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面
拼音
jìng miàn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jìng的字 拼音为miàn的字 拼音为jing的字 拼音为mian的字基础解释
1.镜子的表面。 2.即鐴。 3.湖南出产的以稻谷为原料酿造的一种酒名。详细解释
镜子的表面。
唐 韩愈 《嘲鼾睡》诗之一:“木枕十字裂,镜面生痱癗。” 唐 罗隐 《晚眺》诗:“天如镜面都来浄,地似人心总不平。” 宋 赵希鹄 《洞天清录·古砚辩》:“久用则锋乏,光如镜面,不堪用。”
即鐴。
元 王祯 《农书》卷十三:“鐴,犁耳也……形不一。耕水田:曰瓦缴,曰高脚;耕陆田:曰镜面,曰碗口。随地所宜制也。”
湖南 出产的以稻谷为原料酿造的一种酒名。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二一:“你看他说了好多情况!酒后吐真言,一瓶老镜面,没有白费吧?”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镜面-汉语大词典镜面1.镜子的表面。
●唐韩愈《嘲鼾睡》诗之一:“木枕十字裂,镜面生痱癗。”
●唐罗隐《晚眺》诗:“天如镜面都来净,地似人心总不平。”
●宋赵希鹄《洞天清录·古砚辩》:“久用则锋乏,光如镜面,不堪用。”
2.湖南出产的以稻谷为原料酿造的一种酒名。
●周立波《山乡巨变》下二一:“你看他说了好多情况!酒后吐真言,一瓶老镜面,没有白费吧?”
镜面草
【出处】
镜面草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石草类,云:"镜面草生云南圃中。根茎黑糙,附茎、附根发叶。叶极似莼,光滑厚脆,故有镜面之名。《云南志》录之,云,可治丹毒。此草性形,大致同虎耳草。"所述及附图,其原植物与今荨麻科植物镜面草一致。
【拼音名】
Jìnɡ Miàn Cǎo
【别名】
翠屏草、象耳朵草、岩金花、紫常绿、镜面叶、跌打散
【来源】
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镜面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lea peperomioides Diels[Podophyllum cavaleriei Levl.]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肉质粗壮草本,高约20cm(栽培可达65cm)。全株无毛,节接很密集,上部密生宿存的鳞片状托叶,褐色。叶螺旋状排列;叶柄长3-14cm;托叶三角状卵形至三角状披针形,长5-13mm,宽7-10mm,先端短尾状渐尖,膜质,半透明,幼时灰白色,后渐变成深褐色;叶片盾状,肉质,宽椭圆形至亚圆形,长、宽约4-7m,先端钝圆,基部近圆形,全缘,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掌状脉8-10条,在两面较明显。花小,单性,雌雄同株;圆锥花序,雄花序长约22cm,花簇生于花序轴上,花序梗长达11cm,苞片和小苞片线状披针形;花被管4裂;雄蕊4,雌花被裂片3,不等大,长6-7mm,舟状,无退化雄蕊;子房扁椭圆状卵球形,偏斜,柱头无柄,画笔状。瘦果卵形,稍扁,歪斜,表面有紫红色细疣状突起。花期4-7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2800m的林下潮湿处的峭壁上。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北京;南京;贵州亦有栽培。
【性味】
微苦;辛;性寒
【功能主治】
丹毒;骨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jìng miàn
1、[镜子]jìng zi
1.有光滑的平面,能照见形象的器具,古代用铜铸厚圆片磨制,现在用平面玻璃镀银或镀铝做成:照~。 2.眼镜:戴~。
2、[光面]guāng miàn
不加任何菜的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