积阶级,累阀閲,碌碌然以取世资。”宋 叶适《上孝宗皇帝札子》:“以奔趋官簿为阀閲,以勾校朱墨为详陈。”王闿运《武提督碑》:“缘 江 转战,曾不半载,收 安庆、庐江、无为、巢、和、含山,上功皆最,积阀閲,记名总兵,褒号‘振勇’。” 2.袓先有功业的世家、巨室。汉 王符《潜夫论·交际》:“虚谈则知以德义为贤,贡荐则必阀閲为前。”宋 苏轼《答曾学士启》:“而况圭璋之质,近生阀閲之家。固宜首膺寤寐之求,於以助成肃雍之化。”茅盾《子夜》十八:“她记得在家乡的时候听说过一桩悲惨的故事:是和她家同样的‘阀阅华族’的一位年青小姐,因为‘不端’被禁锢起来不许见人面。” 3.泛指门第、家世。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江 南人事不获已,须言阀閲,必以文翰,罕有面论者。”卢文弨 补注:“此阀閲言家世。”宋 秦观《王俭论》:“自 晋 以阀閲用人,王 谢 二氏,最为望族。”清 刘大櫆《<吴氏重修族谱>序》:“而世俗以门第相高,往往自矜其阀閲,而轻视他族为小姓。” 4.仕宦人家门前题记功业的柱子。明 宋应星《天工开物·漕舫》:“伏狮前为阀閲,后为寝堂。”明 唐顺之《与郭似庵巡按书》:“僕闻之,仕隐二道,仕者则蜚声竹帛,或立旄纛,表阀閲,且不为侈。”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赵媒婆》:“奄至一巨宅,閈閎高峻,阀閲焕然。”
18、[閲览]yuè lǎn
看(文字、图表等)。唐 元稹《进西北边图经状》:“右,臣今月二日进《京西京北图》一面,山川险易,细大无遗。犹虑幅尺高低,閲览有烦於睿鉴。”《宋史·卢多逊传》:“太祖 好读书,每取书史馆,多逊 预戒吏令白己,知所取书,必通夕閲览,及 太祖 问书中事,多逊 应答无滞。”柯岩《奇异的书简·她爱--祖国的明天》:“她尽量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与兴趣爱好,广泛地阅览文学作品。”
19、[送閲]sòng yuè
送交审阅。明 吴炳《绿牡丹·假报》:“门生拙卷,偶然忘了,不曾送閲。”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堂规式》:“即将原被告状诉禀词汇齐粘连卷宗送閲。”
20、[閲视]yuè shì
1.查看。《汉书·游侠传·原涉》:“诸客奔走市买,至日昳皆会。涉 亲閲视已,谓主人:‘愿受赐矣。’”唐 赵璘《因话录·商上》:“﹝ 柳家行 ﹞嫁其孤女,虽箱篋刀尺微物,悉手自閲视以付之。”《传记文学》1990年第2期:“他留有遗嘱,其内容据阅视者回忆:存折有500元钱,欠工友×××、×××多少多少,要还人家。” 2.检阅视察。宋 苏辙《论黄河东流札子》:“臣虽未尝閲视形势,然而朝廷大臣亦未尝按行其地,不可便以都水官吏为信也。”明 唐顺之《条陈蓟镇练兵事宜》:“蓟镇 近在輦轂下耳,请於塞垣无事之时,抽调镇兵一枝两枝至京师,令大臣於教场閲视其果练与否而明詔严赏罚之。”《明史·熊廷弼传》:“后夤缘復吏科,閲视 辽东 士马,与 廷弼 议多不合。”
21、[翻閲]fān yuè
翻看书画文件等。明 冯梦祯《题王右丞<江山雪霁卷>》:“余初未深信,翻閲再三,不觉神王。”《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他就随手拿了一本 李义山 的诗翻閲。”刘大白《旧梦》诗之三六:“少年是艺术的,一件一件地创作;壮年是工程的,一座一座地建筑;老年是历史的,一叶一叶地翻阅。”
22、[门閲]mén yuè
门第阀阅。《新唐书·张九龄传》:“帝怒曰:‘岂以 仙客(牛仙客)寒士嫌之邪?卿固素有门閲哉?’”《太平广记》卷三五一引 唐 高彦休《唐阙史·韦氏子》:“京兆 韦氏 子举进士,门閲甚盛。”
