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

niè

笔顺

丿 𠄌

同音字

拼音为niè的字 拼音为nie的字

基础解释

1.镊子。 2.(用镊子)夹:把瓶子里的酒精棉球~出来。

详细解释

〈名〉

  1. 镊子

    镊,摄取发也。——《释名·释首饰》

    愿戢子之手,摄子之镊。——晋· 左思《白发赋》

  2. 古簪端垂锦

    后床帷陈设故旧,钗镊十余枚。——《南齐书》

〈动〉

  1. [用镊子] 夹出或拔出 。

    如:镊白(拔除白发);镊鬓(拔除鬓角上的白发);镊挦(用镊子拔除);镊胡子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镊-中華語文大辭典

同:

镊-汉语大词典

镊nie
ㄋ〡ㄝˋ
〔《广韵》尼辄切,入叶,娘。〕
1.镊子。
●晋左思《白发赋》:“愿戢子之手,摄子之镊。”
●唐冯贽《云仙杂记·却老先生》:“王僧虔晚年恶白发。一日对客,左右进铜镊,僧虔曰:‘却老先生至矣,庶几乎!’”
●清刘济川《外科心法真验指掌》:“此镊捏溃疮之腐肉,取之,去之。”
2.用镊子拔除毛发或夹取东西。
●《太平御览》卷七一四引汉服虔《通俗文》:“披减须鬓谓之镊。”
●宋周邦彦《华胥引》词:“离思相萦,渐看看,鬓丝堪镊。”
●清孙枝蔚《借镜》诗:“相知肯借镜,镊我发边丝。”
●钱钟书《围城》三:“她头发没烫,眉毛不镊,口红也没有擦。”
3.指理发。参见“镊工”、“镊肆”。
4.垂饰。
●《西京杂记》卷一:“上设九金龙,皆衔九子金铃,五色流苏,带以绿文紫绶,金银花镊。”
5.特指缀附于簪钗的垂饰。
●《后汉书·舆服志下》:“簪……下有白珠,垂黄金镊。”
●南朝梁江洪《咏歌姬》:“宝镊间珠花,分明靓妆点。”
●唐陆龟蒙《奉和袭美太湖诗·晓次神景宫》:“翠镊有寒锵,碧花无定影。”
6.古代织机上用以提花的部件。一说,古织布机上提花用的竹针。
●《西京杂记》卷一:“霍光妻遗淳于衍……散花绫二十五匹。绫出钜鹿陈宝光家,宝光妻传其法。霍显召入其第,使作之。机用一百二十镊,六十日成一匹。”
●南朝陈徐陵《中妇织流黄》诗:“数镊经无乱,新浆纬易牵。”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niè

1、[镊子]niè zi

拔除毛或夹取细小东西的用具,一般用金属制成。

2、[镊肆]niè sì

犹今之理发店。

3、[华镊]huá niè

即花镊。

4、[镊白]niè bái

谓拔除白发和白须。

5、[花镊]huā niè

古代附缀于簪上的首饰。

6、[弹镊]dàn niè

弹击镊子,使发响声。镊工以此招唤主顾。宋 黄庭坚《陈留市隐》诗:“时时能举酒,弹镊送飞鸿。”清 梁同书《日贯斋途说》:“山谷《陈留市隐刀镊工》一首末句云:‘弹镊送飞鸿。’余幼年所见,凡业是工者,皆手持大镊,弹之作声,今则絶响矣,始知弹镊乃古也,村野人名曰‘唤子’。”

7、[刀镊]dāo niè

亦作“刀籋”。刀与镊子。除毛发的工具。亦借指理发整容。宋 苏轼《十八大阿罗汉赞》之一:“面颅百皱,不受刀籋。”宋 黄庭坚《陈留市隐并序》:“陈留 市上有刀镊工,年四十餘,无室家子姓,惟一女,年七岁矣。日以刀镊所得钱,与女子醉饱,则簪花吹长笛,肩女而归。”宋 陈师道《陈留市隐者》诗:“《诗》《书》工发家,刀籋得养生。”明 谢肇淛《五杂俎·事部四》:“﹝ 彭渊材 ﹞见 狄梁公 像,眉目入鬢,又前再拜,赞曰:‘有 宋 进士 彭几 谨拜謁。’又熟视久之,呼刀镊者,使刺其眉尾,令作卓枝入鬢之状。”

8、[镊鬓]niè bìn

谓拔除鬓角上的白发。唐 韩翃《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空嗟镊鬢日,犹是屈腰年。”

9、[镊工]niè gōng

犹今之理发师。

10、[铃镊]líng niè

缀有垂饰的风铃、鸾铃。

11、[钗镊]chāi niè

首端缀有垂饰之钗。

12、[镊挦]niè xián

用镊子拔除。

13、[镊髩]niè bìn

镊鬓。唐 司空图《寓笔》诗:“年年镊髩到花飘,依旧花繁髩易凋。”一本作“镊鬢”。

14、[宝镊]bǎo niè

镊子的美称。古代梳妆用具。用以拔除汗毛、白发、胡须等。

15、[黄金镊]huáng jīn niè

黄金制的簪端垂饰。用作簪上的装饰。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镊的反义词 镊的近义词 镊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镊能组什么词
  • 镊能组什么词语
  • 镊可以组什么词
  • 镊可以组什么词语
  • 镊字可以组什么词
  • 镊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镊字能组什么词
  • 镊字能组什么词语
  • 镊字开头的成语
  • 镊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