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鼓齐鸣
拼音
jīn gǔ qí míng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jīn的字 拼音为gǔ的字 拼音为qí的字 拼音为míng的字 拼音为jin的字 拼音为gu的字 拼音为qi的字 拼音为ming的字基础解释
金鼓:指金钲和战鼓。金钲战鼓一齐响起。形容战斗气氛紧张激烈。详细解释
- 【解释】:金鼓:指金钲和战鼓。金钲战鼓一齐响起。形容战斗气氛紧张激烈。
- 【出自】:《吕氏春秋·不二》:“有金鼓,所以一耳。”
- 【示例】:走不到百十步,只见四下里~,喊声枕地,一路都是火把。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回 -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形容战斗气氛紧张激烈
按字解释
金鼓:指金钲和战鼓。
齐:同时,一起。
鸣: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
词典解释
金鼓齐鸣-中华成语大词典金鼓齐鸣
【拼音】:jīn gǔ qí míng
解释
金鼓:指金钲和战鼓。金钲战鼓一齐响起。形容战斗气氛紧张激烈。
出处
《吕氏春秋·不二》:“有金鼓,所以一耳。”
示例
走不到百十步,只见四下里~,喊声枕地,一路都是火把。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回
近义词
刀光剑影、金鼓连天
反义词
偃旗息鼓
语法
作谓语、宾语;形容战斗气氛紧张激烈
成语故事
古代军队行军作战都离不开“金”与“鼓”,命令军队行动与进攻就打鼓,即鸣鼓而攻,而命令军队停止或退回就击钲,即鸣金收兵。这种击鼓而攻、鸣金收兵的做法在各个朝代基本上是通行的,到了明朝时,有时也会金鼓齐鸣
同:金鼓齊鳴
出处
《吕氏春秋·不二》:“有金鼓,所以一耳。”引证
元 明-施耐庵 罗贯中-一一六回-《水浒传》:只见乌龙岭上把旗一招,金鼓齐鸣,火排一齐点着,望下滩顺风冲将下来。
元末明初-罗贯中-七七回-《三国演义》:只见山凹处,金鼓齐鸣,喊声大震,一彪军到。
清-吴璿-五〇回-《飞龙全传》:雨下金鼓齐鸣,喊声大举,二将战上四十余合,不分胜负。
现代-姚雪垠-二卷一二章-《李自成》:忽然寨门上一声锣响,从寨墙上到寨里边,一片金鼓齐鸣,喊杀动地。
故事
元 明-施耐庵 罗贯中-一一六回-《水浒传》:只见乌龙岭上把旗一招,金鼓齐鸣,火排一齐点着,望下滩顺风冲将下来。
元末明初-罗贯中-七七回-《三国演义》:只见山凹处,金鼓齐鸣,喊声大震,一彪军到。
清-吴璿-五〇回-《飞龙全传》:雨下金鼓齐鸣,喊声大举,二将战上四十余合,不分胜负。
现代-姚雪垠-二卷一二章-《李自成》:忽然寨门上一声锣响,从寨墙上到寨里边,一片金鼓齐鸣,喊杀动地。
造句
jīn gǔ qí míng
1、战场上金鼓齐鸣,杀声震天,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把明朝官军打得落花流水。
2、金鼓齐鸣万众吼,不破黄龙誓不休。
3、州衙中一声炮响,四门烈火轰天而起,金鼓齐鸣,喊声如江翻海沸。
4、不多久,又一通金鼓齐鸣,有心不理吧,这动静很是糁人,不敢不起来,可是起来鬼影都找不着一个来厮杀。
5、突然,四下里金鼓齐鸣,号角震天。
6、那笑声初时极小,随即突兀拔高,仿佛飓风突至,又如金鼓齐鸣,万马奔腾!一时间,天空中又风起云涌,电闪雷鸣。
7、施但引军行至牛屯,忽左边丁固、右边张悌,金鼓齐鸣,鼓噪杀来。
8、六品武者便可以达到气血如雷,金鼓齐鸣的境界,所以许多无法凝练内劲而专修外功的体修武者单拳攻击也可以达到千斤之力,与六品武者相仿。
9、那头领还欲挣扎,庞德接着一拳打下,正中脑门,那头领耳旁便如有金鼓齐鸣,直震得七窃出血,已是出的气多,进的气少。
10、凤冠离龙古树这边,离龙拖得不能再拖了,情况已经紧张到了金鼓齐鸣的时刻了。
接龙
鸣凤朝阳 阳春有脚 脚踏实地 地尽其利 利令智昏 昏镜重明 明人不做暗事 事必躬亲 亲如骨肉 肉麻当有趣 趣舍有时 时不再来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来者不善 善门难开 开合自如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知人知面不知心 心花怒放 放长线钓大鱼组词
近义词
jīn gǔ qí míng
1、[刀光剑影]dāo guāng jiàn yǐng
隐约显现出刀剑的闪光和影子。形容环境充满了凶险的气氛。
2、[金鼓连天]jīn gǔ lián tiān
金鼓:古时作战,用金钲和战鼓指挥士兵,击鼓表示前进,鸣金表示后退;连天:响彻云霄。形容军威盛大或战斗激烈。
反义词
jīn gǔ qí míng
1、[偃旗息鼓]yǎn qí xī gǔ
偃:仰卧,引伸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