酺
拼音
pú笔顺
一 丨 𠃍 丿 ㇄ 一 一 一 丨 𠃌 一 一 丨 丶同音字
拼音为pú的字 拼音为pu的字基础解释
聚饮。特指命令所许可的大聚饮。详细解释
(形声。从酉( yǒu),甫声。从“酉”与酒有关。本义:聚饮。古指国有喜庆,特赐臣民聚会饮酒) 同本义
酺,王德布大饮酒。——《说文》
酺五日。——《汉书·文帝纪》
又如:酺燕(帝王下令准许臣民会聚饮酒为乐);酺宴(聚会饮食);酺会(聚会饮食);酺饮(聚饮);酺醵(聚会饮食。出钱为醵,出食为酺)
神名。主人物灾害
春秋祭酺。——《周礼·族师》
又如:祭(祭人物灾害之神)
〈动〉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酺-中華語文大辭典酺ㄆㄨˊpú〈書〉聚會飲酒。[例]行賞大赦,置酒~五日(《史記‧卷四十三‧趙世家》)。
酺-中華大字典1、酺讀音:蓬逋切,音蒲,虞韻。蒲故切,音步,遇韻。釋文:
❶王德布、大㱃酒也。見《說文》。《王注》:漢書音義、文頴曰。漢律。三人已上。無故羣飮。罰金四兩。今恩詔橫賜。得令聚會飮食五日。~、布也。記天子布恩於天下。王觀國曰。然則春秋祭~者。歲二~也。故後之里社聚飮者。亦謂之~。井田之法已廢。而~之名猶在故也。荆楚歲時記。元日月晦。竝爲~聚飮食。每月皆有晦朔。正月初年。時俗重以爲節。
❷布也。見《後漢明帝紀注》。
❸爲人物災害之神也。《周禮族師》:春秋祭~。
❹同步。《周禮校人》:冬祭馬步。
〔疏〕:步與~、字異音義同。
❺或作脯。見《漢書文帝紀注》。
2、脯讀音:匪父切,音甫,麌韻。釋文:
❶乾肉也。見《說文》。
〔按肉之切而乾者曰~。禮記內則。鹿~、田豕~、麋~、麕~。鄭注皆曰。析乾肉也。周禮腊人~腊注云。薄析曰~。又膳夫注。脩~也疏云。不加薑桂以鹽乾之者謂之~。韻會云。薄析曰~。捶之而施薑桂曰鍛脩〕。
❷肉熟也。《呂覽行論》:殺鬼侯而~之。
〔注〕:熟肉爲~。
❸乾果曰~。周禮有乾䕩。禮記有桃諸梅諸。如今之所稱果~。
3、脯讀音:蓬逋切,音蒲,虞韻。釋文:酺或字。《集韻》:酺。王德布大㱃酒也。或作~。
4、脯讀音:蒲故切,音步,遇韻。釋文:酺或字。《集韻》:酺爲人物災害之神。一曰。會聚飮食也。或作~。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pú
1、[酺燕]pú yàn
见“酺宴”。
2、[酺聚]pú jù
聚饮。
3、[赐酺]cì pú
秦 汉 之法,三人以上不得聚饮,朝廷有庆典之事,特许臣民聚会欢饮,此谓“赐酺”。后世王朝遂为一种宴饮庆祝活动。《新唐书·高宗纪》:“永淳 元年二月癸未,以孙 重照 生满月,大赦,改元,赐酺三日。”《宋史·礼志十六》:“赐酺,自 秦 始,秦 法,三人以上会饮则罚金,故因事赐酺,吏民会饮,过则禁之。唐 尝一再举行。”《清史稿·圣祖纪二》:“乙丑,上閲射,赐酺。”参阅《汉书·文帝纪》。
4、[中酺]zhōng pú
午餐。
5、[合酺]hé pú
古代天子赐臣民大会饮曰“合酺”。
6、[汉酺]hàn pú
皇上赏赐给臣下的干肉,事始于 汉,故称。宋 姜夔《翠楼吟》词:“月冷龙沙,尘清虎落,今年 汉 酺初赐。”
7、[大酺]dà pú
1.大宴饮。 2.词牌名。
8、[酺宴]pú yàn
亦作“酺燕”。聚会饮食。
9、[酣酺]hān pú
畅饮,纵饮。
10、[酺醵]pú jù
聚会饮食。出钱为醵,出食为酺。汉 刘向《列女传·鲁之师母》:“妾恐其酺醵醉饱,人情所有也。”唐 吕渭《皇帝移晦日为中和节》诗:“历象千年正,酺醵四海多。”清 吴伟业《哭志衍》诗:“三军赐酺醵,賨旅给犀渠。”
11、[蜡酺]là pú
年终祭祀后会饮。清 方苞《与徐司空蝶园书》:“《周官》:凡酒皆公造,民得饮酒,独党正族师岁时蜡酺耳。”
12、[酺会]pú huì
聚会饮食。