23、[閲实]yuè shí
审查核实。《书·吕刑》:“閲实其罪。”孔颖达 疏:“閲实其罪,检閲核实其所犯之罪,使与罚名相当。”《新唐书·韦伦传》:“玄宗 晚节盛营宫室,吏介以为欺,伦 閲实工员,省费倍。”宋 周密《齐东野语·俞侍郎执法》:“澂 白其长曰:‘朝廷有宪部而郡国无宪臺,可乎?’力争之,因命閲实。”
24、[展閲]zhǎn yuè
展读,观览。清 沉初《西清笔记》卷二:“上最赏 黄子久《富春山居图》,每展閲,即题数语,细字缀於卷中空处几满。”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已于昨日取得三十八部,重新展阅,觉得实也不恶。”
25、[雠閲]chóu yuè
亦作“讐阅”。校阅。明 文徵明《陕西布政使司左参议卢君墓表》:“又尝奉命典试 江 右,讐閲明审,取舍惟公。”清 姚鼐《翰林院庶吉士侍君权厝铭》:“是时君已得疾,而讐閲不懈。”
26、[蒐閲]sōu yuè
1.检阅。《新唐书·王沛传》:“是时新建府,俗獷驁,沛 明示法制,蒐閲以时,军政大治。”《东周列国志》第五一回:“四时蒐閲,各有常典,三军严肃,百姓无扰。” 2.搜罗考核。宋 沉括《梦溪笔谈·人事一》:“此时西方当有警,公宜预讲边备,蒐閲人材,不然无以应卒。”
27、[閲日]yuè rì
1.度日;过日子。《太平广记》卷二六七引 唐 韩琬《御史台记·来俊臣》:“由是,告密之徒纷然道路。名流僶勉閲日而已。”宋 陶穀《清异录·婆娑儿》:“郑遨 隐居,有高士问:‘何以閲日?’”清 王夫之《殷浴日时艺序》:“甲午避兵入 宜江 山中,有姪子之慟,浴日 拂拭而慰之。少閒,无以閲日,浴日 始以帖括见示。” 2.经历的日子。宋 赵与时《<宾退录>序》:“余里居待次,宾客日相过,平生闻见所及,喜为客诵之。意之所至,宾退或笔於牘,閲日滋久,不觉盈轴。”
28、[閲具]yuè jù
谓考察、检阅其事,看其是否准备充足。《书·多方》“克閲于乃邑谋介”孔 传:“汝能使我閲具于汝邑,而以汝所谋为大。”孔颖达 疏:“閲为简閲其事,观其具足以否,故言閲具於汝邑。”《宋史·天文志二》:“郎将一星,在郎位北,主閲具,以为武备也。”
29、[察閲]chá yuè
审阅。清 林则徐《批新安大鹏营为英国三板在大屿洋面被盗禀》:“惟察閲夷帖情节,失事之夷商等,何以俱无姓名?”
30、[閲戏]yuè xì
谓观赏歌舞技艺。《太平广记》卷二二二引 唐 吕道生《定命录·安禄山》:“肃宗 諫曰:‘歷观今古,无臣下与君上同坐閲戏者。’”
31、[閲习]yuè xí
训练演习。宋 范仲淹《除枢密副使召赴阙陈让状》之二:“臣等夙夜议论,思有报効,奏选将佐,促治城寨,閲习军马,完补器械,为向秋之备。”宋 苏轼《乞增修弓箭社条约状》之一:“农事餘暇,委头目常切提举閲习武艺,务令精熟齐整。”宋 李纲《与宰相论捍贼札子》:“召募水军,统以将佐,逐时閲习,可以为长久之利,非特应一时之急而已。”
32、[閲历]yuè lì
1.经历。《旧唐书·吐蕃传下》:“﹝ 吐蕃 军﹞十五万众,围我 盐州 数重……閲歷三旬,赋以飞梯、鹅车、木驴等四面齐攻,城欲陷者数四。” 2.亲身见过、听过或做过。元 方回《次韵刘元煇喜予还家携酒见访》之一:“苦辛厌奔驰,忧患饱閲歷。”清 薛福成《登泰山记》:“侯相以阴雨竟夕,未观日出,笑曰:‘君等识之,天下事未閲歷者不可以臆测,稍艰难者不可以中阻也。’”冯雪峰《蛙和蚯蚓和大地》:“他们经过了平原,许多河流,乡村和城市,看见过各种不同的地形和建筑,听见过各种不同的言语和最好的音乐,阅历得更多。” 3.由经历得来的知识或经验。清 申涵光《春过》诗:“性好遨游贪懒出,身多閲歷晚知非。”田汉《<电影戏剧表演术>序》:“正因为到了四十之年,学问和阅历都达了相当成熟之度。”孙犁《秀露集·文学和生活的路》:“生活的阅历和积累,不是专凭主观愿望可以有的。” 4.犹履历。明 张居正《明制体以重王言疏》:“盖以恩例概及,比之考绩不同,故以賚被为荣,不必详其閲歷,此制体也。” 5.逐一考察。郑观应《盛世危言·吏治下》:“臣自履任至今,每细心閲歷各属员,其庸碌无长、贪劣废弛者,俱不足论,观其颇有声名,素称才能之员,一一考其实迹。”
