鎚
拼音
chuí笔顺
丿 丶 一 一 丨 丶 丿 ㇀ 丿 丨 𠃍 一 𠃍 一 丶 ㇋ ㇏同音字
拼音为chuí的字 拼音为chui的字基础解释
同“锤”。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鎚-中華語文大辭典鎚锤ㄔㄨㄟˊchuí1.古代兵器,柄的前端有金屬球形重物。[例]銅~∣流星~。2.泛指由柄與金屬頭構成的敲擊工具。[例]鐵~∣羊角~。3.用鎚子敲擊;鍛造。[例]把石頭~得粉碎︱~煉∣千~百煉。4.秤鎚。用桿秤稱物品時,垂掛在秤桿上可移動的金屬物。5.像秤鎚的東西。[例]紡~︱鉛~。∥同「錘」。
鎚-中華大字典1、鎚讀音:傳追切,音椎,直追切,音槌,支韻。釋文:
❶鐵~也。見《玉篇》。
❷擊也。《古琴疏》:以鐵如意~琴而破之。
❸金~。又權也。文字音義云从垂。亦通。見《廣韻》。
2、鎚讀音:都回切,音磓,灰韻。釋文:
❶鍛也。見《集韻》。
❷治玉也。見《廣韻》。
3、鎚讀音:馳僞切,音縋,寘韻。釋文:銅半熟。見《集韻》。
4、錘讀音:重垂切,音鬌,馳僞切,音縋,傳追切,音椎,支韻。釋文:
❶八銖也。見《說文》。
〔按一切經音義引風俗通。銖六曰~。說與許異。又淮南詮言訓云。六兩曰錙。倍錙曰~。是~爲十二兩。而漢書律曆志云。二十四銖爲兩。以八銖爲~計之。是~祇兩之三分一矣。相差尤鉅。桂馥云。此猶億萬有大小兩數。錄以備攷〕。
❷稱權也。《廣雅釋器》:權謂之~。〔〔按古祇作垂。謂有物垂之而使平也〕。
❸暉也。見《一切經音義》引《風俗通》。
❹重也。《方言》:東齊之間曰錪。宋魯曰~。
❺謂以繩有所係也。《太玄周》:~以玉環。
❻人名。《漢書郊祀志》:使黃~史寬舒受其方二人皆方士。
❼漢侯國名。《史記惠景間侯者年表》:~侯呂通。《索隱》:~縣、名屬。萊。東〔當今山東文登縣西七十里。
5、錘讀音:之瑞切,音惴,寘韻。主蘂切,音捶,息委切,音髓,紙韻。釋文:鍛器也。《莊子大宗師》:在爐~之間耳。
〔注〕:爐、烹物之具。~、成物之具。
6、鎂釋文:鎚古文。見《龍龕手鑑》。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chuí
1、[雷神之鎚]léi shén zhī chuí
雷神之锤又作雷神之锤,或音译作姆乔尔尼尔、妙尔尼尔。Mjolnir 这个单字有“粉碎”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