鐙
拼音
dēng笔顺
丿 丶 一 一 丨 丶 丿 ㇀ ㇇ 丶 丿 丿 ㇏ 一 丨 𠃍 一 丶 丿 一同音字
拼音为dèng的字 拼音为deng的字基础解释
1.古代盛肉食的器皿。2.同“灯”,指油灯。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鐙-中華語文大辭典鐙镫1ㄉㄥˋdènɡ鞍子兩旁供騎馬的人踏腳的器具,多用金屬製成。[例]馬~|扳鞍認~。鐙镫2ㄉㄥdēnɡ1.古代盛熟食的器皿。2.同「燈」。
鐙-辞源3【鐙】20画 8211·81.dēng ㄉㄥ 集韻都騰切,平,登韻,端。蒸部。㊀燈盞,油燈。也作“燈”。文選 戰國 楚 宋玉 招魂:“蘭膏明燭,華鐙錯些。”又 漢 劉公幹(楨)贈五官中郎將詩:“衆賓會廣座,明鐙熺炎光。”㊁古食器,豆屬。本作“登”。儀禮 公食大夫禮:“大羹湆不和,實於鐙。”注:“瓦豆謂之鐙。”又豆足曰鐙。禮 祭統:“夫人薦豆執校,執醴授之執鐙。”注:“鐙,豆下跗也。”2.dèng ㄉㄥˋ 都鄧切,去,嶝韻,端。馬鞌兩邊用以踏足者。南齊書 張敬兒傳:“敬兒與 (沈)攸之司馬 劉攘兵情款,及 蒼梧(王)廢,敬兒疑 攸之當因此起兵,密以問 攘兵,攘兵無所言,寄 敬兒馬鐙一隻,敬兒乃爲之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