33、[貌閲]mào yuè
验看人的面貌,以核实户籍册上登记的人数和年龄。这是 隋 唐 时为防止民间漏报户口、隐瞒年龄以逃避赋役所采取的措施。《北史·裴蕴传》:“时犹承 文帝 和平后,禁网疏阔,户口多漏。或年及成丁,犹诈为小,未至於老,已免租赋。藴 歷为刺史,素知其情,因是条奏,皆令貌閲。若一人不实,则官司解职,乡正、里长皆远流配。”《资治通鉴·陈长城公至德三年》:“隋 主命州县大索貌閲。”胡三省 注:“貌閲者,閲其貌以验老小之实。”
34、[备閲]bèi yuè
1.尽阅。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通变》:“虽古今备閲,然近附而远疎矣。” 2.谓提供阅览。清 高宗《乾隆三十七年谕》:“有堪备閲者,再开单行知取进。”
35、[赞閲]zàn yuè
明察历练。《墨子·尚同中》:“是故选择天下赞閲、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置以为三公。”张纯一 集解:“赞,明也;閲,经歷也。”
36、[讨閲]tǎo yuè
讨究检核。《隋书·王劭传》:“时 祖孝徵、魏收、阳休之 等尝论古事,有所遗忘,讨閲不能得,因呼 劭 问之。”唐 韦表微《翰林学士院新楼记》:“积其典坟,藏於扃钥,因讨閲之际,资登眺之娱。”宋 赵令畤《侯鲭录》卷五:“僕性喜讨论,考合同异,每闻一事隐而未见,或可见而事不同,如瓦砾之在怀,必欲讨閲归於一説而后已。”
37、[批閲]pī yuè
阅后加的评语或批示;阅读并加以批改或批示。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论文下·文章圈点》:“《结隣集》陈石庄 与 张天生 云:古人之批閲,皆能与其书并传。宋 之 谢叠山、楼迂斋,近时之 唐荆川、茅鹿门,皆以著书之精神,而为批閲。其批閲,亦即其著书之一种也。”清 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二:“有黠士不礼於学师,屡戒飭之,佯作惊惧悦服状,且呈文,请批閲……不意所呈皆御製文。”闻捷《海燕》:“他正批阅什么文件,看见我,立即迎上来和我握手。”
38、[圈閲]quān yuè
领导人审阅文件后,在自己的名字处画圈,表示已经看过。如:这份批示已经十三个领导圈阅过,可是问题依然如故。
39、[披閲]pī yuè
展卷阅读;翻看。《北史·韦孝宽传》:“虽在军中,篤意文史,政事之餘,每自披閲。”唐 白居易《东林寺白氏文集记》:“昔余为 江州 司马时,常与 庐山 长老于 东林寺 经藏中披閲 远大师 与诸文士唱和集卷。”明 李贽《与焦弱侯书》:“山中寂寞无侣,时时取史册披閲,得与其人会覿,亦自快乐。”瞿秋白《饿乡纪程》十一:“所得如《俄罗斯共产主义党纲》,如第三国际之杂志《共产国际》,《社会主义史》等,披阅一过,才稍稍知道 俄 共产党的理论。”
40、[閲月]yuè yuè
经一月。《新唐书·李景俭传》:“及 延英 奉辞,景俭 自陈见抑远,穆宗 怜之,追詔为仓部员外郎,不遣。閲月,拜諫议大夫。”明 李贽《又与从吾书》:“无念 来归,得尊教,今三閲月矣,絶无音使,岂科场事忙不暇作字乎?”郭沫若《月蚀》:“我们回到 上海 来不觉已五阅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