铙吹
拼音
náo chuī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náo的字 拼音为chuī的字 拼音为nao的字 拼音为chui的字基础解释
1.即铙歌。军中乐歌。为鼓吹乐的一部。所用乐器有笛、觱篥、箫、笳、铙、鼓等。 2.指演奏铙歌。 3.指演奏铙歌的军乐队。详细解释
即铙歌。军中乐歌。为鼓吹乐的一部。所用乐器有笛、觱篥、箫、笳、铙、鼓等。
南朝 梁简文帝 《旦出兴业寺讲诗》:“羽旗承去影,鐃吹杂还风。” 唐 王维 《送邢桂州》诗:“鐃吹喧 京口 ,风波下 洞庭 。” 清 赵翼 《题闽游草后》诗:“啸咏江湖髩已霜,忽添鐃吹入诗章。”
指演奏铙歌。
《北史·尉古真传》:“ 瑾 ( 尉瑾 )时兼右僕射、鸣騶鐃吹。”参见“ 鐃歌 ”。
指演奏铙歌的军乐队。
《隋书·礼仪志三》:“后部鐃吹一部,鐃二面,歌簫及笳各四具,节鼓一面, 吴 吹篳篥,横吹各四具,大角十八具。”《新唐书·仪卫志下》:“凯乐用鐃吹二部,笛、觱篥、簫、笳、鐃鼓,皆工二人,歌工二十四人,乘马执乐,陈列如卤簿。”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铙吹-汉语大词典铙吹1.即铙歌。军中乐歌。为鼓吹乐的一部。所用乐器有笛、觱篥、箫、笳、铙、鼓等。
●南朝梁简文帝《旦出兴业寺讲诗》:“羽旗承去影,铙吹杂还风。”
●唐王维《送邢桂州》诗:“铙吹喧京口,风波下洞庭。”
●清赵翼《题闽游草后》诗:“啸咏江湖鬓已霜,忽添铙吹入诗章。”
2.指演奏铙歌。
●《北史·尉古真传》:“瑾(尉瑾)时兼右仆射、鸣驺铙吹。”
参见“铙歌”。
3.指演奏铙歌的军乐队。
●《隋书·礼仪志三》:“后部铙吹一部,铙二面,歌箫及笳各四具,节鼓一面,吴吹筚篥,横吹各四具,大角十八具。”
●《新唐书·仪卫志下》:“凯乐用铙吹二部,笛、觱篥、箫、笳、铙鼓,皆工二人,歌工二十四人,乘马执乐,陈列如卤簿。”
同:鐃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